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在城鄉融合發展上先行示範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4-29 15:08:46 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拾萬鎮長虹村隆平五彩田園。
image.png    
海棠新城拓容,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黃舒攝
image.png    
龍水鎮鹽河村雷竹基地廣布産業路。瞿波攝

核心提示

進入新征程的大足,邁出了新步伐——城鄉融合發展示範。

“在城市提升上成為示範,在鄉村振興上成為示範,在城鄉一體的融合上成為示範。”大足區委相關負責人説,大足區的城鄉融合示範建設,最大動力在“城市”,最大潛力在“鄉村”,關鍵路徑在“融合”,最終目標在“示範”。

城市提升、鄉村振興、城鄉一體化的融合,是大足在城鄉融合發展上的著力點,也是先行示範的基礎。

城市提升——

圍繞“四化”、提升品質,突出石刻文化特色

圍繞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建成“雙70”城市,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這是大足區未來5年要達到的城市提升建設目標。

圍繞“四化”進行城市提升,其著重點在兩方面:一是老城區的品質提升;二是突出大足的“唯一”,以石刻文化為內涵的新城建設。

“危舊房改造讓我們住上了新房。”大足棠香街道龍崗東路與海棠路交匯處西南角的116戶居民,搬出危舊房,住進了各類設施配套齊全的新房後,喜笑顏開。

城市有機更新,開始讓大足這座老縣城展現出新容顏。目前,全區已累計整治老舊小區239個,完成棚戶區改造83.84萬平方米。

佔地1300畝的香國公園,是大足展現國際化的作品。這座獲得“重慶最美公園”“市民口碑獎”雙重榮譽的公園,也是大足在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城景融合發展中的力作。

以公園建設為主為城市添綠,是大足城市品質提升的顯著特色。近年來,大足已高品質建成集休閒健身、文化旅遊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統,建成北山步道,瀨溪河景觀步道和棠香人家步道,以及香國公園、聖跡公園、海棠湖公園、西禪體育公園、海棠四季廣場等一批公園廣場;完成石刻大道、龍棠大道等城市幹道景觀綠化59公里,建區以來新增城市公共綠地622.7萬平方米。

在提升城市品質中,大足充分運用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建設理念,已建成海綿城市8.40平方公里,佔城市建成區面積的38.47%。

在老城區功能完善上,體育運動中心、城市綜合展覽館、圖書館、文化館、市民中心等“三館一中心”已建成投用;吾悅廣場、大融城等知名商業綜合體已建成投用;城南東序學校、龍水湖育才中學已建成投用,大足中學、職教中心順利改擴建;區第三人民醫院、區中醫院綜合樓、區婦幼保健院住院部建成投用;新建公共停車場20個,新、改建城區公廁34座,提檔升級農貿市場10個,市容市貌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聚焦新城建設,大足正在規劃設計、並將啟動建設規劃核心區5平方公里,拓展區28平方公里的大足石刻文化公園新城。“這將是未來幾年大足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和主戰場。”大足區委負責人説。

鄉村振興——

拓功能、挖價值,打造鄉村特色産業高地

鄉村振興的示範如何體現?大足區相關負責人的答案是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重點在打造鄉村特色産業高地上進行示範。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近年來,大足深入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發展起糧油豐收、農旅融合、功能多元的鄉村特色産業,為做好鄉村振興示範探索了路徑。

拾萬鎮的重慶隆平五彩田園景區,就是大足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的成功典範。這個由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名,全國唯一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景區,是從糧油生産中拓展出來的鄉村旅遊景區,圍繞優質富硒糧油産業,打造集“高科農業、休閒觀光、科普研學”為一體的農旅文商融合田園綜合體。目前,這一綜合體已建成稻油輪作基地500畝,五彩農莊320畝,建有生態餐廳、旅遊廁所、生態停車場、觀景臺等旅遊配套設施,打造了4000平方米墻繪、2400米彩色步道、袁隆平卡通頭像、大螞蟻等文化景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也落戶其中。

大足黑山羊,是大足從鄉村挖掘出來的一大價值。這一經過長期繁衍與自然封閉選育形成,飼養歷史超過百年的大足黑山羊,其優良特性被西南大學的張家驊教授發現後,通過持續開展選種保育和産業化發展,現已建成國家級和市級保種場各1個,各類擴繁(場)戶700余戶。2021年存欄17.7萬隻出欄22.5萬隻,成為大足一項特色産業。

目前,大足黑山羊已註冊地理標誌商標,被評為“重慶市著名商標”;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區;審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並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其傳統養殖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這一挖掘出來的鄉村價值,將發展為一項主導特色産業。大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6年末,全區將新建或擴建大足黑山羊保種場2個、核心育種場10個、擴繁場(戶)200個,生産種羊40萬隻,聯動川渝共建年産200萬隻山羊産業集群。培育屠宰深加工龍頭企業5家,發展餐飲及連鎖店、代理點150家以上。力爭創建“中國馳名商標”,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進入國家儲備庫。實現一産産值8億元以上,綜合産值20億元以上。

拓功能挖價值,大足在鄉村振興中的特色産業高地已具雛形。

城鄉融合——

多元化、多層面,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融合的示範,最終落腳點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大足區回龍鎮幸福村的哈佳夫妻倆,長期在外打工。當看到家鄉的公路與城市連為一體後,返鄉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黃秋葵。目前,夫妻倆種植的黃秋葵年産量達500余噸,都順暢地運往重慶中心城區多個農貿市場和超市,銷售已不成問題。

主幹道、支幹道和毛細血管的村組公路,已將大足的城鄉交通融為一體。據介紹,過去5年,大足全區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388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到3347公里,村民小組通達率、通暢率均達到100%。

如今,大足城鄉一體化的交通建設,正在向産業路延伸。高坪鎮正在打造的“兩橫兩縱雙環”旅遊公路示範工程,串聯一足踏三界、珍稀楠木林、生態養魚區、藥材種植園、百年高峰寺等自然、農業、人文景觀;寶頂山石刻景區至龍水湖、棠鄉人家、老家·觀音岩、原鄉·荷花村、羅莊·荷花山莊、拾萬五彩田園、雍溪天華花卉、躍進湖環湖路、石篆山佛新路等旅遊公路100余公里的改造工程,串聯起“三山”“五湖”,實現路與路、路與景的深度融合。

融合發展,開始從多方面促進大足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正在實施的“十里荷塘·山灣時光”城鄉融合發展項目,依託大足石刻世遺文化符號,産城景融合發展,規劃面積1萬畝,通過城鄉一體的道路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大足太空荷蓮、香國海棠景觀、鄉村旅遊等産業,做到景中有城、城中有景、城景互動。目前,這一項目中已建成了大足鄉村振興會客廳、成渝雙城荷蓮農旅發展交流中心等。

城鄉融合,正在加快大足多元化、多層面的城鄉一體化發展。

連結》》》

數字鄉村提升鄉村治理水準

季家鎮是大足的一個“偏遠鎮”,但卻因一根數字線,與城區融為一體。

“目前,數字鄉村正在走進我們的鄉村治理中。”季家鎮相關負責人説,通過“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應用,打造平安季家智慧雲平臺、智慧農業平臺、智慧服務平臺,推動數字季家、美麗季家、幸福季家建設有效融合。

以正在建設的季家平安監控“1+7+n”聯動平臺為例。該聯動平臺設置了1個鎮級監控指揮大屏,7個村級監控分屏,以智慧錄影機為終端,在農戶小平臺實現應設盡設,實現了鎮、村、農戶三屏資訊互通、互融,做到了鎮、村、農戶三級聯防聯控聯動。

目前,已在特色産業基地、農村院壩、公共場所、文化廣場、路口卡點等重點部位、重要區域安裝了1000余路平安監控,其中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率先實現平安監控到家。

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季家還打造起智慧農業平臺,已初步建成智慧化生産平臺,實現了土壤、氣象預警、蟲情智慧監控、溯源管理、實時告警;利用數字監控平臺,將鎮裏的水庫、河流、農村人居環境、生態林等納入監測範圍。同時,還打造起智慧服務、智慧黨建、智慧政務等鄉村治理數字平臺。

石刻文化公園新城呼之欲出

大足“未來城市封面”的一座新城呼之欲出。

在去年底召開的大足區第三次黨代會上,作出了以高鐵大足石刻站為基點,規劃建設核心區約5平方公里、拓展區約28平方公里的大足石刻文化公園新城的部署後,大足區相關部門已全面展開了規劃和前期準備工作。

據介紹,這公園新城建設將構建自然生態公園、風景名勝區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4大類共計77處全域公園體系。其中將結合巴岳山、西部丘陵地區建設2處以生態保育為主的自然生態公園;結合大足石刻五山,打造5處以“石刻文化”為核心的風景名勝區公園;依託城鎮周邊人文、山水、農業産業資源集聚的區域,打造18處郊野公園,打造展現大足文化的田園畫卷;在中心城區建設52處城市公園。

與此同時,這“大足石刻文化公園城市”將結合全域自然山體、水系、公路,構建“兩橫兩環四連線”的全域綠道網,全長共400公里,串聯起各類公園、城鎮、景區、産業功能區。

目前,已形成了大足城市文化價值系統研究及大足石刻文化公園新城整體概念性策劃方案,正開展大足石刻文化公園新城城市設計國際方案的徵集,並力爭新城建設“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變樣”。(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