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奮力書寫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6-19 10:12:20 編輯:珍珍
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調試設備。(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在重慶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一眾民企,正策馬揚鞭,加速奔跑。

日前,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翔金泰)上市申請,經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並獲證監會同意註冊。按進度,這家重慶民營企業有望在近日正式上市,成為重慶第三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就在今年6月6日,另一家民營企業——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鳴鑼上市,這是第二家科創板上市渝企。而去年12月誕生的重慶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民營企業。2022年,重慶有10家民營企業成功上市。民營企業過關斬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赴資本市場。

在重慶這片誕生了盧作孚等愛國實業家的熱土上,新一代民營企業家繼承和發揚渝商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已逐漸匯聚成建設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磅薄力量,助力我市奮力書寫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創新熱情高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99.6%都是民企

高品質發展,關鍵靠創新。

文章開頭提到的智翔金泰,其研發的新藥GR1501,是首個申報上市的國産抗IL-17單克隆抗體,上市後有望打破國際醫藥巨頭壟斷,實現高端生物醫藥國産化替代。另一款新藥GR1801,是全球首個用於狂犬病被動免疫的雙特異性抗體,已經處於III期臨床研究階段。

有意思的是,智翔金泰的兄弟公司智飛生物,是重慶市值最大的民營企業,擁有3大研産基地、1個創新産品孵化中心,近三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從4.8億元一路飆升至11.13億元,凈投入額與增長幅度位居行業前列。

通過持續創新,智飛生物現已建立起包括mRNA疫苗、新型佐劑等在內的9大技術平臺,廣泛覆蓋多種疫苗開發路徑,並形成了8大産品矩陣。其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是全球首個上市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使用超3億劑次。其自主研發的結核雙産品——宜卡和微卡,為終結結核病提供了新手段、新方法、新策略。其中,微卡是繼卡介苗問世100年來唯一研發成功並上市的,全球首個用於預防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發病的免疫製劑。

在重慶高品質發展的版圖中,這樣的民企,還有很多。

例如,重慶馬上消費金融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30億元,發明專利申請量超1200余件,已公開專利數量在行業中佔比近50%,在重慶金融機構中率先實現全面數字化。研發投入,也給這匹中國消費金融賽道上的“重慶馬”,帶來豐厚的回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其科技收入佔比已超40%,2023年預計將超過50%,收入結構將由利息收入為主向技術服務收入為主轉變。

又如,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攻克了300余項關鍵技術及工業機器人核心繫統難題,取得200多項自主智慧財産權,在工業機器人五大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領域,實現了伺服驅動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和機器人本體等四大技術的自主研發。目前,這家重慶民營企業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機器人生産基地,機器人産品賣到了全國20多個省份,在數控機床加工、衝壓、搬運、打磨、涂膠、焊接和裝配等工藝環節形成了規模化應用。

市工商聯數據顯示,2022年,重慶民營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約325億元,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47%。截至2022年底,全市民營科技型企業達42820家,較上年增長16.3%,佔全市科技型企業總數的99.6%;有效期內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5840家,佔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92%。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5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84家。這些專精特新企業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

“走出去”積極性高

民企對“一帶一路”投資佔全市八成

企業高品質發展,還需要積極“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鍛造全球競爭力。

目前,中國出産的投影儀進軍海外市場,最大障礙之一,是缺乏自主産權的播放內容,侵權官司不斷。峰米(重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峰米公司)開發的一款名為小明的投影儀,一舉打破這樣的窘境。這家重慶民營企業與國際會員訂閱制的流媒體播放平臺Netflix合作,獲得正式授權,將內容嵌入小明投影儀硬體,再無盜版風險。

進軍海外市場尤其是欠發達國家市場,性價比是重要“砝碼”。不過,由於採用了進口晶片,長期以來,中國生産的投影儀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産品缺乏國際競爭力。峰米公司獨闢蹊徑,採用單片LCD技術路線,不再需要進口晶片,把生産成本從數千元降至數百元。針對國際市場,在軟體和硬體上同時發力,2022年,峰米公司把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做到了近兩億元,佔銷售總額的15%以上。

RCEP協議,給包括重慶在內的中國企業帶來新的商機。“我們將RCEP市場作為重點市場來開拓,針對當地消費特點,推出海外版本的鐳射電視、智慧投影。今年,公司還將開發更多的新品,爭取實現銷售量增長50%的目標。”峰米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帥令表示。

和新興的消費電子産品生産商一樣,重慶傳統製造業領域的民營企業,也在為佔領更大的海外市場份額竭盡全力。例如,針對一些山地國家道路條件差、用戶載重量大、維修難的特點,重慶萬虎機電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産品改進。其整合式中軸發動機動力系統技術,因重心居中大大提高了車輛行駛穩定性,轉向體驗更好;其發動機排氣門採用的材料,在溫度達913℃時仍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能和蠕變斷裂性能,解決了排氣門高溫斷裂問題,大幅提高了動力系統的耐久性。如今,這家重慶民營企業多款三輪車遠銷海外30余個國家和地區。

又如,為降低産品出口的物流成本,重慶賽力斯集團在沙坪壩青鳳工業園新建廠區,工業園距離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僅幾公里距離。從這裡出發,賽力斯汽車遠銷秘魯、智利、厄瓜多、挪威、德國、摩洛哥、印尼等國際市場。2022年,賽力斯出口整車5.5萬台、同比增長36%,出口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62%。今年前5個月,這家民營車企出口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42%。

記者近日在青鳳工業園採訪了解到,圍繞賽力斯M5、M7智慧網聯新能源車型,這裡已經聚集了10多家配套企業,囊括材料、模具、機器人等多個環節。值得一提的是,賽力斯和它在青鳳工業園的大部分配套企業都是民營企業。

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額達3741.1億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5.9%,對外貿增長貢獻率達156%。19家民營企業對“一帶一路”投資6668萬美元,企業數和投資額分別佔全市投資“一帶一路”企業的86%、78%。民營企業已經成為重慶對外貿易和投資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對社會貢獻度高

民企貢獻全市一半稅收,提供八成就業崗位

通過科技創新和全球配置資源,重慶民營經濟大大提升了發展品質。與此同時,有賴於優良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多的民間投資人正積極搶灘重慶。

從民營市場主體的數量來看,2022年,重慶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52.77萬戶,同比增長6.8%。截至當年末,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333.4萬戶,佔市場主體總量的97.6%。

從投資額看,2022年,重慶民營經濟註冊資金總額同比增長12.28%。其中,民營企業註冊資金達6.12萬億元,同比增長11.75%,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從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度看,2022年,重慶民營經濟增加值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8%,拉動全市GDP增長1.8個百分點。從增長速度看,近幾年重慶民營經濟總體上高於全市平均水準,其中,2021年高出1.1個百分點,2022年高出0.4個百分點。

從社會貢獻看,2022年,重慶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309.5億元,佔全市稅收比重的53.2%。截至2022年底,全市涉稅市場主體181萬戶,其中民營企業150余萬戶,佔比超過八成。2022年,重慶民營企業吸納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佔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的80%以上。

社會公益事業方面,重慶民營企業通過光彩事業組織、慈善組織和紅十字會捐款捐物高達數億元,累計有9家民營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

2022年12召開的重慶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的決議,今年1月重慶兩會上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都首次以專章的形式對民營經濟發展作出安排部署。今年4月14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強調,要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民營經濟是重要主體,只能壯大、不能弱化。

按照規劃,到2027年,重慶將力爭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超2.5萬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62%;民營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50萬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9000家,入庫科技型企業7.2萬家,其中民營企業佔比90%以上;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達到15家。

市工商聯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下一步,我市將實施民營企業“龍頭引領”行動,實施“育種”“扶苗”“強樹”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支援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揭榜挂帥”“賽馬”等方式參與“卡脖子”技術攻關科研項目。同時,重慶將圍繞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引導廣大民營企業聚焦實體經濟,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主動融入現代化産業體系。更高品質、更快速度,重慶民營經濟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