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業科研“候鳥”南繁育種忙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12-20 09:50:08 編輯:珍珍

立冬之後,重慶寒意蕭瑟冬味愈濃,但在1600余公里外的海南,20℃以上的天氣倣若春天。

對水稻、玉米、辣椒、茄子等夏季作物來説,這是生長的最佳溫度。因此,這也是海南南繁最忙碌的時節,無數農業科研“候鳥”從天南海北“飛”到這裡,爭取讓育種材料多種上一季,縮短育種週期,讓優秀的新品種更快誕生。

12月14日,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市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的育種基地位於此地。身穿藍色大褂的董昕博士一大早就出現在玉米地裏,和同事一起為育種材料授粉、套袋。

早在上月初,董昕作為市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第二批南繁成員抵達這裡。他們帶著2000多份育種材料而來,重點要開展抗穗粒腐病、耐高溫乾旱玉米新品種的材料創制以及雜交配組。

“今年的極端高溫乾旱天氣,對我們就是一個警示,也是未來育種的重點方向。海南是沙土,特別適合篩選耐旱的材料。”董昕説,早在2015年玉米所就開始蒐集耐高溫乾旱的育種材料,今年有幾個雜交組合在重慶夏季高溫中表現突出,目前要在海南接受乾旱考驗。

“最近正是授粉的階段,過兩天所長還要帶大部隊從雲南趕來,爭取在年前把這項工作做完!”董昕説。

瞄準耐高溫目標的還有市農科院特作所的水稻專家李經勇。水稻抽穗揚花季節的高溫伏旱天氣,一直是影響我市水稻産量、品質的最大不利因素。

今年初,通過與中國農科院合作,特作所得到500余份耐高溫伏旱的珍貴材料,並已配出兩個優秀的雜交組合進入制種階段。

在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的育種基地,這兩個“佼佼者”表現突出:植株較矮,抗倒伏能力強;粒形好看,商品率更高。

“如果這一季進展順利,明年就可以逐步推進多點實驗以及區試,快的話3年後就能進行新品種審定了。”李經勇説。

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利國鎮的市農科院蔬菜所育種基地,也有好消息傳出。

在市農科院蔬菜所專家田時炳發回的照片裏,基地裏幾個雜交組合近日開始進入挂果期,果型均勻、結實率高。

“這是我們重點選育的大棚等設施用地專用的茄子品種,效果特別好。”田時炳説,大棚種植能拉長茄子供應期,但很難挂住果,“目前我們採用單性結實的育種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挂果率能達到平均水準。”

絲瓜、南瓜、黃瓜、辣椒……在“候鳥”們陸續傳回的照片裏,陽光明媚的海南,藍天白雲下,作物正茁壯生長,孕育著種業振興的希望。(記者  栗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