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黃桷坪山城步道煥新顏

發佈時間:2022-01-12 10:07:13 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珍珍

爆款打卡地塗鴉街換“新衣”、昔日雜草叢生的坡坎崖變身藝術地標……走在黃桷坪山城步道上,道路沿線的風景令人眼前一亮。

黃桷坪山城步道是重慶規劃建設的17條高品質山城步道之一,以演繹城市年輪、傳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豐富市民生活為出發點,著力打造極具九龍坡區特色的標桿街巷步道。該步道位於長江文化藝術灣區九龍半島,全長4公里,包含“一主三支”(1條主線和3條便民步道支線),主線為黃桷坪正街,北起灘子口,南至四川美術學院。目前,黃桷坪正街道路拓寬、黃桷坪正街美術藝術項目、塗鴉街提升改造工程均已完工,步道主線建成2.5公里,共完成投資1.6億元。

“2變4”

黃正街更寬闊

“以前這條路只有兩個車道,高峰期經常堵車,現在道路更寬闊了,還增設了人行步道,我們出行更加方便。”家住官家林的居民陳敏,親眼見證了黃桷坪正街的變化。

黃桷坪正街是九龍半島連接外界唯一主幹道。此次道路拓寬工程改建道路1.5公里,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幹道,雙向4車道,路幅寬度26m,設計時速40km/h,由九龍半島開發建設公司負責建設。

該工程分為兩個標段,建設主要內容是在現楊九路2車道的基礎上,在靠近江一側通過樁板擋墻和重力式擋墻的支護形式,填築路基,將道路拓寬為4車道,並在下方新建綜合管廊,供電力和通信線路使用。

在建設過程中,九龍半島開發建設公司多方協調,積極推進,克服了兩個方面的巨大困難:一是楊九路作為九龍半島連接外部的唯一交通主幹道,按照交巡警部門要求,在施工過程中不能斷道施工,且必須保證2車道通行,這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二是作為舊路改造項目,道路兩側有大量電力、通信、燃氣、自來水、軍事光纜,以及約400棵行道樹需要進行妥善遷改、移栽後方可正常施工。

在區生態環境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城市管理局、黃桷坪街道等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援下,九龍半島開發建設公司會同施工單位全力推進工程建設,于2021年1月完成整條道路的全線貫通。

筆者看到,黃桷坪正街除了由原來的雙向2車道變化了雙向4車道,車道兩側還打造了全新的人行步道,滿足居民步行通達需求,同時還利用杜鵑、桂花、翠竹等打造綠化景觀,為道路沿線增添靚麗風景。

昔日坡坎崖

變身藝術新地標

黃坤碧是黃桷坪街道唐家灣社區居民,自從黃桷坪正街的崖頂彩道建好後,她和朋友每天晚上都要過去走一走,“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看看兩江四岸的夜景,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崖頂彩道是黃桷坪正街美術藝術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建在傾斜度為60°至90°的坡坎崖上,包含長江燈塔、崖頂彩道、藝術碼頭、褶帶浮廊、藝術崖壁五部分,以不同主題分別象徵長江水岸上的“明燈”“江涯”“碼頭”“江灘”“濱江”。

長江燈塔塔高64米與長江6400公里總長呼應,崖底距塔尖99米,像一根“飄帶”環繞呈螺旋樓梯,自下而上伸展。頂部的發光球的鐳射束可以照射到對岸南濱江灘,半幅亮燈,避免光污染。

崖頂彩道猶如一條鑲在海岸上的花邊,頂部彩虹步道,可供市民休閒健身,同時也是開闊的觀景平臺,遊客可180°觀長江壯麗畫卷。而褶帶浮廊取形“長江之浪”,依山就勢形成多層遊覽空間,起伏的步道猶如長江翻涌的浪花,體現出藝術與建築相融的美感。

此外,藝術碼頭部分,未來將黃桷坪正街與龍吟路形成連接,後期可作為藝術展覽、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要場所,並在藝術碼頭中部設計露天下沉式階梯劇場,巨大的扇形劇場為市民提供觀景休息、觀演表演的場所,滿足藝術文化公共活動的需求。

爆款打卡地

再添新看點

“走在街上,就能欣賞到各位大師的畫作,這種體驗太奇妙了。”來黃桷坪遊玩的陜西遊客張志浩,對提升改造後的塗鴉藝術街讚不絕口。

塗鴉藝術街是黃桷坪山城步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鐵路小學,止于501藝術基地及四川美術學院大門處。為全面推進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建設,建設重慶美術公園,2021年,九龍坡區對塗鴉藝術街進行了提升改造,共計改造11棟沿街樓棟,整治墻面2萬餘平方米,實施彩繪6000余平方米。如今,煥然一新的塗鴉藝術街,展現出城市與藝術相融、顏值與氣質並存的美麗畫卷。

“塗鴉街改造提升方案是由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總體負責,建築與環境藝術學院負責設計、執行完成。”四川美術學院建築與環境藝術學院院長黃耘介紹,項目邀請到羅中立、張曉剛、張傑等一批當代藝術大師共同參與,相較于改造前,如今的塗鴉藝術街墻繪作品更具主題性。

比如,以陳安健為代表的藝術家創作的《茶館》系列作品,生動反映了市井生活場景,塑造出鮮活的本土人物形象,突出了寶貴的城市特質。《重慶,您好》《嗨!我來了》等作品,集中展現出新時代社會發展欣欣向榮的蓬勃力量。

“這些作品不僅時間跨度大,涵蓋的作品形式也更加多樣化,不僅有中國國畫,還有西方現代藝術等,這也是四川美術學院各個階段作品的另一種呈現方式。”黃耘説。

除了全新的墻繪作品,塗鴉街還融合現代技術與傳統工藝,建成了國內罕見的全磚砌自由曲線殼體空間——塗鴉美術廊,為老牌打卡地再添新看點。

“在設計方面,美術廊試圖打破院墻固化方式,通過磚拱技術來展現薄殼美學。”黃耘介紹,項目設計之初,就保留了原場地中的生態樹林,預留了孔洞設置殼體,讓大樹穿洞而出,塑造出與城市交融、輕盈而自由的城市藝術。

筆者看到,塗鴉美術廊北段已安裝到府窗,改建成了一個小型博物館,提供藝術作品的展陳空間與小型公共活動的社交場所。南段則是開放區域,供市民參觀打卡。(曾建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