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立足“小院落”、融入“微服務”、守護“大民生”,根據人口聚居密度、院落自然分佈情況、通行方便程度等,劃分30個農家大院,將德高望重、有一定組織能力、團結鄰里、衛生習慣較好的鄉賢能人推舉擔任院長,統籌村社幹部合理配置到農家大院中,在全鎮範圍內開展“院落連心、組團服務”活動。
一年時間以來,江津區先鋒鎮圍繞“資源在大院整合、任務在大院落實、訴求在大院解決、感情在大院昇華”,從抓治理、振鄉風、促和諧、穩治安、暖民心、凈環境六方面推動鄉村善治,匯聚基層社會治理新能量。
全員行動 精耕細作“責任田”
“劉婆婆,腐爛菜葉扔綠色桶,爛不掉的扔灰色桶。”昨日一大早,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新灣大院出現了一群“志願紅”,他們走到村口,守在垃圾分類站旁,向村民宣講垃圾分類知識。
新灣大院院長施朝秀便是其中一員。自擔任院長起,施朝秀便根據自願原則,組織在家農戶、公益性崗位和社工服務人員組成“清潔衛隊”,在農家大院開展垃圾不落地“清潔行動”。
在江津區先鋒鎮,像施朝秀這樣的農家大院院長不在少數。自該鎮創新推出“院落連心、組團服務”活動以來,全鎮60余名村(社區)幹部、300余名黨員代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企業家等,分別在30個農家大院擔任小院長或志願者,分片包乾,精耕細作種好“責任田”。
一個農家大院就是一塊“責任田”。農家大院按照“定人、定責、定制、定督、定考”的五定原則,明晰職責任務,織起一張延伸到戶的“服務網”,確保給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厘清責任,種出“良田”。2021年以來,江津區先鋒鎮各大院共清理“藍棚頂”6500平方米、無人居住廢舊房86間、房前屋後雜物堆213個、管線“蜘蛛網”7000米,清查農村衛生戶廁260戶。
全域推進 小院院長“勤走親”
江津區先鋒鎮作為2個區級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鎮之一,按照區域特色,整合資源優勢,開展産業發展、鄉風文明、治安穩控等方面差別化治理,全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鎮——村(社區)——大院——小院——戶”的五級治理體系。
“院落連心、組團服務”要想更精準,就得“腳上沾泥”。先鋒鎮要求每名小院院長聯繫30戶農戶或10家企業。先鋒鎮保坪村村民劉恩蘭是該村李家溝大院的小院長。每天,他都會穿戴鎮裏統一的“連心服”“連心包”走村入戶。遇到碰不上面的情況,他則會通過村民家門口的“連心角”來“飛信傳書”。
“誰家有啥事,我都清楚。”劉恩蘭説,每天走農家小院,不僅能第一時間傳達政策,還能及時了解村民需求。截至目前,先鋒鎮300余名小院長和志願者已到府走訪1.2萬餘人次,動態更新“一戶一檔”1.4萬餘份,基本實現全覆蓋。
院落“融親”,黨群幹群關係更密切。目前,除了“院長”制定“院規院訓”、協助農戶制定家風家訓外,還設置了“講理院壩”,作為宣傳政策、議事協商、調解糾紛、開展主題活動等的固定場所,實行“大院事大院説、大院糾紛大院解、大院活動大院搞”。去年以來,僅保坪村就制定“紅黑榜”“積分制”等村規民約10條、制定家風家訓樣板206套,繪製家風家訓墻16面,開展普法活動14場,開展衛生考核14期,化解群眾糾紛60起,群眾滿意度95%以上。
全面發力 閉環管理解難題
“小院院長入戶收集訴求,服務解難不走過場,已經成為常態。”江津區先鋒鎮保坪村黨委書記、總院長代小月説,這背後源自於對問題實行“收集——研判——交辦——辦理——跟蹤——反饋”閉環管理。
近年來,村民有什麼煩惱,都被走訪的“院長”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摸清問題原因後,“小院長”們就會與“總院長”就問題辦理的難易程度及處理方式進行初步研判,通過“問題交辦反饋單”將問題提交至相關的“院落連心、組團服務”平臺。
問題提上來,服務走下去。“院落連心、組團服務”平臺接到反饋單後,快速研判分析,專門開闢“綠色通道”,將任務派單給相應的部門或單位,及時解決問題,滿足群眾需求,消除村民顧慮。
平常性問題,閉環式管理;階段性成效,督察來問效。“院長”制工作涉及基層社會治理、重振鄉風文明、凈化環境衛生等方方面面,為保障長效運作,先鋒鎮組織黨建、政法、農業、婦聯等部門參與,各村居總“院長”開展不定期“飛行督察”。通過交叉檢查、學習,來實現責任落地、整體提效。
接下來,江津區先鋒鎮還將以“院落連心、組團服務”活動為載體,以村社治理、集鎮治理、毗鄰治理為重點,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鎮域社會治理新路徑,打響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先鋒樣本”。(黃昌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