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島——楊纓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植根現實沃土的純藝術之花”

時間:2018-11-12 13:28:1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透明的風 楊纓 絹本設色 75X185cm 2007

2018年11月10日下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楊之光美術、廣州三彩書畫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廣東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報支援的“夢幻島——楊纓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藝術理論家張曉淩教授擔任學術主持,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家何建成擔任策展人,近百位藝術界前輩、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此次展覽展出藝術家楊纓的130余幅作品,佔據了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上下兩層展廳,其中既有舊作也有新作,囊括和記錄了楊纓從小到大的各種夢境,也展示出她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

開幕式由知名媒體人楊瀾主持

楊纓少年時期以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後至美國加州大學波莫那分校藝術系深造,並在國內攻讀研究生,現為自由藝術家。她的生活狀態與藝術創作狀態十分貼合,就如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張曉淩所説,“楊纓的生活就是她的藝術,兩者之間幾乎沒有距離,一如幻覺、童話般的畫面,不過是楊纓內心生活的視覺呈現。”

作為嶺南畫派藝術家楊之光之女,楊纓用絹本作畫,採用嶺南畫派撞水、撞粉技法,吸收西方印象派色彩及現代繪畫形式。她筆下的夢幻女孩美麗飄逸,浪漫而充滿幻想。雲朵、暢遊、女孩、記憶、花叢、風、星空、水等,是楊纓畫面中的夢幻之境,也是楊纓的自我表達。統觀當下嶺南畫壇,楊纓的繪畫語言超前而特別,她以個體的實驗推動了國畫新語匯的演進,形成了屬於楊纓式的精神突破,通過自身的態度讓藝術回到最初的本質,創造出感動觀者的力量。

楊纓認為,自己的藝術創作受到了來自父親的莫大鼓勵和支援。她在開幕式上説:“從小到大,我一直覺得畫畫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情。爸爸一直鼓勵我,我畫什麼他都覺得非常好,非常支援我。父親去世之後,我常常想,我的父親真是一位很慈愛的父親。所以面對那麼多喜愛我作品的人,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舉辦這次畫展呈現我的作品,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些作品感受到我的內心世界。”

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何建成認為楊纓的藝術展現出一種純粹性。“這在當下顯得十分可貴,符合了當代藝術原則——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也呈現了中國畫在當代語境中一種新的可能性。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榮譽主席靳尚誼與楊纓的父親楊之光是老同學,他在開幕式致辭中説:“看到楊纓的作品,最初以為她畫的是工筆重彩,仔細觀賞後發現是畫在絹上,頗有寫意的成分。她用傳統的工具和材料作畫,但形式已經改變了。她把西洋的東西與中國傳統的東西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新穎的風格。”靳尚誼認為楊纓的創作既有裝飾趣味也有寫意的成分,還有比較豐富的色彩,內容既有花鳥也有人物,用西洋的方法創造出傳統的意蘊,用女性角度來觀察世界,表達她對世界的感受。

可愛女孩私房貓(之一) 楊纓 絹本設色 30X40cm 2009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致辭

  “楊纓的作品《透明的風》最初引起了我對她的關注,這件作品的造型非常感人。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楊之光先生和鷗洋先生的愛女。”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回憶道。牛克誠認為,他在楊纓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位充滿童真的少女。“楊纓的創作手法也十分年輕。她從小就接受科班訓練,按説會受到很多程式化的繪畫方式的影響,但她的繪畫年輕如少年。從藝術起源到藝術本初的意義來講,楊纓的創作回到了藝術年輕、本真的狀態。”同時,牛克誠認為,“夢幻”在當下其實是很難得的,“我們囿于俗事,變得‘夢無能’,這時有這樣一個愛做夢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將她的夢展現給了大家,以藝術為藝術的姿態讓觀眾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對我們的內心是一種慰藉。”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何家英致辭

  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何家英看來,作為與時代同步、充滿朝氣和幻想的新生代時尚女青年,楊纓呈現了藝術的本真狀態。“看到她的作品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們所反映出的夢幻的、純真的、天然的、五彩繽紛的、浪漫的女性畫家的內心世界。這個時候我們也不再挑剔地去看創作技法和過程,只感受到非常濃烈的當代藝術所反映出畫家的內心世界。楊纓的作品就反映出她內心的這個‘小女孩’的狀態。”何家英説道。在他看來,藝術本來就應該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在這一過程中,楊纓創造出了個人的清新面貌。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田黎明致辭

  在楊纓的藝術世界裏,山水、植物、動物、女性皆在她的夢中獲得新生,並以她獨特的女性視角和藝術語言自然而然地付諸筆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田黎明看來,她具有中國文化所強調的“自然觀”。“‘自然’,便是‘自己如此’。楊纓的作品達到了這個狀態,她把所想與所做結合到了最自然狀態。”他認為,楊纓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並創造了獨特的繪畫語言,“她的繪畫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繪畫語言,從傳統中國畫的顏料的使用,到自己的表達方式,都呈現出了當代藝術家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和立足。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了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平淡天真’的感覺。這是這位藝術家非常可貴的一點。”

中國美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馮令剛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裏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馮令剛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裏致辭説:“看到楊纓的藝術面貌和創作狀態,讓我聯想到在名門望族中耳濡目染的下一代。楊纓從小對父母在藝術創作上的觀察,種下了她的藝術基因。這種傳承的傳統在藝術領域是有溫度、有厚度的。看到楊纓的作品讓我有種視覺上的似曾相識,畫面簡潔夢幻,讓人放鬆;仔細去讀,又有一種精神上的似曾相識,因為他的繪畫裏有中國的精神與面貌。”

美術評論家王鏞致辭

暗戀的季節 楊纓 絹本設色 190X140cm 2004

日落迷情 楊纓 絹本設色 68X136cm 2007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鏞看來,楊纓的繪畫與其父母的風格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是她繼承了父母的創新意識。“楊纓發揚了嶺南畫派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精神。楊之光先生和鷗洋先生的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創新意識,這種創新意識對楊纓的創作産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她的作品是優美的,讓人聯想起安徒生的童話、濟慈的詩、惲南田的沒骨花卉,又帶有當代的時尚感,給人以審美愉悅。楊纓通過清麗淡雅的色彩表達純凈濃厚的情感,為當代中國畫創新開拓了新路徑。”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美術評論家張曉淩致辭

  美術評論家張曉淩表示,很久沒有接觸到像楊纓這麼青春的藝術了。他説道:“在對20世紀西方藝術史的回顧中,或是在當今這個時代,藝術大多是沉重的。在各大國際藝術展上所呈現出的是種族、環保、人性等現實問題,藝術似乎已經喪失了它的愉悅功能。20世紀,中國的文人藝術向當代藝術轉型的重大變化就是,文人的雅藝術逐漸消失,我們不得不面對我們苦難的民族、苦難的國家命運,所有美術家都必須承擔起自己的歷史和社會責任。但我們也是有資格‘做夢’的。即使在戰亂時代,我們的夢也沒有斷。”他認為,一個民族在最苦難的時候還能堅守自己的美學理想,這個民族一定是有希望的,這個民族一定是滅不掉的,因為它的文化在傳承。在他看來,即使在艱難的現實中也要“做夢”,在夢中才能把苦難化解掉。

  張曉淩在展覽前言中稱楊纓的藝術是“植根于現實沃土的純藝術之花,又是在幻覺層面上盛開的‘透明的隱喻’之花。”從張曉淩的角度來看,楊之光創造了新中國特有的美術形態,鷗洋的寫意油畫也是不斷創新,楊纓受家族傳承的創新精神的影響。

本次展覽策展人何建成致辭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鷗洋致辭

  作為楊纓的母親,鷗洋對楊纓的成長給予了十足自由的空間,在她看來,作為父母,深覺人生苦短,更願意讓楊纓活在“夢”中,鷗洋認為作為畫家面對社會問題應該挺身而出,但她仍不捨打碎楊纓的夢。“我自己有些內疚,沒有把她培養成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畫家,但是楊之光和我將一個畫家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藝術使命都讓大女兒楊紅來承擔,我們沒有對楊纓施加壓力,隨她生長,但是各位理論家解讀了楊纓的畫以後,我也很觸動,希望大家也能做美夢。”鷗洋説道。

此次展覽的作者楊纓致答謝詞

學術研討會現場

  據悉,此次“夢幻島——楊纓作品展”將持續至於11月19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