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花椒飄香的時節,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花椒種植大鎮,農戶們已經開始加緊採摘花椒。6月7日,九龍坡區鑼鼓洞村15社的劉大姐剛剛通過家門口的石鑼路,將幾千斤花椒陸續擔到離家不遠的集中收購點。雖然今年花椒的收購價格相較往年下降了些,但劉大姐也不愁,自己院子裏的桃李已經挂果,院外馬路邊,黃桷蘭開得正香,日子過得美滿舒坦。
同一時間,九龍坡區銅罐驛鎮英雄灣村今年1月開始動工的星科路已經通過驗收,新鋪設的柏油馬路乾淨整潔,就連護欄都別具心思地刷成了藍色,和周邊鄉村美景相得益彰。這樣的好消息可把銅罐驛鎮英雄灣村8社賣魚為生的陳紹棋開心壞了,路修通了,拉魚到場鎮上賣,再也不用騎著摩托車曲曲折折繞路了,時間節省了40分鐘。不僅如此,星科路所環繞的農業公園項目已經打造得頗有模樣,引得不少遊客前來遊玩,這條路的驗收通車,無疑為周邊的旅遊發展添了一把“火”。
這樣景美業興的鄉村致富路,在九龍坡區還有很多。筆者從九龍坡區交通局了解到,截止到2021年底,九龍坡區四好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760公里,農村公路路網密度、暢通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形成以城區為中心、鎮街為節點、行政村為支點、村民小組為網點的農村公路交通網路,鎮通暢率、行政村通暢率、撤並村通暢率、村民小組通暢率均達100%,為九龍坡區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萬向路。周雙雙/攝
路通了 心寬了
荷包也鼓了
在九龍坡區鑼鼓洞村石鑼路修通之前,“行路難”一直是鑼鼓洞村發展的瓶頸。九龍坡區鑼鼓洞村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為種植花椒、柑橘、蔬菜,每當收穫季節,村民們都需要肩挑背扛地將農産品帶到場鎮上,四五公里的路程,起碼要走一個半小時。
“以花椒為例,我們家每年花椒的産量近6千斤,就靠自己一挑一挑地運到‘過路堡’,就是現在維冠混凝土公司那個位置,泥巴路走起深一腳淺一腳的,穿筒靴都不得行。”鑼鼓洞村15社村民劉大姐告訴筆者,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心思想著怎麼把日子過好,覺得看啥都不順眼。
筆者了解到,彼時,村裏的人們住的是土坯房或石木結構的房屋,喝的都是傳統的井水,做飯也是柴火飯。趕場靠走,通訊靠吼,是當時全村村民的真實生活場景。
2014年,在九龍坡區交通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援下,石鑼路建成通車,該路全長2.4公里,路面寬度4.5米,300戶700名村民因此受益。路修好的第二年,劉大姐感嘆於越來越好的道路環境,將自家的老房子整修成兩層小洋樓,並在家周圍栽種了花木。“也算是住在馬路邊邊了,家裏也要乾淨漂亮起來撒!”劉大姐開心地説。
筆者了解到,不僅僅是劉大姐,九龍坡區鑼鼓洞村有52戶村民因為道路的修建,新修了房子,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
同樣受益於石鑼路的,還有九龍坡區鑼鼓洞村14社的楊淑碧。14社並不在石鑼路主路上,但前兩年石鑼路的延伸路通到了她家門口,家裏趁此機會還整修了院壩,“兒女都在場鎮上生活,原來沒修好路之前,都不想回來耍,覺得不方便,現在每逢週末就要開車帶孫孫回來耍。”楊淑碧對於現在出行穿雙布鞋都不會擔心臟腳的生活很是滿意,今年她家種植的花椒半數已經通過這條路運出去,已經收入了一萬多元。家裏還種下了包谷、南瓜,眼看到了成熟季節,也要運到場鎮上賣呢。
鑼鼓洞村的村民在整理摘下的花椒。周雙雙/攝
公路+農旅融合模式
産業發展更興旺
農村公路的修建,不僅是便民。筆者了解到,九龍坡區還積極探索“公路+農旅融合”發展模式,升級骨幹路、增加聯網路、打通斷頭路,將農業企業、鄉村農旅串聯起來,促進産業片區化發展,農旅散點式開花,電商、網購、物流等新興産業拔節般生長。
6月8日,九龍坡區銅罐驛鎮英雄灣村陳紹棋正在忙活。他家的房子,就在新修好的星科路邊,因為農業公園建設,房子正在進行統一打造。他一邊幹活,一邊抬眼看著農業公園里正逐漸開放的荷花,感覺身上的幹勁更足。而在此之前,九龍坡區銅罐驛鎮英雄灣村6社8社的村民可沒有這麼愜意。“晴天一把刀、落雨亂糟糟”是兩社村民的口頭禪,因為星科路修好之前,這兩個社的出行,只有一條十分曲折的小道。晴天,曬得乾巴巴的黃土踩起來硌腳如“刀割”,一到下雨天,黃泥被泡軟,異常濕滑,遇到有點坡度的路段免不得摔一跤,一身亂糟糟。
星科路的建成,不僅解決了出行難題,更是讓外來遊客的體驗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筆者了解到,農業公園項目一期建成面積2000畝,柑橘園、荷韻園、歡樂田園、沿路景觀帶達到初步展示效果,如今荷花進入開放季,賞荷的遊客開始變多,他們無論是通過綠皮火車來到九龍坡區銅罐驛鎮,經老街、天主教堂一路賞玩至此,還是説直接驅車前來,都不會因為道路阻隔美景。筆者了解到,得益於農村公路建設,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充分挖掘自有資源,在銅陶路邊修繕拓展革命先烈周貢植故居,在“英雄機長”劉傳健的家鄉英雄灣村建設鄉村振興學院,以革命傳統和紅色文化教育帶動旅遊發展,實現經濟加速、鄉村振興。接下來,該鎮還將進一步將農業産業、文化産業、旅遊産業進行有機融合,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打造集觀光休閒、體驗拓展、科普教育和農業生産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全季節都市田園旅遊勝地。
九龍坡區西彭鎮也因為農村公路的不斷延伸,積極拓展農業觀光、蔬果採摘等鄉村旅遊業態。6月8日,橙裏城外莊園負責人馬明寬驅車前往九龍坡區西彭鎮花果山。他的目的地是花果山1200畝的桃李柑橘果苗基地,這也是九龍坡區鄉村振興重點項目“長江花果山·四季花果鄉”的一期工程。馬明寬的車從花果山路一路向前,經過桃李路、萬向路,最終到達。車行之處,儘是煥然一新的柏油馬路,他要做的就是帶領團隊對幼苗進行管護。
“我們在2021年12月進場栽種果苗的時候,花果山路還是水泥路面,萬向路、桃李路甚至都不存在,幾萬株果苗就靠著工人擔上去。”馬明寬回憶,那時陡峭的鄉村小道走得十分艱難。如今,主路花果山路重新鋪設柏油路面,又有0.7公里的萬向路、1.3公里的桃李路等支路延伸進村民家門口,對村民來説,從泥巴路到柏油路一步到位,又有農文旅項目落地,日子越來越有盼頭。筆者了解到,伴隨著幾條道路的修繕進入尾聲,“長江花果山·四季花果鄉”一期工程也將在本月底建成開放。
星科路已驗收通車。周雙雙/攝
打好建管養運組合拳
真正為村民謀幸福
只有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才能實現“四好”。筆者了解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九龍坡區交通局打了一套建、管、養、運的組合拳,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幸福路。
建設方面,近年來九龍坡區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先後累計投入20余億元,新改建公路500余公里;率先實現鄉村(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100%,A級及以上景區通高等級公路達100%。
管理方面,九龍坡區交通局成立公路管理養護科,專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及品質監督等工作,並結合農村公路管理需要,印發《九龍坡區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進一步優化完善《九龍坡區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九龍坡區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九龍坡區公路清掃保潔管理辦法》《九龍坡區公路綠化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把日常工作管理納入制度體系,統一規範、統一標準、統一要求,使各項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加快補齊農村公路管養短板。同時,創新探索聯合執法新模式,新建區綜合執法服務站,整合交通、交巡警、城管、街鎮執法力量,24小時不間斷聯合查處涉路運輸違法行為,高效保護路産路權。
同時,強化養護能力提升,實現有路必養,按照“區主抓、鎮監管、村協管”的三級管養模式,建立“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農村公路管理體系,完善公路服務體系,實現縣、鄉、村三級養護管理覆蓋,農村公路列養率和機械化檢測率100%。筆者了解到,九龍坡區交通局還從低碳環保入手,不斷嘗試預防養護技術,運用精表處、微表處、複合碎石封層等多種工藝,不僅更加綠色低碳環保,更使工程投資大幅削減,而道路的使用壽命也進一步提升。
運營方面,圍繞“關注民生、服務群眾”,全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全區51個行政村公交覆蓋率達100%站點建設全市領先,線網佈局覆蓋全面,城鄉連接高效暢通,出行服務普遍惠民。補貼政策保障有力,城鄉公交一體化水準連年榮獲5A水準。
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産業,造福一方百姓。九龍坡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九龍坡區正在創建四好農村路市級示範,接著這個契機,九龍坡區將持續全力打造“半小時核心城區、半小時東西貫通、半小時周邊地區”三個半小時交通圈,讓産業沿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産業興,把藍圖變通途,將願景變實景。(周雙雙/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