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區厚植創新優勢 構建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梯隊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30 16:07:54 編輯:珍珍

企業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近五年來,重慶市九龍坡區高度重視創新主體培育工作,構建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梯隊,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現明顯增長態勢,從近五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來看,年均新增首次通過企業數量47家,年均增長12.7%,2021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12.5億元。2022年,九龍坡區聚焦“産業發展強化科技賦能、社會民生強化科技支撐、生態環保強化科技添彩”主攻方向,強産業、促協同、壯主體、聚人才、優生態、建示範,紮實落地科技政策、持續厚植創新優勢,奮力建設成渝“雙城”“雙核”重要的科技創新新高地。

2022年,全區第一批高企申報企業數達195家,位居全市行政區第一,現通過公示148家,創下高企申報企業數單批最高紀錄,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企業數達到188家,兩批申報數量達383家,數量穩居全市前列。在創新主體培育過程中,涌現出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重慶中電天時精密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敢創新、善創新的中小企業。

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鄧社平


踏踏實實幹實業 不斷創新拓市場

從維修工到銷售再到公司創始人,如今在他的管理下,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産值已過億。18年前,鄧社平並沒有想過自己的事業會是什麼樣,他帶著重慶人樂觀敢闖的那股勁,敏銳發現商機並適時抓住機遇,讓他的人生實現了蛻變。

從維修工到銷售 5年時間積累創業金

2002年,鄧社平從湖南一所大學畢業,他並沒有急於回重慶,而是在尋找工作機會。很快,朋友介紹他到上海一家紡織公司工作,崗位是紡織設備維修。在大學,鄧社平所學專業是電腦,對於設備維修可謂是一竅不通。

不懂就學!進入公司後,在師傅的帶領下,鄧社平學習起了電器設備維修,每月工資1200元左右,包吃包住,穩定的工作讓鄧社平可以心無旁騖地專心投入到技能學習中。一年後,鄧社平便可以獨立進行設備維修。2004年,可以説是鄧社平的事業轉捩點,朋友介紹他到一家台資企業做銷售賣機器人。

“當銷售沒有捷徑。”鄧社平説,剛進入公司他半年都沒有一單業務,以至於公司差點讓他走人,“我每天在網上搜索相關企業電話,然後打過去推銷,每天快遞企業樣冊,雖然方法笨,但終於看到了效果。”2005年初,鄧社平終於開單了,並且是一筆金額非常大的單。“1000多萬,我現在都還深深記得,當時公司給我們每人下的任務是每人每年600萬的銷售任務,那一筆訂單就讓我超額完成了全年任務。”

耀眼的成績也引來嫉妒的眼光,這也是鄧社平選擇離開上海的原因。在幹了3年銷售後,鄧社平帶著妻子回到了重慶,還有他們幾年的積蓄——2萬元。

從2萬到産值過億 搶抓市場機遇順勢而為

回重慶之前,鄧社平就已想好了未來的道路,那就是創業。在做銷售的3年時間裏,鄧社平對水刀切割機器人行業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很好地掌握了水刀切割機器人安裝及維修技術,這也是他下定決心回鄉創業的原因。

2007年底,重慶社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員工就只有鄧社平夫妻倆。新公司沒有知名度,重慶也沒用同樣類型的機器人銷售企業,如何打開市場局面?這一次,鄧社平又用上了自己的“笨”辦法,搜資訊打電話做推銷。 

2008年初,重慶社平科技終於接到了第一筆訂單,重慶一家做汽車內飾的公司訂購了一台水刀切割機器人,這家公司的應用效果,為重慶社平科技打響了知名度。慢慢地,重慶社平科技的訂單越來越多,從2009年開始,這家公司開啟了擴充之路,重慶、深圳、湖南、柳州、武漢、北京……所有分公司的水刀切割機器人都來自重慶社平科技。

在2009年,重慶社平科技的産值就突破了千萬,當時全公司包括鄧社平夫妻倆在內,員工只有6個人。2010年,重慶社平科技産值達到了3000多萬,2011年産值4000多萬……産值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

從機器人到立體倉 急速轉型開拓新市場

“當時重慶社平科技在全國水刀切割機器人的市場排名前三,重慶更是第一,但2013年開始,我們就逐漸縮小機器人業務。”鄧社平説,2013年,全市機器人行業猛增,競爭異常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決定轉型——做智慧立體倉儲。

鄧社平把有著豐富智慧倉房設計經驗的哥哥叫來加入公司,跟此前做機器人銷售一樣,重慶沒有做智慧倉儲的企業,這次業務拓展同樣遇到了市場推廣的問題。這一次他並沒有使用“笨”辦法,而是帶著公司不停參加各種展會,很快他就打開了市場。2013年,貴州一家企業向重慶社平科技下訂單,這一筆産值200多萬元。鄧社平表示,轉型之初,他並沒有停掉機器人的業務,而是“兩條腿”走路,隨著智慧倉儲的業務量逐漸做起來之後,機器人的業務才完全停掉。

“智慧倉儲的主機和控制系統是重慶社平科技的核心,隨著市場的變化,重慶社平科技的智慧倉儲也不停地優化和更新。”鄧社平表示,近年來,重慶社平科技的智慧倉儲廣泛應用到長安、中石油、貴州航太、湖南監獄、瀘州嵩渝新材料、重慶建工、宜賓普翼汽車、大連嘉弘等企業,並獲得了市場好評。

從工業到教育 主動探索不斷創新

為了企業更加長遠的發展,2018年,重慶社平科技搬遷至九龍坡區陶家工業園區,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成立。2019年,鄧社平再一次為公司拓展業務,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與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合作,建立自動化板塊實訓基地,培育機器人、智慧倉儲、電腦等方面人才。2021年,該實訓基地為全區培育高級技工3000多人,中級技工1000多人。

培育人才的同時,鄧社平也注重自我提升。2021年,鄧社平報名參加了九龍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在無人機駕駛項目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12年,他還曾獲得重慶機器人設計大賽優秀獎。同時獲得授權專利72項,其中發明2項、軟體著作權授權12項、高新技術産品24項。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城市按下了暫停鍵,當時口罩等防疫物資缺乏,在家的鄧社平拿起筆就開始涂涂畫畫,設計口罩機。口罩機和智慧倉儲等業務一起,讓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首次産值破億元。

如今,鄧社平還帶著公司團隊針對老舊居民小區開發物聯網“廚房安全衛士”,通過物聯網技術解決老舊小區火災頻發、控制水電氣安全使用的問題。此外,重慶社平智慧裝備技術有限公司還在搭建智慧+技能人才平臺,通過類似網約車派單制的方式,讓企業和人才實現雙向選擇。

鄧社平坦言,做企業就是要不斷抓住機遇適應政策變化,不斷創新拓展市場,踏踏實實幹實業。

重慶中電天時精密裝備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宇


促成實驗室結果成果轉化 推出國內首個時柵角度感測器


“現代熱力學之父”開爾文有一條著名結論:“只有測量出來,才能製造出來。”沒有精密的測量,就沒有精密的産品,高水準的精密測量技術和精密儀器製造能力,是發展高端製造業的必備條件。

我區企業重慶中電天時精密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的時柵角度感測器作為精密製造之眼,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而這一産品的出品,不得不提重慶中電天時精密裝備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宇,在他的努力和推動下,時柵技術實現成果轉化,最終得以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

精密製造之眼 時柵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1996年,王中宇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工程系雷達專業。畢業後,到新聯電子有限公司擔任技術員。3年後,他來到深圳市亞奧新電子工程有限公司任銷售總監,統籌管理公司銷售方面的工作。2004年,到中興通訊江蘇分公司任銷售總監,負責公司系統和終端兩方面的銷售工作,10年時間裏,伴隨中興公司共同成長,分公司年銷售額從6億元增長到20億元左右。2014年,他離開中興通訊,準備成立新公司。

在校友的介紹下,王中宇了解到重慶理工大學師生創新創業團隊研發了20多年的時柵角度感測器技術,成功用具有原創性、先進性和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時柵位移感測器技術,研製出首個由中國人發明並命名的感測器,並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中國專利金獎。但高校團隊並不具備成果轉化的能力,因此王中宇和研發團隊一拍即合,決定進行成果轉化。

2016年4月,重慶中電天時精密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王中宇擔任董事長。

據了解,時柵角度感測器是用於感知目標物的旋轉角度,可以形象地稱為“精密製造之眼”,被評為“少見的原始創新成果”的時柵感測器是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基於時空坐標轉換的原理而發明的一種新型位移感測器,在我們身邊廣泛應用,比如汽車、機器人手臂、坦克、雷達、電梯等。時柵角度感測器是首個由中國人發明並命名的角度感測器,獲中國專利金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取得了5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2項國際發明專利;經國家計量院檢定,角度感測器最重要的兩項指標精度達到±0.2〃,分辨力0.01〃,超過全球最高水準,世界領先,國內唯一。

2017年,中電天時入選重慶市科技型企業庫,作為牽頭單位承擔重慶市重點産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專項項目,牽頭編制時柵編碼器重慶市地方標準,代表重慶市參加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獲十九屆中國國際高交會優秀産品獎。

然而實驗室成果並不代表實際應用成果,因此在成果轉化的過程中,王中宇與研發團隊一起,進一步進行實用化研究。2018年,重慶中電天時與大族鐳射合作,為其定制時柵角度感測器。大族鐳射定制了400隻時柵角度感測器,通過大族鐳射,中電天時被業內熟知,業務量也隨之加大。

王中宇表示,公司成立之初,打算走定制化路線,但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定制化路線會讓公司産品沒辦法實現量産。因此,公司立即調整了市場策略,在經過大量市場調研後,根據市場需求,公司最終定下4款在行業裏比較有代表性的産品型號。但還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王中宇和公司團隊,“産品的抗干擾性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王中宇表示,2019年,研發團隊決定對這一問題進行攻關,經過激烈的頭腦風暴,大家幾乎不眠不休,群策群力,半個月的時間終於解決了這一問題。

産品性能優化,市場定位清晰,2019年開始,中電天時終於走上了正軌,開啟了快速發展之路。

深耕細作 專注研發不斷豐富産品線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批量生産時柵角度感測器的公司,中電天時在此前4款産品型號基礎上,不斷擴展産品系列。“超高端産品填補國內空白,中高端産品替代進口品牌,全面超越同類産品便是公司逐步實施的戰略目標。”王中宇説,目前公司已經有4個系列編碼器産品,共計11個型號産品研發成功並走向批量生産。其中,産品“磁場式時柵編碼器”耐油污粉塵、抗強振動衝擊、電磁相容性強、機械安裝方便可靠、數字輸出介面相容性好、與同類産品相比精度高,主要用於武器裝備系統的強衝擊振動,特別適合複雜惡劣的環境下使用。

據介紹,研發團隊用了20多年時間,用時柵技術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完全自主研發生産,研製出時柵角度感測器,能夠全面代替進口産品。在此之前,國內感測器高端市場長期被歐美壟斷,國産僅佔市場份額的25%。

“時柵角度感測器對空間位移的測量轉換為對時間量的測量,空間等分轉換為時間等分,徹底回避了對超精密加工工藝的依賴,且測量精度較空間測量而言,還要高3個數量級。”王中宇表示,不僅如此,中電天時的時柵角度感測器在價格上具備優勢,比國外進口産品價格更低。

目前,中電天時産品已應用到航空航太、智慧製造等領域,同時也在進一步將技術應用範圍拓寬,延伸至半導體、機器人等領域。

“‘希望這個技術能為國家智慧製造業作出一點貢獻’,這句話是時柵技術研發團隊核心人物彭東林教授所説,這也是我希望將此技術進行成果轉化的原因。”王中宇説,一個企業要做好,需要堅守信念不忘初心,這樣才能有凝聚力。(廖婉廷/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