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潘天壽書畫作品的市場行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08 16:54:09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社

潘天壽《朝霞》北京匡時國際拍賣 2013 12 04

文/呂友者

作為“現代四大家”之一的潘天壽,無論是在美術史上的地位,還是其藝術成就,都非常突出,可稱得上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聲望的大師之一,其畫作在當代的藝術市場上也呈現出強勁的勢頭。

這源於潘天壽不以鬻藝為生的原則。即便偶有應酬也是不計較潤格,並且多為饋贈,因此保證了其作品的品質。加之潘氏畫傳世量較少,在拍賣活動中每有作品出現,多以高價成交。據統計,1994年潘氏作品平均行情約為3萬元/平尺,2004年潘天壽作品上漲至17.5萬元/平尺,至2013年潘天壽作品的平均行情竟上漲至79.2萬元/平尺,較之十年前翻了二十多倍。可以説,潘天壽的作品多年來一直穩健攀升。那麼,潘氏哪些作品是藏家爭奪的對象呢?

筆者試圖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大致解析潘天壽書畫市場的具體情況。

精品巨作成市場寵兒

潘天壽一生奮力筆耕于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領域,他對待畫作的態度十分嚴謹,如有不滿意的作品當即撕毀。且作畫時每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精益求精。因此其一生中創作的書畫作品相對偏少,特別是在經歷了戰亂和政治運動之後,存世作品多有散失。作品數量不過千余幅,有些還被藏于博物館中,進入拍場的作品量很少,尤其是大尺幅的精品之作更是少之又少,這就使得其畫作非常稀缺。加上他的大畫構圖宏大,筆墨奇險多變又非常嚴謹,極有震撼心靈的力量,因此極受市場推崇。

精品本身已經難得一見,其中的大尺幅作品更是一紙難求。這種稀缺性成了藏家追捧的對象,他們不惜花重金購買,這在歷年的拍賣會上均得以見證。如 2004年中貿聖佳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備受人們關注的潘天壽《松鷹圖》不負眾望,最終以880萬元的高價成交。這是潘天壽惟一一件流傳民間的丈二匹巨畫,目前這麼大尺幅的潘天壽作品只有四件,旦其他三件現存放在博物館中。

另外,中國嘉德于2005年推出的潘天壽又一精心巨作《鷹石山花之圖》,估價500-700萬元,上拍後立即受藏家追捧,以1171.5萬元成功易手,使潘天壽作品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也一舉改寫了此前潘天壽當時作品的最高價紀錄。此畫繪山鷹雄立在巨大的岩石上,傲視天空,爛漫的山花蓬勃綻放,是典型的潘氏“一味霸悍”的強勁和不加修飾美的結合,而其中蘊含的英雄主義氣質,在他的作品中則並不多見。

還有在2008年西泠秋拍中,潘天壽的另一幅大尺幅巨作《春塘水暖圖》,從1200萬元起價,在眾多買家的激烈爭奪後,最終以2072萬元成交。此畫長249釐米,寬102釐米,創作于1961年,是已知潘天壽最大尺幅的民間藏品。這幅畫曾經亮相於2005年西泠印社首屆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當時買家競拍最高價為1650萬元,因沒有達到賣家預期的底價1800萬元而流拍。

至2011年,潘天壽的作品《江天新霽》以4100萬元的高價落槌創造了潘天壽個人拍賣最高紀錄。據了解,這件作品創作于1959年,是潘天壽作品中少見的大幅尺寸的作品,也是潘天壽一生中極為重要的藝術作品之一。這件拍品的藏家購自於2004年嘉德秋拍,當時的成交價748萬元,創當年的潘天壽世界最高成交記錄,時隔7年,以4715萬元的高價成交,真可謂實至名歸。

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近現代書畫夜場在亞洲大酒店舉行,潘天壽精品巨幅畫《江洲夜泊》以540萬起拍,價格迅速飆升,很快就突破1000萬,最終以1200萬的價格落槌。這足以看出精品巨作備受市場的青睞,筆者估計這類大畫還會繼續升值。

花鳥畫受市場追捧

巨幅精品畢竟是可遇不可求,因此並不是拍賣市場中潘天壽作品流通的主流。市場上更多的是其花鳥畫,此類畫作頗受市場的歡迎。潘天壽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人物則比較少,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他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氣勢磅薄,趣韻無窮。此外,其花鳥畫上常常配以山水結合,取近景時配上遠景,使畫面更為豐富,又有層次的變化,給人以清新而有朝氣的印象。

在歷次的拍賣會上,潘天壽的花鳥畫屢獲新高。早在嘉德05春季拍賣會上,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就創下了1171.5萬元的高價。在蘇富比2010年春季拍賣會,潘天壽的《雞石圖》也以高出估價2倍的1746萬港元成交。而另一幅潘天壽的《黃山虬松圖》在同年的秋拍中以8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也以201萬元的價格成交。

2013年嘉德四季拍賣會,潘天壽《蘭竹圖》為畫家贈與鄧白之作,以估價20倍的價格126.5萬元高價成交。畫面尺幅不大,僅作細竹一竿,畫面下方幾莖蘭草挺立而上,又自然向左側的細竹探去。竹雖雋細而不失堅韌高潔,蘭雖簡疏而不失幽香淡雅。同年,還有幅潘天壽的《擬雪個棲禽圖》在北京匡時以322萬元成交。

潘氏的花鳥畫之所以受到市場如此的追捧,在於潘天壽藝術的可貴,他具有大膽的創造精神,他常説,“荒山亂石,幽草閒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

指墨畫深受藏家喜愛

指頭畫從清代高其佩創始以來,缺乏繼承的名手,到了潘天壽才能獨步藝林。在指頭畫中,用指頭來代替運筆,畫中一切景物的造型、賦彩,均由手指作成。對於指畫,潘天壽在《聽天閣畫談隨筆》中説:“指頭畫之運指運墨,與筆畫不相同,此點用指頭畫意趣所在,亦即其評價所在。倘以指頭為炫奇誇異之工具,而所作之畫,每求與筆畫相似,何貴有指頭畫哉?”

潘天壽畫指墨除了工具技法的不同,對於章法結構、境界、審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其指頭畫取材寬廣,包括山水、花鳥、蟲魚、走獸;也間有人物,而尤以松、梅、鷹、讚、荷花、巨石最多得意之作。其畫面或縱橫捭闔,氣象萬千;或簡樸古拙,深厚渾穆;或奇特突兀,充滿魅力;或淋漓酣暢,妙趣橫生。潘天壽對指畫技法的繼承和發揚,對大幅指畫作品的把握,對藝術品位的獨特追求,都達到了“無筆墨痕”的境界。

然而,潘天壽的指墨畫,存世非常稀少,可以説是寶中之寶,為市場上爭相收藏的對象,價格一路攀升。如在2010年北京匡時近現代書畫精品專場上,潘天壽指墨畫的佳作《微風燕子斜》,以28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680萬元的高價成交,再次破了千萬大關。2012年。另外一幅其罕見指墨畫精品《青蛙竹石圖》以35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552萬元的價格成交。

另外一件潘天壽指墨畫《西子湖中所見》,此畫寫西湖中物,粉荷俏立、荷葉團團、老樹斜出、柳枝搖曳。作品章法結構極為堅勁嚴謹,在險絕之中見平穩,巧妙的表現出力量感與結構美。在2013年的中國嘉德秋拍中,此畫引得收藏家激烈爭奪,經過多輪競價之後,以3500萬落槌,加佣金4025萬元成交,超過最高預估計價近三倍。可見,對潘天壽的指墨畫也是一畫難求。

市場上的贗品氾濫

上文已提到,市場上流通的潘天壽書畫作品相對較少,而市場需求量卻很大。所以作偽者針對收藏者的急切心情,近幾年頻頻出爐贗品。但僅拍賣市場所見竟高達4000多件,造假之勢可謂瘋狂。如淮陰市博物館藏潘天壽作品屢屢被作假,其中人物畫《佛手無量》先後被倣造,分別以33萬元和17萬港幣成交。山水畫《川中山水》則四度被倣,成交額高達250萬。通過對近些年拍場上460余件署名潘天壽作品查看,其中九成為贗品。

近幾年來,拍賣市場上潘天壽的贗品主要模倣其上世紀四十年代早期作品和六十年代成熟期作品,題材多為荷花、松鷹、山水、蘭竹等。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潘天壽拍品,絕大部分是仿製低劣的假貨,真品可説十不見一,更不用談精品了。潘畫因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成為造假者競相作偽的對象,以至贗品氾濫成災。如某拍賣公司署名潘天壽的畫作《錦葵紅杏》拍賣成交價過百萬,這幅作品在拍賣時標明為海外回流拍賣畫作。但這幅實為偽作,明顯倣自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潘天壽精品《紅葵黃花》。

其實,熟悉潘天壽藝術風格的人,對於偽作與真品一望便知。潘天壽的繪畫最為鮮明突出的是畫面氣勢磅薄的視覺衝擊力,它具有一種沖天的霸悍之氣,訴諸於觀者的視覺感官,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而贗品通常顯得較為軟弱瑣碎。

偽作中有一部分是“文革”前印的浮水印品,浮水印品是木板刻成許多套版,一次次用圖畫顏料進行套色印製。所以浮水印品的構圖、色澤都可以做得很像,但人工刻總容易留下刀痕,以及邊沿的浮水印跡,尤其是枯筆中的小墨點只要認真細看,還是可以分辨的。

潘天壽兼擅指墨畫與“筆墨畫”二種技藝,在許多書畫鑒藏家的心目中,潘氏的指墨畫更具有他個人的藝術獨特性,在書畫藝術市場上其價格更高也更容易出手。因此有些造假者就將造假重點盯在他頗具代表性的指墨畫作品上,自以為他的指墨畫類型作品無論是線條還是墨塊,乃至造型都會相對單純簡潔一些,倣起來可能比較容易“像”。如南方某拍賣行1999年春季拍賣會上的指墨畫《老鷲圖軸》,此畫原本藏在潘天壽紀念館,將它們二者作比較,偽作筆墨與造型彆扭走樣。而真品則筆墨與造型奇拙生動,顯然是涇渭分明。個中緣由是造假者在操作那件疑偽成品時,所用的工具和材質與原作者的不同,即把指墨畫按毛筆畫來操作了,而主觀上卻妄圖要倣出與原作相近的藝術效果。

未來行情預測

潘天壽作品價格在2011年的春季拍賣會上突破了億元大關。至2012年的秋季拍賣會上,再佔鰲頭。這一次拍賣會一共拍出25幅潘天壽作品,其中成交18幅,成交率達到了72%,總成交額6687萬元。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中潘天壽《山莊晤舊圖》以720萬起拍,最終以1400萬的價格落槌,含佣金成交價為1610萬。潘天壽《小憩》以860萬起拍,進而突破千萬元關口,最終以1150萬落槌。

到目前為止,潘天壽百萬元以上書畫拍品數量佔到書畫拍品總量近五分之一的比率。而潘氏繪畫賦色斑斕、氣勢淋漓的特點,在拍場亦頗能吸引買家及觀者的眼球。這些都足以看出潘天壽的書畫早已佔據藝術市場的重要位置。

筆者認為,潘天壽作品價格的未來前景十分樂觀。這一方面是由於潘天壽畫作的風格十分突出,獨具一枝。潘天壽是個天才,他沒有特定的師父,卻能夠博采眾家,集詩、書、畫、印為一,用自己的天賦、氣質和後天的閱歷統馭畫筆,開拓出一條蹊徑,踏上藝術的巔峰。在踏上藝術的巔峰路上,潘天壽以自己的自強不息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心理素質把它們消化融合貫通,創造出全新的個人藝術面貌。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潘天壽存世作品市場流通量較少。潘天壽存世作品約有1000多幅,相對於同時期其他畫家來説數量較少,而這些畫中大多數被收藏起來不願轉讓,因而在社會上流通的數量更為稀少,但市場需求量卻很大,所謂“物以稀為貴”,所以其作品價格不斷上升。

此外,通過近幾年的拍賣數據來看,潘天壽的字畫均價都在一百多萬一平尺,並且一直穩中有升。隨著好的作品流傳越來越少,擁有其大作的收藏者也不會輕易出手。因此,在今後的拍賣會上,潘天壽的書畫作品價格定會上攀,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間。

下一頁木雕佛市場何時能被“點燃”上一頁藝術品的微信行銷,能走多遠?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五期
· 中國玉器市場發展足跡貫述
· 于非闇點亮新春書畫市場
· 藝術品的微信行銷,能走多遠?
· 潘天壽書畫作品的市場行情
· 木雕佛市場何時能被“點燃”
· 本屆“兩會”能為中國藝術帶來什麼
· 古墨投資正逢其時
· 當代藝術話題系列報道(一)
· 任何人都不能以藝術的名義去犯罪
· 保利上市,一人升天雞犬可同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