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吳冠中
2009年5月25日,在香港佳士得春拍的“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上,編號為787的吳冠中作品《松樹》以158萬港元(約合13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位居該場成交價第12位。無論是在這次拍賣中,還是相比歷年上拍的吳冠中作品中,這樣的成交價都沒有任何引人注意的噱頭可言。不過,正是這幅“貌不驚人”的畫作,卻在拍賣會結束後的近半個月時間裏一直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這一切只因為一個中國書畫市場上屢見不鮮的詞語——偽作。
畫家否認在先!
在拍賣會結束兩天后,就有業內人士指出,該幅作品存在問題。質疑方正是吳冠中作品在新加坡重要的收藏機構之一——“好藏之”美術館的出資人方毓仁,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在香港多年代理吳冠中作品的資深經紀人。
早在今年5月初,當方毓仁看到香港佳士得的圖錄時,便覺得名為《松樹》的作品為偽作。當時,他立刻打電話給吳冠中求證。由於“偽造痕跡頗為拙劣”,吳冠中看到圖片後非常氣憤。
“這幅假畫模倣的應是我在1988年所作的《雙松》,兩作對比,偽作中的雙松旁還出現另一棵小松。三松的松枝委曲軟弱,松葉潦草散漫、樹無氣質、山無氣勢、畫面難看、毫無精神可言。”吳冠中告訴本報記者,在他所見的贗品之中,這一幅屬於粗製濫造的次品。在他看來,拍賣行將這幅贗品進行拍賣完全是在自毀聲譽。也因此,吳冠中隨後立即與佳士得北京辦事處取得了聯繫,卻被對方告知“需向上級反映”。不得已,在拍賣會進行前的5月9日,吳冠中委託新加坡好藏之美術館在網上指證《松樹》為偽作,並表示:“一件如此惡劣的偽作竟以百萬身價出場,我們敬告各界人士切不可上當受騙。”不過,正如方毓仁所言:“遺憾的是,直到這件存疑作品成交之後,也沒有得到佳士得方面任何正式的澄清和解釋。”
拍賣公司明知故犯?
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圖錄中,拍品《松樹》出現在第127頁,作品來源處赫然寫著:“1991年吳冠中到香港舉行畫展,現藏家于當時直接從畫家處購得此畫作。”
然而,吳冠中卻坦言“這完全是編造的謊言”。方毓仁更是將此稱為“一派胡言”:“首先,1991年吳冠中師生展的舉辦地並不是香港,而是中國歷史博物館。”更巧的是,此次展覽的主辦方雖然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但資助人卻是方毓仁本人,所以,他完全能夠確定那次展覽中根本就沒有這幅名為《松樹》的作品。而且,如果按照圖錄上所顯示的是購自這一年香港的吳冠中師生展,那麼,直接交易方也只可能是方毓仁,而不是吳冠中本人。方毓仁還強調,即便賣家稱是在北京的展覽中買到的作品,由於出資人是自己,所以賣家所面對的交易方也應該是自己。可在他的印象裏,自己卻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一個人。
方毓仁介紹説,自己由於長期幫助吳冠中出版畫冊、推廣展覽,吳冠中曾將那幅《雙松》真品贈送給自己。後來,方毓仁將其賣給了泰國的一位藏家。又過了一段時間,該幅作品在內地某知名拍賣公司的拍賣現場現身過,之後便不知去向。
面對如此之多的爭議,香港佳士得這一次不可避免地成了輿論風暴的中心。當本報記者向佳士得求證整個事件的原委經過之時,香港佳士得北京辦事處依舊只回復了一份媒體聲明。這則聲明稱“近期有媒體報道質疑佳士得香港2009春拍中某件拍品,我們對此表示遺憾。佳士得的專家們傾注了大量的資源來調查我們所有上拍作品的傳承記錄,以嚴謹的方式來徵集每一件作品。我們對該拍品的傳承記錄感到滿意。”而當記者多次致電詢問拍品《松樹》的下落及其買家的資訊時,無人接聽的電話鈴音則使其成了至今無法破解的謎題。
本報專訪
“除了憤慨,我只有痛心和無奈”
經常受到偽作困擾的中國書畫大家吳冠中如今再一次被迫成為了偽作之爭的中心人物。為此,本報記者特別在拍賣會結束後對其進行了專訪。對於假畫越打越多的現象,吳冠中感到頗為憤慨和無奈:“打擊假畫問題,要花大力氣,要建立、健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北京》:記得您曾説過:“現在市場上我的假畫越來越多了,我也管不了。”就像這次佳士得拍賣的那幅偽作也是一樣,雖然您再三聲明,但還是沒能阻止拍賣。您覺得這種本可以避免的事情卻接二連三地發生,原因是什麼?作為原創作者,您又是怎樣看待那些造假者?
吳冠中:原因很簡單,拍賣行為了賺錢,而中國現在又缺少相關的法律制度,這樣就方便了偽作渾水摸魚。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國法管不了行規》,其實,很多單位、畫家也都呼籲過,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我覺得那些造假者很可怕。他們本應畫自己的畫,但當他們畫不了或沒錢了的時候,就來偽造別人的東西。其實,這也説明我們的藝術教育存在問題,教出那麼多畫家,但大多只是盲目培養,當這方面的人太多了、用不了的時候,問題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最後耽誤的還是很多年輕人的前途。
《北京》:據我所知,您就曾為了不讓自己不滿意的作品流傳出去而多次撕畫,那麼,對自己特別中意的作品,您會一直珍藏嗎?
吳冠中:不會。好作品就應該送給博物館、美術館,這樣群眾才能看到,文化才能傳播,我把畫私藏在家裏又能有什麼用呢?
《北京》:您覺得現在的市場氛圍對藝術家有怎樣的影響?
吳冠中:對渾水摸魚的畫家來講,現在的市場很不錯。但對真正渴望創作藝術的畫家來講,還是很痛心的。
《北京》:您平時會關注拍賣會嗎?
吳冠中:家裏的報紙很多,我偶爾會翻翻,但即使看了也不會太關心。我的畫賣了多少錢,我從不關心,也管不了。另外,我的那些畫是不是真正的好東西,還沒經過歷史考驗,只有經過歷史考驗的作品才能成為精品。現在總在説打造國寶,其實,國寶並不是打造出來的。
《北京》:您如何看待如今的中國書畫現狀?
吳冠中:我覺得現狀很尷尬。現在面臨的是如何在傳統上創新的問題。我們總是關注傳統,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創新,傳統放在博物館就可以了。就像現在的青少年美術教育,只注重技術,卻沒有教會他們什麼是美。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盲目地畫畫?這其中存在很大的誤區,大多數人都認為畫畫是條出路,可以賣錢。
《北京》:您對現在中國的美術環境怎麼看?
吳冠中:我覺得很不好,這種環境讓我除了憤慨,只有痛心和無奈。現在美術已經淪為了庸俗的買賣,快要毀掉我們的文化、毀掉我們的民族聲譽了。可以這麼説,假畫到處都是,但是卻沒有法律可依。在中國現在只能看行規,我覺得這很可笑,也很丟臉。
《北京》:去年當您發現購買《池塘》那幅畫作的買家所買的是偽作時,您有什麼感覺?這個官司最後買家以敗訴告終,對此,您個人有什麼看法嗎?
吳冠中:起初我並不知道這件事,因為倣造我作品的假畫很多,我管不過來,也沒時間管。藝術在這樣的情形面前是無奈的。我覺得國家在這方面的法律空白應該及時補上,不然,中國的文化就會越來越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