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老專家桑園獻計策 助力高效蠶業發展促增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01 14:42:08 編輯:沈賀

2月28日上午九時許,在重慶銅梁白羊鎮鳳凰村11社泥石灣桑苗栽植現場,一群“不速之客”來到栽苗現場,他們是區科協領導和區老科協的專家,前來指導發展高效蠶業。

客人的到來讓業主湯小川欣喜不已,“你們來得太及時了,有了專家的指點,高産桑園的建設就有了技術保證。”一位青年農民連忙把專家迎進地頭,並介紹起有關情況。

青年農民名叫湯小川,今年39歲,是一名退伍軍人,幾年前返鄉回村後立足土地創業,規劃栽桑500畝,立志當上養蠶“大亨”。前不久,區老科協得知業主缺乏技術,決定送技到府,指導規範栽植。

在湯小川的招呼下,村民圍在了區老科協蠶桑專家田時銘身旁。田時銘拿起一把桑苗,用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給大夥講起桑樹的特性和栽培要點。

“大家看,這株桑苗雖然只有筷子頭粗,但已經有了芽苞,栽苗的時候要輕拿輕放,不要弄斷枝條,更不能弄掉芽苞影響生長。”田時銘提醒説。

“桑苗栽植的行距應該按照‘六二二’的要求劃行打窩,寬行6尺、窄行2尺,退窩2尺,這樣既可間种經濟作物,又便於機械化耕種,還有利桑苗健壯生長。”田時銘一邊牽起繩索劃行定距,一邊講清其中的道理。

“大家在栽苗是記住這幾個要點,一是窩子要大窩底要平,二是苗子放正根子要深,三是栽後踩緊旋足底肥。”田時銘一邊指導,一邊蹲下身子檢查,糾正村民栽植不到位的地方。

在專家的指導下,村民很快掌握了技術規範。區科協和區老科協的幹部也投入了栽植的勞動。

離開地頭,區老科協的會員們又走進正在搭建的養蠶大棚工地,指導大棚規範建設。隨後,大家圍在一起,為湯小川發展高效蠶業和多种經營增收支招。

“今春栽植的苗子如果管理到位,今秋就可採葉,明年就能正常投産。3年後500畝桑園養蠶量將達到1500張。”田時銘通過算帳對比,説明規模養蠶搞頭大能致富,鼓勵湯小川堅定信心做大養蠶業。

“規模養蠶必須推廣小蠶共育、省力化蠶臺,既提供産量品質又節省勞動。”

“飼養彩色繭經濟效益高,技術也成熟,可以引種養殖。”

“桑樹行間可以養一定數量的雞鴨,雞鴨吃地上的蟲蟲草草,跑動的雞鴨肉質好,市場價格高,不愁賣。”  

“蠶砂可以用來喂魚,蠶筋可以養羊,變廢為寶增加效益。”

“桑林可以間種豆類、蔬菜,增加一季收入,又熟化了土壤。”

在現場,區科協負責人和農業、畜牧、蠶業老專家們結合鄉村振興,分析農業、蠶業形勢,就栽桑養蠶、多种經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和意見,讓湯小川受益匪淺,他表示將把專家的‘金點子’應用到生産之中,取得更好更大的效益。

湯小川返鄉創業,不僅盤活了閒置撂荒坡瘠地,也給村民帶來土地租金、務工的收入。11社農婦周明華説,幫湯小川管理桑園和養蠶,幹一天有五六十元收入,在家門口就掙到了現錢。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湯小川説,今年1月19日,參加了鎮裏召開的親商大會,更加堅定了發展的信心,春節後著手新建3000平方米的養蠶大棚,一方面擴大栽桑,500畝桑園建成全部投産後,至少可以吸納近100人務工。目前,投入100多萬元的設備正在採購之中。(趙武強 李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