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將軍村的蝶變“密碼”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21 16:26:25 編輯:李柯佑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第四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和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298個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生活方式美好、特色産業興旺的村鎮呈現出新時代鄉村旅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美麗圖景。

值得關注的是,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榜上有名,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為重慶市入選的9個村(社區)之一。

這是璧山區將文旅觸角向鄉村延伸所取得的成果。近年來,璧山區全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把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融入鄉村,以此推動鄉村旅遊業態煥發“新活力”。將軍村能從以前一個“不起眼”的村落,到現在遊客紛至遝來的“網紅打卡地”,其美麗蝶變也離不開這些精耕細作。

環境整治——

築牢村莊發展堅實基礎

12月8日,沐浴著冬日的暖陽,行走在七塘鎮將軍村,遠眺白日映照青山,近看綠水環繞村莊,鄉村道路乾淨整潔,車輛過往井然有序。田野裏的一畦畦蔬菜綠意盎然,映襯著星羅棋佈的農舍,鑲嵌于碧水青山之間,鄉村環境美不勝收!

但是幾年前,這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將軍村所在的七塘鎮曾是全國有名的皮鞋生産、加工地,産業的興盛帶來了諸多環境問題。再加上當時的將軍村村民外流嚴重,到處都是荒廢的土地和快要倒塌的舊房子。“青壯年都出去了,只剩下幾個老人,大白天走到村裏,都聽不到雞鳴狗叫。”將軍村黨委書記魯興明回想起以前村裏的情景時唏噓不已。

良好的生態環境及人居環境是鄉村旅遊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乘著七塘産業結構調整的東風,魯興明帶領將軍村村民啟動了院落環境整治。

2018年,將軍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加大了鄉村街道改造、河道整治和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推進廁所革命,以及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

“以前村裏荒地、爛房子多,現在都變成了綠化、休閒亭和廣場,我們茶余飯後都會相約來走一走、坐一坐。”村裏環境變好了,群眾的獲得感增強了,“這樣的生活環境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幸福指數。”

環境變美後,將軍村還打造了以“漁樵耕讀”為主題的文化墻和鄉情館,大力發展水果種植産業,實現了農業經濟和文化旅遊發展的無縫融合。“依託將軍村周圍的幾個水果種植大戶,我們修建方便遊客行走遊玩的硬化小路,因地制宜就近修建停車場和公廁等配套服務設施,為每個果園都豎立起醒目的宣傳和指引路牌,引導遊客進出。”魯興明説,目前,將軍村周圍共有柑橘採摘園、葡萄採摘園等8個、共1500余畝果蔬採摘基地。

藝術活化——

喚醒古舊院落勃勃生機

優秀鄉土文化、農耕文化資源是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是鄉村旅遊區別於其他旅遊的重要特色。

近年來,璧山區積極響應文化強國號召,與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師範大學等高校合作,導入大學城豐富的藝術與創意資源,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將軍村蓮花穴正是實現這一重要實踐的生動樣本,在蓮花穴走訪觀察,很快發現了這裡的與眾不同,房屋上穿墻而過的“貓”、窗戶上扭曲的防護欄、石房上的彩色琉璃磚、不經意間出現在兩棟房屋中間的超大號簸箕……這些與村莊共生共融的藝術設計元素密集地出現在村莊本體之上,卻並不顯得突兀。

除此之外,院落中間,村民馮光強家的豬圈屋被改造成了寬敞明亮的會客廳;而村子西邊,村民劉文鋼和劉文友之前快要倒塌的舊房則被重新換上大梁、添上了石柱,上上下下改建成了兩樓一底的民宿客棧;在村子的南面,村民陳光華和牟光潤的老宅更是搖身一變,成了整個藝術村落的核心——展覽館……

“所有的傢具和陳設都被清空,只留下一根根柱子簡單分割室內的空間,雕塑、照片、手工製品成為了這裡新的主人。”陳光華説,沒想到老宅改造後,能在充滿鄉土氣息的同時變得有藝術性、觀賞性。

“將軍村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我們做改造的時候就是想通過空間和設計的增減,加入新的建築元素和材料,保留人的活動,把整個村子的衰老進程減緩,使整個村子的歷史跟外部世界正在發生的歷史真正聯繫和同步起來。”蓮花穴的設計者之一、聯創設計創始人劉向暉介紹了蓮花穴藝術村落的設計初衷。

不光是在村落院壩建築上導入了藝術設計,在村落外的田野上,藝術氣息同樣濃厚。30多座造型各異的大型構造體與遠處的青山綠水交相輝映,這些構造體造型獨特、個性十足,又與周邊的農村自然風貌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每個構造體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優雅的刺猬》《環》《巢》等等。“這些作品全部以將軍村本地的稻草、竹子、石頭、泥土作為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取材方便,更是以其特有的材質屬性給了藝術家們更多的靈感和可能性。”七塘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佘林川介紹説,“藝術介入鄉村後,蓮花穴變得生機勃勃。”

項目賦能——

攪動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最近幾年,隨著抖音、微信等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大眾接受資訊的平臺更加多元和直觀,網際網路短視頻平臺成為了不少地方宣傳和推銷自己的最好途徑,打開抖音輸入“櫻花”等關鍵詞,推薦頁面裏本地排在前面的有不少都是七塘鎮將軍村的櫻花。點開視頻,裏面有唯美的櫻花特寫,也有仙風縹緲的櫻花林航拍,不少城區和外地的市民都被吸引前來賞花,當地的人氣逐漸高了起來。

有流量就有市場,有市場就能夠做買賣,七塘鎮抓住流量經濟,趁機“賣”起了風景,當地政府籌措資金完善道路和停車場配套,以賞花人流帶動當地住宿、餐飲、農産品銷售,促進鄉村旅遊産業鏈不斷延長、完善,讓“賣風景”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風景“賣”得好,這得益於璧山區構建起了“農文旅體康”“吃住行娛購”全鏈路生態。

將軍村火熱的鄉村旅遊是璧山區文旅開發重點項目“雲霧花澗”中的冰山一角。據悉,“雲霧花澗”項目以璧北河流域10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秀帶為核心,通過以“萬頃綠色、深農泛旅、雲霧村落、花澗流芳”為大場景,形成“三帶主導、兩山一環、兩園一田”的空間結構,重點打造十萬畝綠色果蔬基地、萬畝彩色梯田、智慧農業場館、十大藝術院落、特色品質民宿、鄉村雙創總部等項目,將昔日沉睡的鄉野院落打造成了城鄉融合新範例。

而借助該鄉村文旅項目,七塘鎮也在璧山區文旅部門的幫助下,與全市和全國各文旅平臺合作,舉辦了各類民間藝術表演和公共藝術展覽,2022重慶鄉村“村晚”大聯歡、雲霧花澗·第二屆重慶鄉村藝術集、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文旅部聯合攝製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先後來到將軍村,絡繹不絕的遊客們來到這裡,親身體驗用稻草做藝術品、“赤膊上陣”的肉蓮花、翻滾騰飛的“璧山草龍”和精彩紛呈的田園藝術集市。

除了文化活動外,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渾水摸魚”“迷宮尋寶”“七彩稻田”等各項農俗娛樂活動也適時展開,配合整個七塘鎮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定位,吸引遊客,創造就業,振興鄉村。

“現在不用出村,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將軍村村民甘遐學説,他之前在當地一家皮鞋廠做幫工,“月薪不固定,活兒累,味道大,身體不舒服。”自從蓮花穴搞起了文旅産業,他便在村裏的田野咖啡館找到了新的工作,為前來遊玩的遊客做飲料,公司每個月給他3000元的工資。

如今,將軍村每週接待遊客1000人左右,年吸引遊客10萬餘人,帶動了周邊村民200余人就業,實現鄉村旅遊收入800萬元,年增加集體收入35萬元。(王淼 張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