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4月26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稱, 近年來,重慶市按照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部署,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不斷完善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功能,著力暢通道、搭平臺、優服務、促經貿、聚産業,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據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黨組成員、副主任、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胡紅兵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重慶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作為重慶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載體,大力推動通道建設戰略部署落地落實。
自2017年開行首列廣西北部灣港至重慶的鐵海聯運班列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無到有、從倡議到共建、從中國西部到世界,已成為推動重慶乃至西部地區實現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動能。
按照《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品質建設實施方案》要求,重慶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不斷完善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功能,著力暢通道、搭平臺、優服務、促經貿、聚産業,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成效一:省際協商合作不斷深化
牽頭召開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聯席會議工作規則,簽訂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建設等8個重點項目,推動區域合作走深走實。設立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為“13+1”省(區、市)服務。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與沿線省(區、市)合作共建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加強市場資源統籌協調,打造國際化品牌。會同沿線省(區、市)和印尼、越南、寮國等國家聯合發佈“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重慶)倡議”,全面深化國際合作。
成效二:通道運作效益穩步提高
2017—2021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量從不到3000標箱增加至11.2萬標箱,貨值由5.8億元增加至187億元,貨運量、貨值分別增長37倍、31倍;貨物品類從53種增加到640種,通道網路由35個國家(地區)的58個港口擴展至107個國家(地區)的315個港口。截至2021年底,累計運輸超27萬標箱,貨值480億元。2021年,通道運作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鐵海聯運班列突破2000列,再創歷史新高。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實現高效銜接,分別累計實現聯運1萬標箱和3萬標箱。今年一季度,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2.6萬標箱、貨值4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2%和23.2%,成功實現“開門紅”。
成效三:樞紐網路體系不斷拓展
形成“一主兩輔多節點”樞紐體系,建成以團結村集裝箱中心站、魚嘴站、小南埡站、涪陵西站、洛磧站、秀山站組成的始發節點體系。先後獲批陸港型、港口型和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具備水陸空三種類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首發中老鐵路(重慶—萬象)國際班列,成功開行河內至重慶的中越專列,重慶至海南洋浦鐵海聯運班列,通道運作線路不斷拓展。同時,發揮公路運輸靈活性優勢,成功發運重慶援助寮國、緬甸等東盟國家防疫物資,實現“一箱直達”。
成效四:綜合服務水準有效提升
聯合沿線省(區、市)發佈西部陸海新通道首期發展指數,首期通道綜合指數為101.5,表明通道整體運作呈現良好態勢。著力推廣鐵海聯運“一單制”應用,創建“一次委託、一次保險、一單到底、一次結算”的全程服務模式,累計簽發鐵海聯運“一單制”提單1459單,為多式聯運提單物權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完善物流金融生態,搭建全國唯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應用場景,為物流企業融資及支付18.9億美元。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上線運作。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一期)建設進展順利,渝黔綜合服務區重慶(萬盛)無水港開工建設,引導貿易、分撥、結算在重慶完成。
成效五:通道與經濟發展加速融合
以市場為導向,有效對接國內外産能需求,開行重慶至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定制化專列,助力小康工業、宗申集團、慶鈴汽車、萬凱新材料等“重慶造”産品直達海外,柑橘、洋蔥、檸檬等特色農副産品首次通過海運冷鏈原箱出口,為企業搭建穩定暢通的物流供應鏈。立足西部特色産業和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搭建印度進口辣椒中國西部分撥中心,馬來西亞榴蓮、越南巴沙魚、柬埔寨大米、巴西凍牛肉等大量優質農産品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入國內市場。重點提升海外供應鏈服務能力,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等東盟國家佈局8個海外倉,推動國際貨源組織和集散分撥。西部陸海新通道有效連接起西部地區和東盟,東盟已成為通道最主要的目的地,截至2021年底,重慶與東盟國家累計運輸貨物9萬標箱,貨值280億元,“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效果日益凸顯。(郭輝、木蘭、何靜怡/文 李柯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