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成效初顯

發佈時間:2022-01-06 10:36:10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珍珍

326天,這是2021年重慶空氣品質優良的總天數。

275.6萬人次,這是2022年元旦假期重慶A級景區接待遊客的總數。

兩個數字看似無關,背後卻有深刻聯繫。它們表明,重慶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正初顯成效。

“近年來,重慶生態環境品質不斷提升,文旅融合進一步增強,綠色生活方式正深入人心。”1月5日,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江經濟帶建設6年來,重慶經濟“含綠量”更足,下一步重慶還將繼續發力,為廣大市民生活帶來更多的綠色選擇。

綠色産業不斷壯大

2020年節能環保産業營收突破千億元大關

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到底是個啥?先來看一家綠色工廠的數據。

迴圈利用生産輔助物料達到94%;通過迴圈利用,每天至少減少4000噸用水;每年節約用電5780萬度,折合約2.3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萬噸……這是2019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交出的綠色成績單。

不難看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中,一方面是全面節能、降耗、減排,另一方面是節能減排等綠色需求,又為節能環保産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十三五”以來,重慶節能環保産業在西部呈現技術領先、産業鏈完整度領先、對生態環境保護支撐能力領先三大亮點。在《重慶市環保産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2020年)》引領下,2020年重慶節能環保産業營收達1038.55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

今後,節能環保産業的“蛋糕”還將越來越大。“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節能環保産業實現營收2000億元,建成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能環保産業基地。

節能環保産業,還只是重慶綠色産業中的佼佼者之一。據統計,農業領域,重慶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總數達6794個;工業領域,重慶已創建綠色工廠171家、綠色園區15個,渝南、潼南等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重慶經開區綠色産業示範園區等試點示範建設進展順利;文旅領域,重慶著力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打造出南川金佛山、酉陽桃花源、萬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雲陽龍缸等一批精品景區。

綠色生活成為風尚

垃圾分類工作連續9個季度保持西部第一

主動回收快遞紙箱能換雞蛋,垃圾分類能攢積分換日用品……重慶市民的這些綠色“小確幸”,俯身可拾。

1月4日,家住九龍坡區黃桷坪鐵路三村的市民黃涵蕓在菜鳥驛站取件後,主動把3個快遞紙箱拆下放進回收站,換來3個雞蛋。她説,過去拿完快遞,紙箱一扔了事,現在自己能參與綠色快遞,網購更愉快了。

“垃圾分類後,小區環境更衛生了,還能用積分換生活用品,很開心。”兩江新區人和街道的居民何成偉説,每分類投放一袋廚余垃圾,可以獲得2個積分,攢夠15分,就能在街道垃圾分類服務站換一包食鹽。現在不僅自己一家人積極攢積分,還帶動鄰居一起進行垃圾分類。

其實,綠色生活早已和市民的日常緊密相連。使用綠色快遞包裝、購物用環保袋代替塑膠袋、出門乘坐軌道交通和公交車,都是綠色生活的一部分。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已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實施意見》和塑膠污染治理年度工作要點,並印發七大重點領域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創建節約型機關1263家、大型綠色商場19家、綠色學校建設示範學校49家、綠色社區805個;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65.71%;中心城區建成投用公交優先道44條,總長度達到217.4公里,軌道交通開通線路9條,運營里程達到370公里。重慶垃圾分類工作連續9個季度保持西部第一。

明確六大重點任務

確保到2035年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基本建成

儘管成效初顯,但重慶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還處於起步階段,客觀上也面臨著資源能源産出績效需進一步提升、産業結構佈局需進一步優化、全社會綠色發展理唸有待加強等問題與挑戰。

下一步,重慶將怎麼做?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頂層設計方面,去年10月印發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生産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基礎設施、技術創新、法規政策等六大重點任務。

今後,重慶將圍繞推進工業綠色升級、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提高服務業綠色發展水準、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及應用、強化法律法規支撐等23項重點工作,強化市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立健全全市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確保到2035年我市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基本建成。(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