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玉器市場發展足跡貫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08 17:50:47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社

清嘉慶 “嘉慶御筆之寶”交龍鈕碧玉寶璽 3450萬元 中國嘉德2013年春拍

在新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誕生之初,玉器就作為重要的門類獨享著忠實的收藏群體,其內斂的本質決定著厚積薄發、溫文爾雅的市場行情。但近年來,伴隨著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整體崛起,特別是帝王玉璽的天價頻出,玉器珍品拍賣價格直線上升,而數量卻急速下滑。古玉器的逐年淡出與清及以後民間玉器的大量充斥,為中小投資者和新入藏家造成種種假像,對於那些希望得到質優價廉玉器的愛好者更是如此。為此,本文以內地玉器的首拍為切入點,對中國玉器拍賣市場進行回顧,並對玉器相關板塊的數據加以分析,旨在為讀者展現此類市場的真實現狀和發展趨勢。

中國玉器市場發展足跡貫述

——從“一飛沖天”到“一家獨大”

文/蘇坤陽

玉器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自古以來就被我們的祖先視為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在封建王朝儒家正統思想的統攝下,對玉的審美更是比附於“德”的規範,由此延伸的文化成為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精神的象徵。中華民族對玉器的喜好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深邃文化,世界其他任何民族都是無法匹敵的。也可以説對於玉器,任何朝代任何地域都都不乏廣泛的喜好者,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貧民百姓,這也是玉器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誕生之初便成為首推門類的重要原因。

玉器專場從無到有 頻繁領銜力促板塊調整

1994年秋拍,剛剛成立的北京翰海首屆拍賣會僅推出了兩大專場,其中的古董珍玩專場率先開啟了國內此類拍賣市場的大門,然而當時的古董珍玩專場卻種類龐雜,囊括陶、瓷、玉、石、木製傢具、角器等十余類品種,其中玉器推出25件,除兩件宋玉外,其他均為清代玉器。無獨有偶,中國嘉德在首次秋拍中也推出了瓷器雜項專場,共呈現42件玉器拍品,其中元玉1件,明玉3件,其餘也均為清代玉器,且以清中期玉器為最多。從全場的成交狀況來看,一件清早期白玉雕佛造像不僅以57.2萬問鼎,其他的四件清乾隆時期玉器也進入專場前十位高價榜單。玉器作為獨立專場的存在是在兩年後的北京翰海秋拍,這家開啟古董珍玩拍賣市場的企業對玉器可謂情有獨鍾,自首次推出中國玉器專場以來,至今十七年間從無間斷,可謂內地玉器拍賣市場名副其實的中堅力量。此年秋拍北京翰海的中國玉器專場共推出369件拍品,其中高古玉16件,唐宋金元玉器13件,明代玉器21件,以清中期為主的清代玉器以85.1%的佔有量成為拍場主力。這場拍賣作為國內外首個玉器專場可謂收穫頗豐,全場以高達八成以上的成交率共斬獲1711萬餘元,同時也形成了以清代中期玉器為主體的中國玉器拍賣市場的基本行情。2008年秋拍,在中國古董珍玩市場追隨大盤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來自香港蘇富比的“清乾隆帝禦寶交龍鈕白玉璽”以5577萬元問鼎,中國玉器更是以四件的優勢進入此類市場高價榜單前十位,為即將崛起的玉器市場埋下伏筆。2009年秋拍,伴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的整體崛起,玉器市場也開始出現相應的結構調整,整體價格上升幅度明顯。此年秋拍,北京翰海推出的兩大玉器專場共成交4747萬餘元,其中高古玉器的數量明顯增長,明代及以前的玉器件數佔據總件數的四成以上,與首次該公司玉器專場13.5%的比例相比,上升了近三成,而清代玉器於此呈現相反的下滑趨勢。但在高價拍品方面,專場中五件超過百萬的玉器中僅乾隆朝的就佔據三件。從上述數據中呈現的相隔十餘年的玉器專場走勢來看,雖然清代玉器數量有所下滑,但仍然穩居玉器拍賣市場的主流。清乾隆時期的玉器一直是高價榜單的常客,且在價格上呈現整體的上升趨勢。宋代、明代玉器雖偶有精品創出高價,但畢竟數量極少,相對較多的中檔拍品無論在數量還是品質上也遠不能與清代玉器相比。此後,玉器拍賣市場逐年升溫,清代乾隆玉璽更是天價不斷。次年春拍,來自香港蘇富比的“清乾隆帝禦寶題詩白玉圓璽”以8435萬元問鼎,再次領銜中國古董珍玩拍賣市場。同年秋拍,同樣來自香港蘇富比的“清乾隆禦寶交龍鈕白玉璽”以1.06億元刷新白玉製品世界拍賣紀錄,中國玉器拍賣市場首次迎來億元時代。

內地拍企天價頻出 乾隆玉器位居市場主力

2011年,內地玉器市場在香港市場的帶動下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國內的大型拍賣企業相關玉器專場快速增加,北京保利更是在原有當代國石專場的基礎上,新增海外玉器藏品和名家雕刻專場。最值得一提的是此年秋拍著重推出的“清乾隆、嘉慶璽印藝術”與清道光“慎德堂寶”寶璽兩大專場。前一專場推出的三件拍品共成交2.21億余元,其中“清乾隆六十年白玉禦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1.61億元再次刷新白玉製品世界拍賣紀錄,清道光“慎德堂寶”寶璽以9085萬元的高價位居次席。中國玉器迎來了拍賣市場建立以來最為輝煌的時刻。這樣的輝煌一直延續到次年春拍,同樣來自北京保利的“清乾隆 白玉交龍紐「八耄念之寶」璽”以9159萬元高價成交。此年秋拍北京保利推出的“清乾隆 禦制翡翠雕辟邪水丞”再獲4945萬元高價,結束了中國玉器拍賣市場海外領銜的時代。在高價拍品方面,雖然中國玉器拍賣市場的熱潮余溫持續一年有餘,去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清乾隆 禦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還斬獲了6670萬。但在整體的專場成交狀況方面,2012年春拍就出現了明顯的回落。北京保利除了上述億元拍品所在專場成交不俗外,其推出的中國玉器專場成交率僅略高於50%。北京翰海更是下滑明顯,中國玉器專場春、秋季拍賣成交額均為一千余萬元,成交率也在六成左右徘徊。在剛剛結束的去年秋拍,雖然獲得了近八成的成交率,但兩千余萬元的成交額依然不如人意。從專場玉器的上拍情況來看,清代玉器再次以83.6%的佔有量僅次於首場拍賣,金元玉器與明代玉器分別以15件、26件略有上升,但高古玉與唐宋時期的玉器卻蹤跡難尋。短短的四年間,中國古代玉器拍賣市場再次出現明顯的結構調整,清乾隆宮廷玉璽不僅引領中國玉器市場進入億元時代,促動清代精品玉器價格猛增,也對高古玉器市場産生了重要影響。宋代及以前的玉器因清代玉器的“排擠”出現質與量的大幅下滑,以至於去年秋拍多家公司出現斷貨的局面。縱觀十七年來中國古代玉器拍賣市場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清代中期新疆和田玉器無疑是市場的主角,這不僅源於清代中期強盛的綜合國力,更多的原因是乾隆皇帝本人對玉器的極度喜愛。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於是造就了一個華貴的玉器盛世。乾隆平定準噶爾之後,更使優質玉料的來源確保無虞,再加上乾隆朝玉工的精益求精,使得以乾隆朝為主的清代中期玉器達到了中國玉器技術的又一頂峰。

當代石玉爭相鬥艷 雕刻名家帶動門類創新

近年來,中國玉器拍賣市場的火熱,也使得現當代玉器以及國石、篆刻等板塊市場發展迅猛,國內重要的拍賣企業也不惜餘力地培養市場,大力進行宣傳推廣。玉石印章雖然在玉器市場首次拍賣就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其以專場的形式出現比玉器專場晚了整整十年。以西泠印社為依託的浙江西泠拍賣公司自然不會放棄自身的優勢板塊,2006年秋拍,該公司成立不久就推出了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眾所週知,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吳昌碩先生不僅是一代繪畫大師,更是一代制印名家,其在此方面的修為可謂無出其右者,所以此專場一經面世就以98.7%的成交率斬獲1335萬餘元。專場中齊白石、趙之琛、黃牧甫等近現代制印名家的印章悉數成交,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中國嘉德在2011年春拍首次推出金石篆刻藝術專場,最終以96.49%的成交率收穫1648萬餘元的成交額。清代制印名家楊玉璇的“太平喜象”壽山田黃石印章以80.5萬元的價格問鼎,陳巨來、王褆等制印名家的多款作品也均以高價成交。從近年來各大拍企推出的篆刻專場中玉石的材質來看,多以壽山、昌化為主,而壽山的田黃石與芙蓉石為最多,昌化的雞血石無疑最受篆刻名家的喜愛,青田石和巴林石雖也在專場中出現,但數目較少,後者更是如此。隨著近兩年玉器市場的發展,各大拍賣企業的篆刻專場開始走精品路線,與數量逐年減少相對的是價格不斷提高。從整體的市場走向來看,此類板塊並沒有出現大幅上揚的市場行情,升值潛力還有待挖掘,適合中小型投資愛好者的介入。

自古以來玉的制印就備受王公貴族的喜愛,自明代文彭繼王冕之後改用石材制印後,不僅使得文人制印蔚然成風,也使得石的地位和價值得到大幅度提升。2007年秋拍,北京翰海在內地首次推出國石藝術專場,其中牛克思制“昌化雞血石雕樓閣山子”拍出1344萬元的高價,全場上拍的28件拍品雖有8件流拍,但3223萬餘元的成交額以及每件拍品均價160萬餘元的驕人業績足以讓業內人士為之一振。針對國石的拍賣,北京翰海顯得定力不足,當其在兩年後再次推出國石相關專場時,雖然數量明顯增長但成交價格卻大幅下跌,成交額甚至跌落到千萬以內。北京保利同樣在兩年後以壽山石為主題首開國石專拍,全場以近九成的成交率收穫1547萬餘元的成交額,略遜於北京翰海。此後的春、秋季拍賣國石專拍均沒有大幅提升,成交業績也多維持在同一水準。2011年秋拍,中國嘉德首次推出現代國石臻品專場以來,雖在專場成交額上沒有大幅度增長,但去年秋拍推出的一款重131克的“壽山田黃石方章”以1322.5萬元成交,創歷年田黃石單位成交價格新高。此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去年秋拍中推出的“華酈館藏國石臻品專場”,全場的41件拍品不僅悉數成交,而且還取得6162萬餘元的佳績。一件“黃金黃田黃石太獅少獅鈕方章”更是以1115萬餘元問鼎。浙江西泠雖然沒有持續在春秋季拍賣舉辦國石專場,但其在2011年春、秋季拍賣分別推出的雞血石與田黃石專場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前者以87.5%的成交率收穫3232.9萬餘元的佳績,後者更是以95%的成交率斬獲8660萬餘元的驕人業績,專場中的拍品均價超過百萬。相比北京保利的壽山石專拍,浙江西泠取材最具代表性且稀有的田黃石,一件“明末清初 王定雕田黃石博古鈕對章”拍得1150萬元高價。雞血石專場以昌化為主兼顧巴林種類,其中一款“巴林雞血石血王擺件”更是拍得1207.5萬元,另外一件同樣來自巴林的“雞血石血王章”以437萬元位居次席。浙江西泠沒有推出籠統概念的壽山、昌化、巴林專場,而是取這些國石最為精華的部分加以展現,此種精品策略無疑是取得佳績的決定因素。從近年來各大拍賣企業國石專場的成交狀況來看,內地的國石拍賣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精品專場不僅倍受追捧且價格上升明顯,而一般專場呈現的市場行情波動較小,甚至出現下滑的態勢。

相對於清代和田玉大量存在的古代玉器板塊,藍田玉、獨山玉、岫岩玉等幾大玉器品種在現當代玉器拍賣市場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樣在2009年秋拍,浙江西泠拍賣首次在國內推出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全場成交的68件拍品共收穫2619萬餘元成交額,其中俞艇的黃玉壺以212.8萬元拔得頭籌,翟倚衛、于涇、葉金龍、高毅進、馬進貴等當代名家的白玉作品也均以百萬餘元的價格成交。此後浙江西泠的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更是量、價齊升,僅用短短的兩年時間,專場的成交額就已近八千萬元,在2012年秋拍全場成交額更是高達8589萬餘元,上拍玉器的數量也擴至三倍有餘,其中瞿利軍的“白玉萬壽紋簋式爐”以1092.5萬元突破千萬。從當代玉器的拍賣種類來看,白玉依然佔據著主力的位置,特別是新疆和田籽料更是得到藏家的廣泛認可,青海的青玉、岫岩的黃玉、南陽獨山玉以及新疆黃沁、青花等籽料也均取得不錯的價格。就當下的玉石市場現狀而言,除了部分公司的玉石專場設置之外,國內大部分的拍賣企業還是多將玉器與其他古董珍玩拍品並置,那些設置了玉石專場的拍賣企業也不例外,如北京保利的古董珍玩、宮廷藝術專場,中國嘉德的瓷器雜項、文房雅玩專場等等。這些專場不乏高價拍品,如2010年春拍中國嘉德文房清供專場,一件“楊玉璇 田黃凍達摩面壁像”就拍得1568萬元的高價,而北京保利今年春拍的文房古器專場一件“清 吳昌碩刻 來修齊田黃章”更是拍得1380萬元,而另一件來自宮廷藝術專場的 “清乾隆 禦制白玉十六應真羅漢插屏”以908.5萬元拍出。中國玉器拍賣市場的升溫也使得國內拍賣企業在玉石方面進行開拓創新,如浙江西泠推出的中國歷代庭園藝術 石雕專場,中國嘉德推出的國石國藝 翡翠專場,以及北京翰海推出的石藝術專場,這些由玉石門類延伸的專場設置不僅順應了市場的特殊需求,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玉石市場的發展。

壽山田黃石方章 1322

古代玉器精品稀缺 料工標準急需文化滲入

美石為玉,自古以來石與玉就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新石器時代,當石器工具被金屬工具所代替時,玉器工藝也逐漸成為獨立的工藝種類發展起來。在北京翰海的內地首屆玉器專場拍賣中,兩件紅山文化玉器以兩百餘萬元的價格位居首位和次席。時至商代,玉器已經從實用轉為欣賞,成為大量奴隸主所重視的裝飾品,以至於武王伐紂時,商紂王披玉自焚以示清高,對玉器的收繳更是達到“舊寶玉萬四千,佩玉億有八萬”的驚人數量。周代的玉器主要作為禮器使用,不僅體現周代等級分明的名分制度,而且與倫理道德聯繫緊密,以等級和秩序為特點的“禮治”使得周代古玉器變得珍重而不可褻瀆,而作為“品德”標準象徵的玉器觀念一直流傳了幾千年。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使得玉器的財富、裝飾象徵得以突顯,與之相關的俏色、腐蝕等技法為玉器技藝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漢代玉器擺脫以造型為主的技藝手法,發展了透雕、刻線、浮雕、粟紋等多種裝飾加工技藝,使得中國的玉器達到新的高峰。但就中國的玉器市場而言,高古玉器並沒有得到市場的重視,這除了精品的缺失與數量的稀少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市場藏家注重料與工的清代標準,致使高古玉器雖偶有一兩件拍出高價但難於在市場上“週轉”,無論價格還是數量方面均無法構成對市場的帶動和影響。唐代通商之路的暢通為和田玉料的輸入提供了條件,也促進了玉器製作的快速發展。唐代的玉器與以往相比又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依據功能和實用性對玉器進行加工,使其更加貼近生活。再加上唐代金銀器工藝的發達,使得金銀鑲玉工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代金石學的盛行使得對出土玉器的研究和仿製極盛一時,玉器作為商品的廣泛流通加速了玉器民間化的步伐。相對於唐代玉器,宋代玉器還是深得當下市場的認同,近年來宋代玉器精品頻創千萬高價,價格的漲幅也位居清前各代玉器之首,如1998年北京翰海春拍11萬元拍賣出的“白玉雕般若波羅蜜心經管”,時至2007年秋拍成交價已漲至145.6萬元。但宋代玉器傳世精品實屬罕見,難以對市場産生重要影響。而遼、金、元代玉器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上成為常客,雖然數量相對明清較為稀少,但不像上述朝代那樣時有時無。契丹民族所建立的遼代、女真族統治的金代以及蒙古族入主的元代,是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在中國玉器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市場收藏風氣的漸盛,其價格也大幅攀升,部分精品已經高達數百萬元。明代玉器在數量上雖遠勝於上述各朝代,但與清代相比還是相去甚遠,在品質方面也不及漢玉、宋玉。雖然明代的雕刻技藝十分發達,但精品玉料的來源有限,晚期的玉器商業化加速了民間制玉技術的發展和玉器數量的猛增,但深度世俗化的風格使得明代玉器難以達到很高的水準,這也使明代玉器在拍賣市場很少突破千萬的高價,而宮廷玉器的價格更是遠不及清代。

談及中國的玉器收藏,新晉的藏家與愛好者認為玉器與其他藝術品一樣,年代是其價值的重要評判標準,但這樣的理念顯得與當下的市場格格不入。從中國玉器拍賣市場誕生以來,我們並不曾看到清代之前的玉器價格出現大幅度的上揚,而清代的玉器無論量、價都在不斷攀升,成為中國玉器市場的主力,清代中期的宮廷玉器甚至頻繁引領古董珍玩市場高價榜單。雖然清代之前玉器存世量稀少,但各個朝代與現當代玉器的總和還是遠勝於清代的。就現當代玉器而言,雖然雕工非比尋常,但由於玉料來源的枯竭,使得許多青海玉、俄羅斯玉等一般的玉料品種混雜其間,再加上近年來玉料價格的瘋狂炒作,使得玉料精品難以被玉雕藝人所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品質玉器工藝的發展,致使當代玉器市場無論工藝還是玉質方面,均無法達到清代玉器的高峰。但對玉器的評判並不能僅限于材料與工藝的物質層面,玉器作為中華文明和制度的重要載體,其蘊含的文化歷史價值是難以估量的,相信隨著玉器市場的不斷發展,藏家對玉器的認知會逐漸深入。加強古代玉器價值的軟實力研究,以正規的渠道和合理的手段促進海外大量掠奪、走私玉器文物的回流,想必是任何有良知的中國玉器愛好者畢生的心願。相信在未來的中國玉器市場,我們會看到更多極富文化歷史價值的玉器精品所掀起的一輪輪價格熱潮,這樣的市場現象會成為中國玉器拍賣市場新的開端。

下一頁于非闇點亮新春書畫市場上一頁節選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五期
· 中國玉器市場發展足跡貫述
· 于非闇點亮新春書畫市場
· 藝術品的微信行銷,能走多遠?
· 潘天壽書畫作品的市場行情
· 木雕佛市場何時能被“點燃”
· 本屆“兩會”能為中國藝術帶來什麼
· 古墨投資正逢其時
· 當代藝術話題系列報道(一)
· 任何人都不能以藝術的名義去犯罪
· 保利上市,一人升天雞犬可同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