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新聞發佈會。會上,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稱,去年全市新增食品生産經營主體4.2萬餘戶,同比增長9%,目前全市食品生産經營主體總量達到50.7萬餘戶,全市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市食藥安辦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唐英瑜,市發改委副主任、市糧食局副局長李堅平,市食藥安辦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長馮勇,市食藥安辦副主任、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陳勇,市衛健委二級巡視員穆衛農,在會上分別就所在行業領域的食品安全管理情況作介紹。
三區年內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唐英瑜介紹,目前我市正在積極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已推薦江北、榮昌、武隆參加全國第三批創建,綦江、雲陽參加全國第四批創建,北碚、大足參加全國第五批創建。其中,江北、榮昌和武隆這3個區將在年內接受國家驗收。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於2013年5月正式提出,2014年7月啟動首批試點,我市在2016年被納入第三批創建試點名單。去年,國務院食安委修訂調整創建政策,規定“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的範圍為副省級城市、設區市以及直轄市所轄行政區(縣)”,對此我市及時出臺方案,由“全域創建”調整為以區縣為單位進行創建。
按照“區縣主體、自願申報、選優扶強、分批提名”原則,目前我市部分區縣已陸續申報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另外,我市還有9個區縣參加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創建試點,有7個區縣已獲命名。
5個“重慶造”産品獲評“中國好糧油”稱號
李堅平介紹,目前我市通過制定《重慶市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在開展糧食流通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研究的同時,還成立了品質標準等6個專業委員會,先後為龍泉食品、重糧健康産業等市內食品企業提供標準諮詢和技術指導。
去年,市內的凱欣糧油、重糧健康産業公司生産的5個糧油産品,獲評為2021年度“中國好糧油”産品,實現了“零的突破”。
在“網際網路+監管”方面,目前我市已建成重慶糧食流通管理資訊平臺,實施糧庫資訊化建設。該平臺通過嵌入涉糧企業信用檔案,實現了糧情監測、品質監管等多項功能,共有43個資訊化實施糧庫的數據、視頻等與國家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信用監管方面,我市已全面建立全市糧食企業信用檔案,通過強化信用資訊歸集,對各類信用資訊實時歸集,統一錄入到“信用重慶”平臺進行交換共用,並實施了分級分類信用監管。
今年全市破獲33起假酒案件涉案金額1.8億元
馮勇介紹,針對當前制售假酒犯罪頻發的情況,全市公安機關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將制售假酒犯罪納入專項打擊重點,全環節、全鏈條打窩點、摧網路,從快從嚴破獲了一批大要案件。
今年以來,市公安機關已破獲假酒案件3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34名,合計涉案金額1.8億余元。其中,武隆區公安局破獲陳某等人制售杜撰的高端“特供”假酒特大案件,獲得公安部嘉獎令;黔江區公安局偵破魏某等人以“全自動生産+直播引流帶貨”制售假酒特大案件,獲公安部賀電錶彰。
76萬噸上市農産品貼上了“身份證”
陳勇介紹,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從2020年起,我市試行食用農産品合格證制度,要求轄區內從事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殖水産品等食用農産品生産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在農産品上市時要出具合格證。去年,該合格證名稱由“食用農産品合格證”調整為“承諾達標合格證”。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合格證試行主體動態名錄庫1.2萬個,累計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153.6萬張,附帶了合格證上市的農産品共計76萬噸。
陳勇稱,目前承諾達標合格證的達標標準,主要聚焦“不使用禁用農藥獸藥、停用獸藥和非法添加物、常規農藥獸藥殘留不超標”等多個方面。其中,合格證由種植養殖生産者自行開具,包裝的食用農産品應以包裝為單元進行開具,散裝食用農産品以運輸車輛或收購批次為單元,實行一車一證或一批一證。
靈芝天麻鐵皮石斛將建立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既是判斷食品是否安全、生産經營行為是否合法的尺規,也是確保監管部門有效執法、市場主體規範經營、食品産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穆衛農介紹,截至目前,全市現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有15項,正在制定的有10項,地方標準的保有量居於全國前列。
“我市一直鼓勵食品生産企業,制定嚴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者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穆衛農稱,近年來,全市每年約有近800家企業開展企業標準備案。去年,市衛健委向社會公開徵集靈芝、天麻、鐵皮石斛這3類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建議,經專家審評通過後下達了立項計劃,成為率先在國內開展這3類食藥兩用物品的試點生産經營省市。
同時,今年市衛健委已經把山銀花納入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計劃並著手開展企業標準備案。預計靈芝、天麻、鐵皮石斛、山銀花這4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定實施後,將為相關食品産業每年帶來數十億元經濟效益。(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