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美團漲價,老外也説外賣不便宜

發佈時間:2019-03-12 來源:中國網商務 作者:周健 責任編輯:常玉

3月8日的《環球時報》轉載了美國TechCrunch網站3月7日的一篇文章,原題:在中國,送到家門口的食物不再像以前那麼便宜。網信盾網際網路資訊服務(上海)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梁長玉,看了這篇文章,啞然失笑,“外賣平臺和打車平臺一樣,前期的燒錢、補貼,都是為了獲客、培育市場。”梁長玉認為,以美團、餓了麼為代表的外賣平臺,應該測算過邊際效應,它們相信,即使越來越貴,總有一部分用戶願意留下來。

美國TechCrunch網站的這篇文章指出,在中國,食品外賣的一大賣點是價格較低,叫外賣會比去餐廳吃飯,便宜得多。艾媒諮詢估計,去年中國外賣市場的交易額達到2400億元,同比增長18%。用戶總數達3.55億,這意味著如今1/4的中國人都在叫外賣。

但是近幾個月來,餓了麼和美團——中國最大的兩家食品外賣App,其用戶發現,訂購的食品正在逐漸漲價。據2月20日中國商報報道,年關剛過就上調佣金,外賣平臺這一波“流量收割”讓商家措不及防,佣金已經從最初的15%調高到了22%。也就是説商家賺100元,就要給平臺22元。

不少餐飲店扛不住成本壓力,退出了餓了麼和美團。也有餐飲店把外賣的菜品都提高價格,把成本轉嫁給用戶。同時,餓了麼和美團對用戶的補貼、獎勵也越來越少。有人感慨,美團、餓了麼紛紛漲價,“2019年,我們就要連外賣也吃不起了?”

網信盾網際網路資訊服務(上海)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梁長玉認為,平臺型企業都是相同套路,開始都是用燒錢打開市場,不惜提供免費服務,然後取消補貼、提高佣金,力爭轉入賺錢狀態。

“首先,美團和餓了麼,現在面臨資本寒冬,燒錢行為難以為繼;第二,投資人要求這些平臺盈利;其次,市場格局基本形成,似乎沒有必要對用戶繼續高額補貼。”他認為,有償服務、從中漁利,日益成為平臺型企業的常態。平臺型企業清楚這種轉型的代價,並相信終有一部分用戶已經形成了對平臺的依賴,甘當鐵粉。“美團和餓了麼,能留存多少用戶?活躍度怎麼樣?即使大數據也很難算得準。這種不確定性,需要美團和餓了麼想清楚。”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