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碚:“惠服務”有規範“微辦事”更便捷 高品質推進政務服務管理規範化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08 15:13:10 編輯:珍珍

今年8月,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蔡家的兩江名居公租房社區多了臺重慶人力社保服務一體機,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它的到來,讓社區老人直呼“安逸,年審不用多跑路了”。

事實上,北碚區正探索推進便民服務規範化,一批鎮村(社區)便民服務點設立,一批服務事項下沉至鎮村(社區),服務流程和辦理模式在規範化的同時,也愈加便利。

image.png
北碚區蔡家崗公共服務中心大廳內,工作人員在為市民辦理業務。熊輝  攝

服務體系規範化——“三級四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2020年9月起,北碚區依託區政務服務中心、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探索構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服務體系,著力解決基層群眾和企業辦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蔡家崗街道是北碚區“三級四務”服務體系的示範試點街道。近日,在重慶市北碚區蔡家崗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內黨務綜合、商務服務、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綜合窗口秩序井然,前來辦事的市民絡繹不絕。

9點伊始,蔡家崗街道特有的“民事直通車”帶著業務清單,前往15個村(社區)、1個社區籌備組和産業園區代收代發資料,直至下午4點。

“民事直通車”是打通鎮街——村(社區)“兩級”相關業務辦理的創新舉措,極大地精簡了人力、物力,從2017年開設至今從未間斷。今年以來,“民事直通車”共代辦事項5511件,代收代發資料1.21萬件。

在這其中,企業無疑成為“民事直通車”業務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蔡家組團的“盈田光電工谷”企業連片,是北碚區機械製造、儀器儀錶、電子電器産業的主要匯集地之一。每週三上午,“民事直通車”會開到此處,集中為園區企業提供“一條龍”全週期服務。“確實很方便,有了‘直通車’以後,我們辦理社保更新等業務就方便多了。”誠映捷科技有限公司的趙女士説到,申請事項一般在一週內即可辦結送回,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辦事成本。

與此同時,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兩江名居、燈塔街社區、雲臺社區開設了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廳,實現政務服務從8小時向“白+黑”全天候服務轉變。

服務方式便利化——到府代辦退捕漁民“上岸”不愁

北碚區施家梁鎮依山傍水,臨江而居的村民多以捕魚為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後,一批老漁民“上岸”退崗。如何全面解決好退捕漁民上岸後的生計問題,成了施家梁社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49歲的良富是北碚區施家梁鎮三勝村的退捕漁民,前半生靠一條漁船養活了家中老小。如今,通過退捕漁民就業服務專項行動,拆解的漁船、漁具有回收補償,還能領到養老保險繳費補貼。

按照約定,近日,綜合代辦員高倩來到良富家中,進行退捕漁民回訪登記。與此同時,區裏最新印發的社保就業新政策,高倩也需一併宣傳到位。

像良富這樣的退捕漁民,施家梁鎮有31個,通過多渠道的技能培訓、就業幫扶,其中四分之三已實現再就業。其他退捕漁民也可根據相關政策,每人每年領取2500元的養老保險繳費補貼。

“除了退捕漁民,針對困難人員,我們會定期走訪為其幫辦代辦業務。”北碚區施家梁鎮便民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施家梁鎮部分村居偏遠分散、老年人出行不便,到府代辦業務尤為受歡迎。

為破解基層群眾“辦事遠、跑腿累”的難題,近年來,施家梁鎮創新實施村級便民服務代辦制度,在全鎮設立5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站,覆蓋所有行政村(社區)。近一年內,為群眾幫辦社保類服務事項8800件,代辦救助類業務2221人次,到府為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服務近395人次。

服務監督制度化——獎懲有方投訴熱線裏點讚

年末是養老保險集中參保繳費的高峰期,此時的便民服務中心往往最為熱鬧。

去年12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天府鎮便民服務中心的投訴熱線響了起來。“你們那個延時服務搞得好,特別要感謝加班幫我辦理的辦事員。”市民張雪梅隔著電話,為工作人員點讚。

原來,為了高效完成全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中參保繳費工作,每年年末,北碚區天府鎮便民服務中心便會開啟延時服務,將每天的服務時長延長2小時,這一舉動受到鎮上居民的一致好評。

投訴電話不投訴,在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看來,這並不意外。天府鎮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徐小芳表示:“説是投訴熱線,實際上大多是群眾打來諮詢業務的,還有部分是提出表揚的。”自2016年投訴熱線設立以來,從未接到一起投訴,連續5年實現政務服務“零投訴”的目標。

據了解,為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杜絕工作人員懶政、怠政,北碚區天府鎮便民服務中心完善“線上+線下”投訴機制,以社會監督督促業務精進。在中心入口的顯眼處,可以看見張貼的上下班資訊和監督投訴電話,而在天府鎮此前建立的197個微信工作群,也可進行線上投訴。

監督有制,獎勵有方。為增強工作人員為民服務信念感和榮譽感,天府鎮便民服務中心在大門入口處設置了點讚墻,用以展示群眾的點讚鼓勵。通過一段時間的收集,點讚墻上已貼滿群眾點讚的照片。(熊輝/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