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⑨】深圳CBD規劃變現實 陳一新:中心區是我第二個孩子

發佈時間: 2018-11-01 09:4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靜

1992年是深圳的好年頭。鄧小平南方談話,給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迎來了新的春風,而且肯定了深圳前10多年來的經濟建設成就,這個政策的背景很重要,所以深圳當時敢於提出CBD這樣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新理念,要知道上海浦東新區到1995年才開始進行CBD建設。

我自己也是在這年再次迎來人生轉折。我和先生1989年初到深圳大學後生活工作很愜意,那時學校沒有圍墻,和照片裏的國外大學完全一樣,藍天白雲椰子樹,還有鴿子飛來飛去,校園環境非常美。但受當時大環境影響,我們還是想離開深大,到外面找個新去處,做更多的建築設計。

可能也是我心中一直潛藏著建築師的夢想。我從小學過畫畫,很早就知道世界級華人建築師貝聿銘,非常羨慕建築師,嚮往像他們那樣能成就自己年少時的美夢,能從物質空間的設計去影響社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中施展自己的拳腳。1990年和1991年,我分別承擔了兩項工程——為東莞橋頭鎮體育中心田徑場、游泳池以及為深圳寶安石岩鎮經濟發展綜合樓做建築設計,業內口碑不錯,加上當時新成立的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院急需人才,我便於1992年從深大轉入了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這裡,我見證了福田中心區迎來開發的重要時機。1995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15週年之際,深圳提出“特區二次創業”時期,市政府確定了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第三産業的戰略方針,明顯表現為城市空間上擴張的需求,但羅湖中心區的商務樓宇已經呈現出飽和趨勢,市場需求增量先是溢出到華強組團商圈,後來溢出到福田中心區。

與此同時,1995年,深圳做了一個福田中心區的城市設計,用作招商引資,還有一個大的模型,放在博物館做展覽。當時的方案也是CBD概念,設計在南片區建一個高樓林立的福田中心區,並在現在會展中心這個位置設計一組雙塔。1995年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年會上,專家們審議了這個設計,認為中心區應有國際水準,提議做一次國際諮詢,這是深圳第一次,在全國也算頭一批。當時深圳市政府和規劃國土局高度重視這次諮詢、招標,足見市政府和規劃界對未來中心區規劃設計的殷切期望。

1996年8月,包括兩院院士吳良鏞、周幹峙在內的5位來自中國、美國、日本的知名專家組成評委會,最終評出了美國李名儀/廷丘勒建築師事務所的方案為優選方案,其他參評的還有來自新加坡、法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地的方案。

為什麼選這個方案呢?最表面的理由是它的造型寓意豐富,既象徵中國傳統的大屋頂建築,又象徵鵬城二次起飛,還象徵民主治理。這麼大的建築沒有建圍墻把老百姓圍在外面,而是將公共空間和政府辦公樓無縫連接,市政廳中間被中軸線穿過,老百姓在中間可以24小時全天候地穿越,很有新意。

專家們從視覺和功能上,進行了更加理性的評價,方案當中的一些亮點現在仍然令人稱道。

2003年,陳一新在市民中心工地。

第一個亮點是它設計的綠色軸線,跨越了我們傳統中軸線的概念,把原來由公共建築、廣場組成的一條純建築軸線變成了綠軸,而且這條綠軸實行人車分流,人在二層系統上面,車在地面上,這個想法恰恰符合了經濟特區原來交通規劃的思路(深圳經濟特區在1985年做了第一次特區城市交通總體規劃,當時就提出未來實行公交優先、人車分流)。

第二個亮點是提出CBD二層步行系統,中軸線延伸到東西兩邊CBD高層、超高層的商務辦公區域,延伸步行系統,增強CBD可達性,就像香港的中環,把二層系統全部連接起來。

第三個非常好的地方是提出了購物公園的概念,就是現在Coco park的位置。

福田中心區城市設計進行國際諮詢,同時評出了一個市政廳單體方案,而且我們是兩個深度同時做——做中軸線沿線1.9平方公里的城市設計方案,同時把市政廳建築方案也敲定。這是深圳的首創之舉。後來我們把這個經驗介紹到很多地方。

這次評選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這恰好是我調去組建深圳市中心區開發建設辦公室後做的第一件大事。這個辦公室是市規劃國土局下屬的副局級單位,從1996年成立直到2004年市政府機構改革被撤銷,全面負責位於福田中心區的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建築設計的報建審批及工程規劃驗收等技術管理工作。1996年接受這個新任務時,我34歲,確實是得到了重用,為此,我一直很珍惜這份工作。年輕的深圳中心區,也需要實施一個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城市規劃方案。

中心區規劃方案確定後還經過了謹慎又理性的論證和調整過程。另外,我們中心辦還見證了一個創新舉措,那就是城市倣真系統,它的功能主要對通過數據建成的建築設計模型進行三維動態研究,形成數字城市並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福田中心區1998年在全國第一次建立了城市倣真系統,一直用到現在,當初就是為了驗證市民中心這個大樓能不能建。

通過倣真驗證,能夠讓人通過眼睛的視高,預覽項目效果。倣真驗證還真發現了問題:原計劃的市政廳屋頂太矮,建成後,遠景的蓮花山正好蓋在中景的屋頂之下,中心區景觀受影響。

所以我們在倣真系統裏,把市政廳屋頂抬高了十幾米,讓屋頂和山頂之間形成一個景窗效果,果然把這個毛病給克服了。市政廳的建築體量也加大了,原來的市政廳僅僅是政府辦公,後來把市民活動、展覽館、博物館、檔案館加進去,變成一個綜合的建築群,所以改名叫市民中心。

有了1998年這次經驗,後來,中心區所有建築方案的競標都必須經過倣真驗證。所以至今福田中心區的天際輪廓線還是比較漂亮的,就是倣真驗證的功勞,這是我們當時的一個創新。

數字系統驗證並更改屋頂設計後,因為市民中心工程規模太大太創新,政府決定再做屋頂足尺實景模擬,用300多個直徑2米多的氫氣球,每個氣球下面綁一個混凝土墩子,一個個調節高度,在空中勾畫出大屋頂的足尺輪廓線。1998年12月28日,音樂廳、圖書館、少年宮、廣電中心等6大重點工程舉行奠基儀式,市中心區正式拉開了大規模建設序幕。

現在市民中心已建成10年,成為深圳人生活休閒的重要場所之一。回想福田中心區過去30年的發展歷程,不僅僅迎合了深圳經濟特區二次創業的發展目標,也趕上了這個城市經濟和市場節奏吻合的好機遇,否則城市規劃的夢想只是一個烏托邦,不可能實現。1980年時,深圳總規劃就構想在現在福田中心區的位置做金融貿易為主的城市商業中心。但是,如果我們在2005年之前把福田中心的商務用地全部出讓出去的話,我們也就實現不了城市CBD的規劃藍圖了。

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幸運兒,見證中心區從無到有,從初具規模到真正實現規劃功能,而且越變越好。很感恩這個時代,感恩深圳給了我這樣的熱血青年實現夢想的機會。如果我沒有對它懷有夢想的話,那麼,2004年中心區辦公室撤銷時,我就該夢醒停止腳步了。事實上,迄今為止,我的心沒有離開過中心區。

我自己的小孩是1993年出生的,我是1996年到中心區辦公室的,我把中心區看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我會一直關注它,把中心區所有的原始資料記錄下來給後人研究,這是一種使命。同時我相信它們也會成為深圳這個城市歷史的重要部分,長久地流傳和使用下去。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⑤】“打工明星”祝日升:揣50元闖深圳 圓百萬財富夢 _中國政協_中國


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APP平臺)轉自《深圳口述史》叢書,部分內容有刪改。

推薦閱讀:

改革開放40週年專題:我們的愛情——深圳口述史系列視頻第3集

改革開放40週年專題:我的1980——深圳口述史系列視頻第1集

改革開放40週年專題:遷徙的路——深圳口述史系列視頻第2集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⑧】《鄧小平》塑像作者滕文金:雕塑家最重要的是靠作品説話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⑦】“春天的故事”蔣開儒:我想給那位老人寫一首歌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④】陳志列談“研祥”來歷:咬牙創業就想給中國人爭口氣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③】嘉瑞國際李遠發30年堅守深圳的動力在哪?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②】深圳前市委書記厲有為:我們盡了力,算是不辱使命

【改革開放40年口述①】深圳前市委書記李灝:調任深圳就像上前線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