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費升級和四個品牌建設戰略下的外企發展新機遇

發佈時間:2018-08-07 來源:中國網商務 作者:徐斌 責任編輯:梁長玉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社會正處於産業轉型、消費升級階段。在中國的外資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但是,粗放型投資和簡單再生産的模式既不是中國的必需品,也不能給企業帶來持續發展。外資企業憑藉資金、技術的優勢,率先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方面發力,創造新的應用場景,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一趨勢在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中尤其明顯。

中國需要中高端消費的驅動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圖1),已連續3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但相比于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不能被價廉物美的商品所滿足,消費升級浪潮洶湧而至,追求品質和細節成為新風尚(圖2)。

圖1國內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比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中國消費者正在追求“新精緻主義”

(圖片來源:《2018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消費者用於食品煙酒的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已低於30%(圖3),這標誌著中國步入富足社會消費階段,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加快,品質消費、服務消費和綠色消費等中高端消費已成為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這一點在年輕人群體現得尤其明顯,他們對産品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更為強烈。例如上海的網紅餐飲企業,無不擁有數量可觀且反覆光顧的年輕消費群體。在上海某家美國品牌家居店中,價格上萬的美式沙發和茶几受到消費者的熱捧。

圖3 2017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及構成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4 2018年國內十大消費趨勢

(圖片來源:《2018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

由此可見,在不斷提高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逐漸步入職場的千禧一代影響下,消費市場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在由“量變”走向“質變”。服務消費、品質消費、綠色消費和體驗式消費已成為本輪消費升級的重點(圖4),並以此倒逼産業鏈的上下游進行産品和服務的全面升級,實體企業隨之步入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

有助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消費升級可以從三個層次予以認識:第一是用戶升級,消費者購買力的上升和對價格敏感度的下降,促使企業針對基數龐大的消費群體採取細分化、特徵化的銷售策略;第二是産品升級,基於存在第一條情況,為滿足消費群體的細分化的需求,定制化和個性化必然成為産品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第三是場景升級,除去産品本身品質的提高,企業需要進一步提升消費過程的場景化體驗。

縱觀如今的消費市場,無論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還是星巴克的上海烘焙工坊,均提倡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各種移動設備、智慧終端、VR/AR等新技術為驅動的運營模式。以盒馬鮮生為例,由圖5可知,40%的訂單來自於線上,對比傳統超市大大提高了單日訂單數。通過對商品的生産、流通、銷售全流程的再創造,線下零售商重新建立零售業態結構。在我國,雖然電子商務在零售銷售應用起步較晚,但發展極快(圖6),因此如何逐步打破線上線下的區隔,被公認為是新零售的重要操作手段。

圖5傳統超市與盒馬單店日均零售交易筆數

(數據來源:Bernstein研究報告)

圖6電子商務在各國零售銷售中比例

(圖片來源:Euromonitor)

在製造業中,外企一向重視市場調研和産品研發。過去很難對消費者進行準確地畫像,現在則可依託大數據分析,輕鬆掌握消費者的性別、年齡、收入、喜好等特徵,從而獲得清晰的目標群體形象。

外資零售業、製造業自身也是産業鏈上的消費者,同樣面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其中,正在進行的供應鏈創新不僅有助於降低物流成本,而且縮短了貨物交給下一環節的時間。一些需要全程冷鏈或者恒溫的高附加值産品的生産者,如今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在加工區、暫存區、運輸途中實時採集溫度,上傳到區塊鏈平臺,接受上下游的共同監督,在方便責任追溯的同時增強了合作方彼此間的信任。

無論是大數據時代的資訊共用,還是如今正在建設的新型供應鏈,均意圖通過柔性生産、以銷定産和零庫存運營的模式,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物美價廉的産品和量身定制的服務。

積極彌補企業層面和産業層面的短板

外企進入中國以來,幫助中國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源源不斷地促進了外資企業的自身更新。

外資企業現在仍然具備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應該在中國産業轉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有所作為。首先要摒棄向中國梯度轉移技術、産能的粗放型投資思路,這些已經不是市場所需。其次,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産業方面,外資企業應該有所發力。

從外資企業自身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創新升級是沒有止境的。以咖啡消費為例,全球經歷了兩次明顯變革,最初是速溶咖啡行業的興起,咖啡産業由此實現了工業化和速食化;第二次是星巴克引領潮流的咖啡精品化。如今又出現了一批倡導咖啡美學化的網紅咖啡群體,雖然體量較小,但存在著誕生下一個獨角獸的可能性。

由於客戶體驗的日趨複雜和産品需求的迭代加快,中外不同所有制的零售業、餐飲業、製造業都在面臨挑戰。如果缺乏市場競爭力、産品創新性不足和産業體系不完善,終將導致與市場供需脫節,不能適應中國市場消費升級。

在企業層面,普遍面臨以下機遇:消費者對資訊消費等新興消費以及中高端領域消費的需求日趨旺盛。在産業層面,中國的産業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滿足多樣化訴求。

消費市場的所有痛點都是企業的發展機遇。除此之外,上海為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出了彰顯功能優勢、增創先發優勢、打造品牌優勢和厚值人才優勢等四個方面優勢,要打響四個上海品牌,即:“上海服務”品牌、“上海製造”品牌、“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

這些政策倡導為外企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環境,也是外企的重要機遇。前提當然是企業自身積極主動解決企業層面和産業層面的短板。在這方面,星巴克的上海烘焙工坊,確實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徐斌,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銀行金融學院副院長,英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IMA),副教授,中法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投資促進雜誌)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