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我們的本土拍賣公司能通過積極健康的流通方式,匯集大量存在於中國民間的珍貴文物,不但可以大大減少日漸加劇的中國文物巨量外流,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國人對本土文物的鑒賞水準,進一步專業化、科學化調動社會力量為國藏寶,使民間藏寶真正能成為國家藏寶的有效補充;
假若拍賣公司能夠通過拍賣的方式,用價格杠桿獨立詮釋、標榜中國本土文物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中國的文物什麼值錢、什麼不值錢由我們自己説了算,而不去盲從洋人的價值體系,做外國拍賣行的“跟屁蟲”,甚至當外國古董商的“垃圾推銷員”,那麼,過去那種“洋人説什麼東西好,中國人就掏錢買什麼”的可悲局面就不會再出現,類似于“圓明園獸首拍賣”的惡作劇也難以重復上演。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光輝燦爛的場景,全都是建立在記者的“假若”之上,要讓中國民眾真正對中國本土拍賣建立信心,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條路究竟怎麼走?專家和民眾都有説法。
國家文物局資深顧問謝辰生先生主張:“參照拍賣行業起步較早的西方國家,能成氣候的也就是蘇富比、佳士得等少數幾家。現在中國的拍賣公司多如牛毛,沒那麼多真東西可拍,它就上贗品和出土文物,既攪亂了文物市場,又對文物保護造成威脅。要扭轉我國文物市場的亂象,應當先從整頓拍賣行業入手,在全國分幾個片區,以北京、上海、杭州為主,留下幾家信譽好、已經形成規模和自身特點的大拍賣公司就夠了。比方説嘉德、保利,還有杭州拍賣字畫印鑒的西泠拍賣,等等……”
記者完全贊同謝老的主張。其實,近年來,我們國內像嘉德、保利、瀚海那樣的拍賣公司還有一些,它們都在積極探索適合國情的經營方法和發展道路,正在逐步形成各自的風格,在某些藝術門類上的拍賣成績甚至超過了國外同行,它們的成就完全值得我們期待。但是,我們當前更應當關注的還是對於不良拍賣公司的整頓,因為這樣的拍賣公司已經遮黑了中國拍賣大半邊天。
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界受訪者,曾輕描淡寫地出了一計整治拍賣業的毒招——“死一批,活幾個”。他對記者説:“現在大部分拍賣公司無法通過正常的拍賣業務來維持生計,專靠出租執照、高額收取各種名目的服務費用、為一些洗錢者和自我炒作者避稅假拍收佣金等手段賺錢,只要有關部門稍微認真一點執法,比方説:規範服務性收費、嚴格按照拍賣成交額向拍賣公司徵收稅款,有這兩招就可以將那些靠非法收入生存的拍賣公司置於死地!邪道成死路,活下來的自然會以良性競爭求發展……”
寥寥數語,可謂四兩撥千斤!可是,當記者興奮地將那位拍行高管的“錦囊妙計”轉告有關部門時,官員們卻面無表情、眾口一詞地回答:“整頓拍賣業是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哪是那麼容易就可以輕鬆解決的?”
也許,這正是解決諸多“中國式難題”的死結所在。但是,面對西方拍行頻頻發生的惡意挑釁,面對我國文物保護事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儘管荊棘遍地、困難重重,我們不得不對中國拍賣寄予厚望,不得不期待至今仍在亂象叢生的困境中苦苦掙扎的中國拍賣業能夠早日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積極擔當起弘揚民族傳統、復興中國文化的歷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