“真的沒想到,小時候學石雕只是想學門手藝,現在也能憑藉這門手藝過上好日子!”傳統石雕工匠蘇中明感嘆道。從1999年開始接觸石雕算起,今年40歲的蘇中明已經從事石雕行業20餘年,20多年間,他見證了大足石雕行業的“蝶變”:從單打獨鬥、各自為營的粗放階段,逐步發展成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大足雕客”。
從“學藝填肚子”到“養家蓋房子”,再到“辦廠掙票子”,大足區已探索出一條“統一招募——組織培訓——抱團創業——集中輸出”的“大足雕客”勞務品牌之路。目前,“大足雕客”從業人員超11萬人,年創收達200億元。據統計,全國87.3%的石雕工程都有“大足雕客”的身影。
創新打造“大足雕客”勞務品牌,推動傳承優秀傳統技藝與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融合發展,僅是大足紮實有效推動就業創業工作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2年,大足區通過崗位推薦、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做實靈活人員就業等措施,實現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7055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5414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352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我們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確保了全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大足區人力社保局書記、局長蔣仕惠表示,圍繞就業這一“基本民生”,大足區切實把“穩就業”“保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從穩定重點群體就業、強化品牌建設、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成效等方面多點發力,精準服務,打出推動就業“組合拳”,力促高品質充分就業。
樹品牌 帶動就業促增收
“勞務品牌是有著鮮明地域標記、過硬技能特徵和良好用戶口碑的勞務標識,人才的開發需要有品牌建設,勞務品牌的建設正好支援人才的開發。”大足區人力社保局就業和人才中心主任周前雲説,近年來大足區深挖“大足石雕技藝”非遺文化資源,推動傳承優秀傳統技藝與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融合發展,積極創建石刻文創産業園區,全力打造“大足雕客”勞務品牌。
據了解,在勞務品牌促就業增收模式帶動下,“大足雕客”與國內外23家雕塑企業簽下訂單,通過和33家人力資源機構合作,建立長期的用人保障體系,促進2萬餘名勞動者在全國11個雕刻重點産區就業,每人平均收入10萬元以上。
“除了創新打造勞務品牌,我們還持續做靚勞務經紀人品牌。”周前雲表示,大足區以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等靈活方式精挑細選勞務經紀人,通過深入察民情、實在解民憂、長效暖民心等多種形式,切實發揮其在人社基層服務生力軍和鄉村振興助推器的作用,為4000余名務工人員與企業成功搭橋實現就業,229名務工人員成功搭乘返粵專列。
建平臺 就業創業服務有成效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磨刀石20秒就可以輕輕鬆鬆磨出鋒利菜刀……”8月4日,重慶賽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直播間內,主播正在積極推介自家産品,吸引了大批網友前來觀看。
“我們是2022年2月底入駐大足電商創業孵化園,當時入駐整個過程只花了兩三天,基地的工作人員給了我們很多技術服務和建議,效率非常高。”該公司主播兼運營羅代均説,“入駐基地後,不僅免收場地租金,還經常有專家免費開展網路銷售、網頁設計等培訓,服務很到位,在這裡創業很舒心。”
像重慶賽紐電子公司一樣,企業入駐創業孵化園後,即可享受免房租、財政專項補貼、行業資訊對接、人才培訓、整體營運推廣等“一站式”服務,並提供行業評估、項目定位、創業資本等“保姆式”扶持。
截至2022年底,全區共建成創業孵化基地4個,其中市級基地3個、鎮(街)級基地1個,基地孵化總面積達到一萬餘平方米,現有在孵企業161個,涵蓋科技服務、文旅創意、現代物流、智慧農業、智慧社區、新媒體行銷等領域。孵化基地累計孵化出園企業128個,直接帶動就業2300余人,其中農民工967人,高校畢業生367人,復員轉業退役軍人53人。
聚重點 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
“幫扶困難群體就業,關係群眾冷暖,關係民生底線。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特別是脫貧勞動者、城市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是就業服務的重中之重。”蔣仕惠説,大足區聚焦重點群體,為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結合大足區産業特點因地制宜開發崗位、開展培訓、搭建活動平臺,實施分類精準幫扶,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不斷提升高校畢業和困難群體就業品質。
據統計,2022年全區脫貧人口實現轉移就業11439人,高於上年同期人數;回引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7723人;退役軍人實現就業創業487人;有就業意願的退捕漁民實現100%就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年末就業率達到92.54%,一對一幫扶服務率達100%。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促進並重,一方面加快兌現企業穩崗擴崗保障政策,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健全溫暖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全域覆蓋、多點輻射公共就業服務網格,努力下好就業工作‘一盤棋’。”蔣仕惠説。(侯小梅 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