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熊元義: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04 14:00:06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中國當代文藝界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絕非默許甚至縱容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任意膨脹,而是積極引導這種文藝批評個性在遵循人類文藝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的合理髮展。這就是説,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對文藝批評家在開拓創新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偏差,既不能打壓遏制,也不能熟視無睹,而是在文藝爭鳴中改進和完善之。

在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不僅文藝爭鳴很難開展,而且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也很難健康發展。有些擁有話語權的文藝批評家在推崇一種類型的文藝批評時,不是尊重和相容其他類型的文藝批評,而是排斥甚至打壓另外類型的文藝批評;有些有地位有身份的文藝批評家自覺不自覺地依傍名家權威,忽視乃至擠壓一些稍顯稚嫩的文藝批評新人;有些掌握話語權的文藝批評家不是尊重和容納文藝批評的差異,而是磨平一些文藝批評家的獨特個性。而文藝批評如果沒有差異甚至對立,就不僅沒有文藝爭鳴,而且發展乏力。因此,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已是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發展和繁榮文藝批評的當務之急。

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不僅是中國當代文藝批評有序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中國當代社會轉型的迫切需要。隨著中國當代社會從學習模倣的趕超階段轉向自主創新的創造階段,文藝批評家必將提出與這個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時代相適應的審美理想。在人類文藝發展史上,一些新的審美理想的崛起往往遭到保守勢力不同程度的擠壓和打壓。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無疑有助於與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時代相適應的審美理想的崛起和發展,有助於文藝界乃至社會尊重藝術原創的審美風尚的形成。

當然,中國當代文藝界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絕非默許甚至縱容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任意膨脹,而是積極引導這種文藝批評個性在遵循人類文藝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的合理髮展。這就是説,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對文藝批評家在開拓創新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偏差,既不能打壓遏制,也不能熟視無睹,而是在文藝爭鳴中改進和完善之。

首先,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不是預設文藝批評家的批評立場,而是引導文藝批評家在準確把握文藝批評對象中確定批評立場。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在把握有些作家藝術家的文藝創作上分歧很大,甚至是根本對立的。然而,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卻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各種分歧和對立,而是糾纏于文藝批評家的批評姿態。有的文藝批評家提出,文藝批評家應該有更廣闊的容忍空間,看到文藝作品的差異,看到作家藝術家的千差萬別,認為如果沒有根本意義上的多元化,多樣化實際上是不成立的。這些文藝批評家盲目肯定,甚至魚龍不分,不管作家藝術家創作什麼,都照單全收,完全被現象牽著鼻子走,肯定各種相互矛盾的文藝作品,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淖。有的文藝批評家卻認為,只有毀掉作家藝術家的人才配稱文藝批評家。不但將文藝批評家和作家藝術家完全對立起來,而且拒絕與作家藝術家的平等對話。顯然,這是先驗地規定文藝批評家的批評立場。其實,在文藝批評實踐中,文藝批評家或偏于否定,或偏于肯定,都是可以的。但是,文藝批評無論肯定還是否定,都不取決於文藝批評家,而是取決於文藝批評對象,否則,就是本末倒置的。

其次,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不是認可文藝批評家的狹隘個性,甚至讚許那些拒絕與作家藝術家平等對話的文藝批評家的偏執個性,而是推動文藝批評家在把握人類文藝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開拓創新,不斷超越。雖然文藝批評家俯仰由人的善變和偏離人類文明發展軌道的標新立異不可取,但是文藝批評家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也不可取。中國當代文藝出現了邊緣化的發展趨勢。那種認為中國當代文藝並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邊緣化的鴕鳥心態是不可取的;同樣,那種順應和迎合中國當代文藝邊緣化的發展趨勢甚至自我矮化的庸人心態也是不可取的。相反,文藝批評家應在正視這種文藝邊緣化發展趨勢的存在的基礎上堅決地抵制和批判之,而不是甘居社會邊緣,甚至自我矮化。其實,中國當代文藝在中國當代社會發展中出現邊緣化的發展趨勢並不可怕,這種現象在很多時代很多國家都出現過。中國當代社會在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平衡發展,而中國當代文藝邊緣化的發展趨勢就是這種不平衡發展的産物,而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中國當代文藝批評家應主動地推動中國當代社會全面進步,堅決抵制和批判中國當代文藝邊緣化的發展趨勢,主動承擔在社會分工中的歷史責任,自覺推動中華民族文化乃至人類文化的繁榮昌盛。

最後,尊重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不是寬容甚至認可文藝批評家的主觀好惡和偏見,而是促進文藝批評家在正確把握人類文藝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勇於擔當責任。隨著中國當代社會轉型,不少優秀的作家藝術家在把握人類文藝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調整。他們從甘居社會邊緣和自我矮化到抵制和批判文學的邊緣化發展趨勢,勇立潮頭唱大風,自覺地把自我的主觀批判和歷史的客觀批判有機結合起來,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有機統一起來,在時代的進步中追求藝術的進步。這是中國當代文藝的發展方向。同時,中國當代文藝批評家是有責任引導和培育年輕人喜歡甚至熱愛中國當代作家藝術家在藝術調整後創作出來的優秀文藝作品的,絕不能放任年輕人在審美上因循守舊和在時尚上追新逐異。有的文藝批評家認為,年輕人喜歡不喜歡接受何種文藝作品是他們的自由,不應干涉。這就放棄了文藝批評家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在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既存在默許文藝批評家包含主觀偏見的個性的傾向,也存在磨掉文藝批評家極富思想張力的個性的傾向。這都不利於文藝批評的有序發展。如果文藝批評家不是認可客觀真理,不是解決矛盾和分歧,文藝批評就會失效;如果文藝批評家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文藝批評就會喪失鋒芒。法國當代文藝理論家托多洛夫認為,“人的特性正在於能夠超越主觀偏見”。文藝批評不僅是關係平等的文藝批評家與作家藝術家兩種聲音的相匯和對話,而且是文藝批評家之間不同聲音的相匯和對話。正是在這種文藝爭鳴中,文藝批評躍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此,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既要海納百川,尊重不同文藝批評家的個性,也要化解矛盾,促進文藝批評家相互吸收對方的合理之處。這樣,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繁榮的日子就不會遙遠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