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作品橋藝術空間展出 油畫中“秩序的畫語”

時間:2018-11-11 | 片長:00:07:04 | 來源:藝術中國

現場嘉賓合影

“秩序畫語—袁元作品展”于2018年11月10日—2018年12月 18日在橋藝術空間展出。本次展覽是袁元繼2015年“秩序的自由”個展之後在此舉辦的第二回個展,展出了人物、風景、靜物三個系列的部分作品。

袁元在談到創作理念時説道:“這次展覽中的這批作品有意識的想要強調顏色的強度和張力。我做了一些嘗試,從靜物入手,買了很多各種各樣顏色的布。先是畫了一些多肉植物,想要強調顏色的關係。然後去掉植物的主體,僅去描繪畫布的濃郁顏色。我想找到抽象的藝術和具象的藝術的模糊地帶,用描繪具象的方法,表現出一些抽象的意味。”彩色的襯布顛覆性的從靜物畫的從屬地位變成了靜物的主題,表現性的塑造與揮灑的背後透露出色彩構成與抽象的美感。

藝術家袁元

《“多肉”系列之二》100x8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接受採訪

王少軍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很欣賞袁元不斷到外面寫生的藝術態度和追求,並談到了對於他作品中色彩和用刮刀作畫的看法:“這一批作品中色彩上的變化,不是色溫色相色度的變化,我覺得是一種觀念上的理念上的變化。他更關注顏色在畫面上的結構上的佈局,特別是用刮刀來完成所有的筆觸效果。一直以來他的作品中都有一種強烈的硬度特質,他用刮刀來畫,更增強了這種硬度和力量。他在創作中一直體現出了他不斷地思辨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藝術家劉商英

劉商英在談到袁元的《畫布系列》時表示:“這些作品讓我眼前一亮。布是在日常生活中到處能看見,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一種材質,但在袁元作品中卻又不是一個具體的再現性主題。在虛與實之間,既可以是一種虛的、空的概念,同時又是實的反映。在表現上,袁元用大塊的厚涂,能看到刮刀在上面削砍的痕跡,將軟性的布賦予了全新的形態轉換。他用了大量的鮮色,形成明亮並置的色彩關係,在畫面中産生了強烈的對比和矛盾衝突感。” 

《畫布系列之四》 100x8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在袁元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用刮刀留下的大量肌理效果。藝術家本人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也提到自己在嘗試運用刮刀進行藝術創作。“我發現刮刀需要用得很爽快很果斷,有很多偶發的東西在裏面,是最貼合我的造型趣味的繪畫工具。在保留傳統的方法基礎上,我用了這樣一個相對少見的工具材料,實際上也是在邊界上去尋求一點點的突破。”

展覽現場

《蘇州,司徒廟的清奇古怪》 80x6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風景《蘇州園林》系列則是藝術家2017年帶學生赴蘇州春季寫生課程期間的部分作品,是對江南四月光與色的表現和追憶。這一批作品也是袁元想要轉向用刮刀作畫前的嘗試,他在考慮著一種繪畫工具能不能表現全面的繪畫題材如風景寫生等,也想看看自己能不能駕馭這樣的材料。

《乘風破浪之二》 80x10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百合》 130x97cm 布面油畫 2016年

本次展覽還展出了袁元的《乘風破浪》系列的兩幅作品,這是《戰場》系列作品的延續。藝術家本身從小就很喜歡軍艦,這些畫中的軍艦模型也是他製作的,藍色的畫布模擬出了大海的海浪。在桌面上對於海戰的模擬體現出了藝術家的童心,但也有一種荒誕的感覺,其實也是對戰爭的反思。此外袁元的人物系列描繪的是他感興趣的一些人,力圖想要表現人物的性格,盡可能的深入的去挖掘出人物的身份背景。

藝術家石煜接受採訪

石煜在採訪中認為:“袁元的作品在不斷地用大塊的顏色強調色彩的表現,把形的細小細碎的東西不斷地整理和改善。在這一次展覽中更加突出,比原來的作品加強了整體的感覺。他想從物化或者是物相中,抽離出一種自己的精神理念。從學院出來的藝術家總是帶有一種當代情懷,就是通過一種簡單的物象,把一些複雜的生活節奏和韻律揉捏進去,在袁元的作品中是用以小見大的方式錶現出來的。"

在本次展覽中袁元的繪畫作品中強調了視覺的衝擊力和顏色的物質感,將刮刀強調出來的力度和顏色的感覺結合起來。所有展出的作品雖然創作立意與主題各有不同,但它們都統一于對油畫本體語言的研究與探索這一核心,也可以説這些作品都統一于袁元的秩序畫語之中。(圖文/孟媛 視頻/馬博瀚 部分圖片來自橋藝術空間)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