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鄰水:打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樣板

發佈時間:2022-01-12 10:07:13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珍珍

四川與重慶的交界處,一塊綠意綿延、步步皆景的熱土,開啟了新的發展征程。2021年11月10日,《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總體方案》由川渝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意味著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的頂層設計敲定,川渝毗鄰地區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全面進入施工期。

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空間佈局圖。圖片由鄰水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作為川渝兩省市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聯合打造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樣板,為何選擇明月山?這個綠色發展示範帶,又承載著什麼樣的歷史使命?近日,筆者走進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實地了解川渝毗鄰7區縣在實現跨區域聯動發展、綠色發展方面的謀與動。

五華山遊客中心。圖片由鄰水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川渝毗鄰地區聯動發展、綠色發展的寶地

重慶市長壽區雲臺鎮與廣安市鄰水縣共處川渝邊界,在風景秀麗的明月山脈頂端兩側,1000畝藍莓連片成勢,基地負責人余太海正在基地裏查看藍莓生長情況。

山上地屬鄰水,山下屬長壽,藍莓基地所在的藍莓小鎮,正是重慶長壽區與廣安市鄰水縣合作共建。

橫亙于川渝東部交界處,北承大巴山脈,跨達州、梁平、大竹、鄰水、墊江、長壽、渝北區等縣區……過去,明月山是禁錮川渝兩地人民交流互通的阻隔,如今,已成為川渝東北毗鄰7區縣攜手發展的紐帶。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2020年以來,成渝兩地搶抓機遇、借勢發力,在川東北渝東北地區,一場關於明月山的綠色發展與保護加快醞釀。

樹牢“一盤棋”思想,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堅持綠色發展、聯動發展……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應運而生,示範帶規劃範圍為重慶市梁平區、長壽區、墊江縣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及達州市達川區、大竹縣、開江縣(以下簡稱7區縣)內的明月山山脈及兩側毗鄰平壩區域,面積約7200平方公里。

作為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中唯一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平臺,為何選擇這個區域?打開川渝地圖,你就能明白奧妙所在。

看區位:毗鄰重慶中心城區,是川渝東出北上的重要通道,是三峽庫區綠色發展的縱深和經濟腹地,擁有長壽港和達州機場、梁平通航機場,緊鄰萬州新田港、忠縣新生港和萬州機場,襄渝、成達、渝萬等鐵路和包茂、滬蓉、滬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已初步構建至成渝“雙核”及周邊城市2小時交通圈,多式並聯的立體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看生態:森林覆蓋率達42%,常年空氣優良天數330天以上,是重要的亞熱帶生物資源基因庫,竹、柚、茶、椿等資源富集,其中100萬畝綠竹連片成林,有竹品種300余個,被譽為“中國竹類博物館”“中國竹子基因庫”“中國壽竹之鄉”“中國綠竹之鄉”,是龍溪河、禦臨河和渠江支流明月江等河流的發源地。

看産業:擁有梁平柚、墊江晚柚、長壽血臍、鄰水臍橙、達川烏梅、大竹苧麻、開江豆筍等農特産品品牌。依託長壽國家級經開區和梁平高新區、墊江高新區、廣安高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等7個省級高新區(經開區),集聚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資訊等優勢特色産業,正在加快建設國家綠色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擁有國家4A級景區12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4處、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69項。

看合作:7區縣建立了黨政聯席會議、分管副區縣長協調會議、聯合辦公室、專項辦公室四級工作體系,在市場監管、商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司法、環保、農業等多個行業領域深入對接,建立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重大項目庫,先期謀劃一批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環境保護等領域重大項目。

“川渝毗鄰地區聯動發展、綠色發展的寶地”!這是實地踏訪過示範帶的規劃專家們的共同評價。作為“寶地”,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肩負著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川東北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歷史使命。

位於明月山脈的鄰水縣五華山景區。張啟富 攝

川渝7區縣攜手抓實示範帶規劃建設

從川渝高竹新區獲批,到《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總體方案》獲批——2021年,廣安同城融圈“大事件”不斷。

五華山禦景龍湖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維應的“大事件”,則是他的夢想即將實現了:重慶長壽區與鄰水縣共同推動五華山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區規劃建設。目前,自重慶長壽區雲臺鎮至五華山的道路已進行部分擴寬,未來還規劃新建一條串聯起藍莓基地、德莊農業、清邁良園及五華山的環線路,這條環線路既連通鄰水,又連通重慶。

熊維應滿含期待:“交通大動脈打通,也意味著重慶市場進一步打開,五華山將迎來全新的發展!”

著眼“一家親”、緊扣“一盤棋”、推進“一體化”,五華山的變化,是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未來的發展方向。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川渝毗鄰7區縣主動作為,抓實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規劃。

謀而後動,協同推進。

協同,從繪好規劃圖開始。黨中央作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以來,鄰水縣與毗鄰區縣建立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工作機制、黨政聯席會議機制、分管副區縣長協調會商機制、川渝毗鄰地區空間規劃對接機制,推進基礎底數資料、各類規劃初步方案、具體修改意見“三個交換”,共同啟動了《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規劃》和跨區域文旅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協作推動大華鎣一明月山紅色旅遊與綠色康養協同發展區成功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

下好先手棋,打通交通動脈。內聯外暢通道持續優化,廣忠黔鐵路完成工可編制,合川—廣安—長壽高速納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S13城宣大鄰渝高速(G65包茂高速復線)納入川渝兩省市高速公路網規劃。國省幹線公路穩步實施,S508鄰水縣三古至豐禾段、大竹一鄰水一長壽省道等完成路線方案研究,明月山環山旅遊健康道路S316鄰水縣柑子至興仁段正在開展工可編制工作,建成國道350石滓至墊江界公路15公里。

産業更強。鄰水縣與毗鄰區縣共同簽訂《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文化旅遊聯盟合作協議》,五華山景區提檔升級、讓水湖濕地公園、泥漢坪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示範、藍莓基地等項目穩步推進,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區域內袁市鎮創建“五良”融合水稻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建成稻漁綜合種養、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安吉白茶基地等一系列重慶優質農産品直供基地,實現毗鄰區縣農旅文産業協同發展、融合發展。

生態更優。鄰水縣先後與長壽、墊江簽訂《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協議書》《關於環境應急管理聯動合作協議》。今年以來,與毗鄰區縣開展區域揮發性有機物及臭氧污染排查10次,聯合巡河、執法35次;與長壽區共同建成跨境流域水污染應急監測實驗室和應急物資儲備庫,跨界河流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Ⅲ類以上。

明月山。圖片由重慶市發展改革委提供

錨定目標   實幹開創未來

2021年12月10日,重慶市梁平區發展改革委會議室,重慶市梁平區、長壽區、墊江縣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及達州市達川區、大竹縣、開江縣7區縣發改部門負責人聚在一起,共商2022年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重點工作。

《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總體規劃》中提出了示範帶建設目標——

到2025年,示範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顯著提升,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深度融合、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綠色發展格局。

到2035年,綠色空間更加優化,綠色制度更加健全,綠色産業體系趨於成熟,國家級休閒旅遊勝地全面建成,城鄉人居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準,城鄉融合發展全面實現,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樣板地。

目標引領方向,實幹開創未來。推進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建設,廣安思路清、抓手實——

共謀區域規劃,繪好發展藍圖。聚焦綠色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生態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示範區三大定位,圍繞“一廊兩片多組團”區域發展格局,凝聚規劃共識,共用規劃成果,結合“三區三線”試點劃定工作,優先啟動明月山區域鄉村片區國土空間規劃,齊心協力加快編制《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規劃》。

協同生態建設,厚植綠色本底。圍繞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聯合開展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共同實施明月山區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護,穩步建設國家戰略儲備林、退化林修復等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聯動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共同推進大洪河等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全力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共推重大項目,夯實發展基礎。合力共建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積極推動廣忠黔、廣涪柳鐵路,加快推進合廣長高速、S13城宣大鄰渝高速前期工作。做好明月山鄰水境內水資源配置工程規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大洪河防洪治理等工程,築牢鄉村振興水利之基。推進實施“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産換線”智慧化升級工程,建設明月山範圍內鄰水重點鎮場鎮區域5G網路,推進工業和資訊化高品質發展。

共抓綠色産業,提升生態價值。加快構建“133”現代農業體系,大力發展優質臍橙、糧油、蔬菜、生豬等優勢産業,增加綠色農産品供給,建設重慶近郊優質農産品供應基地。推動汽車産業向新能源、生態化、智慧化轉型,聯動墊江發展裝配式建築産業,打造重慶主城都市圈汽車産業轉移承接區、功能配套區。做好山水文章,建設五華山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區、讓水湖濕地公園、棕閣山度假區等,與毗鄰區縣共同打造明月山川渝民宿群和森林康養度假區、明月山一大洪湖生態康養旅遊帶。

共建區域品牌,營造濃厚氛圍。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聯動毗鄰區縣合力培育明月山旅遊精品線路,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産業化開發,辦好“巴蜀風韻·橙意鄰水”文化旅遊宣傳周、五華山大麗花節、藍莓採摘節、“走進重慶逐夢放城”、明月山臻品博覽會等鄰渝大型文化旅遊交流和宣傳活動,推動資源互享、産品互推、客源互送、市場互贏,共同打造區域旅遊公共品牌,創建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涂斯璇、劉定春/文 鄰水縣融媒體中心、張啟富、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