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各方想方設法打通保供“最後一米”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11-30 10:51:38 編輯:珍珍
image.png
渝北區科蘭路社區某小區物資轉机站,工作人員正在為居民配送蔬菜。(科蘭路社區供圖)
image.png
兩江新區邢家橋社區“小二幫幫”服務隊為居民採買生活物資。(邢家橋社區供圖)
image.png
江北區香雪苑社區,志願者為封控樓棟內的居民提供送菜到府服務。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這段時間,在渝中區馬家堡社區,一輛來回穿梭的嬰兒車,特別引人注目。

為啥?因為“坐”在嬰兒車裏的,不是嬰兒,而是蔬菜、肉、雞蛋和牛奶等生活物資。在社區來回奔忙為居民配送物資的志願者劉守蓉,兩鬢斑白,不能像年輕志願者那樣肩挑背扛,便找來一輛嬰兒車,稍加改裝後用於送菜。

為解決疫情期間居民生活物資的保供問題,我市開闢綠色通道,確保蔬菜、糧油等各類生活物資及時抵達城市各個社區。但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尤其是在樓棟封控的情況下,這些物資要送到居民手中,並不容易。

為此,我市在日前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中強調,要狠抓封控單元內末端配送,解決“最後一米”的通達問題。實際執行情況怎麼樣?重慶日報記者近日走進我市多個社區,就此對居民、物業、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進行了採訪。

線上居民下單,線下接力送菜

劉守蓉對記者説,要做好物資配送,首先得搞清楚各家各戶需要哪些東西。

“這難不倒‘神通廣大’的社區。”劉守蓉説,在社區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各居民小區紛紛建立起微信群。業主在群裏發起社區團購接龍,志願者將這些購物資訊整理成表單,或到府採購,或者發給對應的超市、團購蔬菜供應企業。

不僅僅是渝中區的街道社區,中心城區的做法普遍如此。

如渝北回興街道科蘭路社區,就為每棟樓建立了一個業主微信群,在群裏分享線上購買平臺的小程式、線下超市和團購保供蔬菜公司的網頁連結,及時收集居民的需求。

團購的菜送到小區大門口後,封控區內的“接力賽”就開始了。科蘭路社區“暖蘭幫幫團”服務隊接第一棒,負責用摩托車、三輪車將蔬菜從小區門口運到小區愛心轉机站。志願者接第二棒,用推車將東西轉運到封控樓棟入口。

“今天我們志願者團隊已經送了幾百次物資了。”11月29日下午4點左右,科蘭路社區黨員志願者廖申洪一邊推著配送車一邊氣喘吁吁地介紹,通常按照輕重緩急分類分樓棟派送,如果是居民買的藥品、點的外賣,他們就“腳踏風火輪”加速送達;若是食材,抓緊時間趕在飯點前送到;若是其他網購品,則安排當天完成配送。

把超市“搬”進小區

除了有組織的團購,我市解決封控區內生活物資供應問題的另一辦法,是針對一些風險等級不高的社區,組織供貨方在小區大門口設立臨時售賣點。買賣雙方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可以隔著小區大門進行交易。

例如,九龍坡區建立線下臨時售賣點運營機制,指導商超根據風險等級、小區人員密度、樓棟單元距離等情況,合理設置售賣時間、場地圍欄。賣菜的車必須在指定地方停放,哪一棟樓多少人什麼時候前來購買、誰稱重誰遞送、怎麼支付,乃至賣完菜後場地如何消殺,都有明確的規程。

疫情期間小區門口設點賣菜,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維護好秩序,不能讓人“打堆”。為維持秩序,九龍坡區動員了近7000名志願者擔任樓棟保供專員,成立了上百個社區保供專班,以及近800個物業和老舊小區保供小組。

體量較小的小區,居民可以在小區門口的“攤點”買菜。但對於體量較大的社區,這種方式就顯得過於零散和繁複,效率較低。為此,一些社區又找到了新的辦法——將超市“搬”到小區中來。

例如,南岸區茶園銀翔翡翠谷小區,一墻之隔就有一大型超市。

在當地社區組織下,翡翠谷小區大門到該超市的路上,安裝起了隔離板,搭建起小區專屬綠色通道,相當於把超市“搬”進了小區,居民不出社區就可在超市購物。

為確保防疫安全,社區給超市規定了營業時間,還安排志願者在超市入口對前來採購的居民進行限流,錯峰買菜,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實實在在為特殊人群提供幫助

對孤寡老人、孕産婦、殘障人士這些特殊人群來説,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他們中的不少人要麼不知道如何線上下單,要麼行走不便,他們的保供,尤其困難。為此,各社區進行特事特辦,確保“兜底有保障”。

11月25日一大早,家住科蘭路社區奔力鄉間城17棟的高興英,聽到敲門聲。她打開門,一大包蔬菜遞了過來。

送菜的人,是社區網格長胡昌蘭。此前一天,胡昌蘭通過物業得知,高興英是空巢老人,不會用智慧手機購物,身邊也沒有親人幫助,買菜成了難題。

胡昌蘭為社區內像高興英這樣的老人一一建立臺賬,並通過電話問詢,了解老人對蔬菜等物資的詳細需求。第二天,她從愛心人士捐贈的蔬菜中選出對方所需品類,到府送到老人家中。

和渝北區差不多,兩江新區各街道對特殊人群也是實行點對點直接服務,直接代買代購,由志願者分樓棟、分類運到樓棟堆放點,再由志願者配送到府。

“你好,你需要的大米馬上送過來。”張宸提著剛從超市購買的一袋大米,按照手機裏收藏的地址,朝著加新花園一期走去。這是他當天接到的第二單,上一單是天一順和康城A區居民的一個“急單”。

身穿紅馬甲、熟練進行採買配送的張宸,並非快遞員、外賣員,而是來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一名黨員志願者。本輪疫情發生後,張宸加入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戰疫”臨時黨支部,成為社區“小二幫幫”志願服務隊的一員。

通過“小二幫幫”服務隊這樣的志願者組織,目前邢家橋社區已經為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老人、有需求的居民,開展代買蔬菜、肉蛋奶、藥品等服務100余次。(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