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木雕佛市場何時能被“點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08 16:47:58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社

2866 自在觀音 宋代

 

文/本刊記者  劉宗躍

木雕佛,作為中國佛教文化衍生出的一種藝術門類,雖然在藝術水準和研究價值上一直倍受人們推崇,但奇怪的是,木雕佛現在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的表現遠遠落後於它的近親們。一位從事木雕佛市場開發的專業人員用簡明易懂的數字描述了木雕佛市場的現狀:“現在一個普通的銅鎏金的佛像都能賣五百萬以上,但是同時代同級別的一個木雕佛像可能價格才不到100萬。”2012年,在巴黎佳士得,一件高175釐米的13世紀木雕觀音菩薩坐像,最終以902.5萬歐元成交,折合人民幣7600多萬。買家古董商艾斯肯納齊在買下這尊佛像之後表示,中國的瓷器、字畫價格都已高達數億元,代表華人文化藝術與核心精神的佛教精品卻低迷不振,這是極反常的現象。當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一西平措提到這件事的時候更是遺憾的表示:“在國內的話我相信別説7000多萬,700多萬都很難。”

那麼,大陸木雕佛市場這種狀況的形成主要有哪幾方面原因呢?能否探索出一種方法來點燃這濕潤的木雕佛市場?當今的木雕佛藏家面臨著怎樣的困境,新入行的藏家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木雕佛市場環境概述:滯後

從中國大陸木雕佛的市場表現來説,許多專業人士更多的表達是:滯後。這一點在一西平措對於中國木雕佛市場現狀的描述中可見一斑:“從古至今,木雕佛像的地位其實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宋代的作品,不過國內表現一直不好。直到2012年年底艾斯肯納齊7000多萬人民幣拍到遼金的水月觀音,才一下子刺激了國內市場,很大程度地推動了國內的木雕佛像市場,當然這麼高的價格主要由於那件佛像的確精美而且流傳有序。不過由於國際市場的刺激,在2013年上半年,國內才開始特別關注木雕佛,在市場上也有很多表現。”通過這段描述,可以看出中國國內的木雕佛市場是靠國際市場的認同反過來刺激和推動的,而內地藏家群體本身好像並不太買賬。古天一拍賣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吳國才也表示,在去年做完兩場木雕佛專場之後最大的體會就是目前大陸的藏家基礎不是很大,相對於書畫收藏、瓷器收藏甚至是木雕佛的近親銅鎏金佛像收藏群體整體要小得多,具體表現在不但收藏人數少了很多,而且能稱得上收藏木雕佛的行家也少之又少。在大陸木雕佛市場的波動之中,台灣買家和國際買家佔據了更大的主動權。除此之外,香港保利拍賣古董珍玩部專家杜紀波還提出了大陸市場跟風國際市場的另一個表現:“木雕佛整體市場因為受到前兩年歐洲的佛像拍賣影響,受眾群體增加了,但是收藏趨向卻變得更窄了。在以前,精品的明代的木雕佛可能也會被人們非常看好,但是近幾年隨著國際市場上宋代木雕佛的突出表現,導致了整個市場針對宋代的木佛購買和供奉成了熱門,其他品類的受關注較少。”不過,如果縱向整體觀察國內木雕佛市場發展道路的話,在跟風滯後的背後,杜紀波還是從大陸木雕佛市場中看到了積極的方面:“近些年,從收藏群體構成角度來看,除了以前單純依靠一些比較大的博物館和集團公司,目前已經形成了一些真正為了收藏而收藏的專業藏家出現,這些藏家對木雕佛了解的非常深。”  


2268 韋陀菩薩立像 明代

現狀背後的原因:少

當談到現在中國大陸這種市場環境産生的原因,大家提到最多的一個字是“少”。首先是木雕佛本身在中國大陸的存世量很少,因為相對於銅鎏金等近親來説,木雕佛存世量明顯底氣不足。由於木雕佛的材質特殊,基本沒有從土裏挖出來的而都是傳世的,而傳世的過程中它的保存也不容易,極易發生損毀。因此相比書畫、瓷器或者銅鎏金佛像,木雕佛的數量少了很多,精品就更少了。一西平措詳細闡釋了大陸木雕佛存世量少的具體原因:“比如宋代的木雕佛,要經歷歷代的戰火洗禮,真正能保留下的本來就少,加上清末開始又有大量流出到海外和國內損毀速度的加劇,保存下來的就很少了。某些時期甚至很多寺廟都是空的,軍隊和老百姓就住在裏面,動亂時期遇到沒有柴火的情況下找到木頭就燒,這種損失是巨大的。所以數量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國內自己人損毀,另一個是流出到海外,且流向海外的木雕佛有很多都屬於高水準的精品。”

除了上述原因,一西平措還提到了目前木雕佛市場流通數量不多的另外一個原因——政策限制。木雕佛一般尺寸比較大,會被定性為不可移動的文物,只能放在寺廟裏或者在特定的地方供欣賞和瞻仰,是沒有辦法流通的。除非能有非常詳細的著錄:如它是從哪拍出來的,誰收藏過,並且要有詳細的資料才能流通和拍賣,但是具備這些條件的木雕佛屬於鳳毛麟角。

其次,也正是由於中國大陸本身流通的木雕佛的數量很少,進一步造成了人們對於木雕佛的了解不足,導致大陸很難形成一個木雕佛的收藏圈子。一西平措指出,如果沒有一個收藏圈子的話,那麼很難持續地推動大家對木雕佛的學術研究,光是少數幾個人去收藏的話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一個圈子大家去交流,然後在交流中共同欣賞,我也看得懂你也看得懂,大家都看得懂,但是東西在我這裡,我就會很開心,而且大家都願意去接受木雕佛並深入木雕佛市場。如果沒有這個圈子的話,就不容易形成穩定的市場價格,艾斯肯納齊之所以7000多萬請那件觀音像,也正是因為從一個古董商的圈子來看,他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門類,因為他們把書畫、古青銅器、石雕和木雕認定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他們特別了解這些東西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傳承。”一西平措解釋説。

反觀大陸,目前很多人對於木雕佛沒有深入的理解,就算是大家熱捧的銅鎏金佛像,時至今日,能夠理解它背後的深層次文化底蘊的人仍然不多,更何況木雕佛呢?木雕佛存世作品可供欣賞和學習的實物更少,年代上精品基本在明代以前的中古階段,又沒有良好的學術支援,狀況自然可想而知。

總之,在沒有量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去學習和參考;沒有一個學術指導的時候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角度。審美水準的提高必須有量的積累和良好的學術指導才能夠快速提升,可是目前兩個方面都缺失的情況容易讓人摸不清方向,從而導致了現在市場上流通的一些比較精品的木雕佛主要集中在海外,尤其是歐洲和日本,反而是這些國家的收藏者對中國的木雕佛藝術了解得很深。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投資型藏家也更多地會選擇其他門類如銅鎏金佛像而很少選擇木雕佛,因為木雕佛不但保存起來困難,更重要的是市場上群體小,將來出手不容易。 

木雕佛市場的甦醒之路:從認識到認同

鋻於目前中國大陸木雕佛的現狀,不少業界人士也提出了中國木雕佛市場健康發展的道路並付諸實踐,如2013年春拍北京古天一拍賣公司推出了國內首次木雕佛像專場,成交率高達78.6%。同年秋拍再次推出了木雕佛像專場,並且在作品的徵集上,共有40件拍品,比春季拍賣會上拍品的數量有所增多,並且拍品的整體質素也有所提高。吳國才説:“其實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在引導藏家,我們做的第一場第二場,大家不來買沒關係,那是因為你不認同,我們接下來會想辦法讓大眾去認同,比如去找一些好的東西或者用文字資料去更多的去挖掘它的內在價值,慢慢地引導大眾,讓人們認識到木雕佛的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市場自然就起來了。古天一之所以會做木佛專場,是經過專家組的討論後認識到木雕佛像很有收藏價值,並且這個收藏價值還沒有被市場完全體現出來才去做的。”

杜紀波也發表了相似的觀點:“首先就是要引導,要去跟客人講,什麼樣的木佛是好的以及為什麼好。第二個就是拍賣的過程中要去偽存真,拿對的木佛讓客人去認知、感受。”他還認為由於木雕佛數量少的特性,人們很難真正了解木雕佛,所以拍賣行應該更多的去和一些研究機構合作一些展覽,讓人們能夠真正的認識木雕佛。總之,首先要讓人們看到木雕佛,然後激發人們的興趣去了解它,喜歡它,研究它。接下來有了系統的學術指導後進一步領導市場:什麼樣的木雕佛是好的,應該怎樣欣賞木雕佛?最終,促進木雕佛市場健康發展。 

木佛收藏ABC

話已至此,接下來的就是木雕佛收藏的注意事項了。首先要提到的當然是真偽的問題,因為現在市場上大多數人會針對宋代、明代的木佛做系列收藏。根據杜繼波的説法,這種木佛作偽和做舊還是很容易的,不過國內已經出現收藏機構去做專門的研究,雖然宋代木佛的大體形式很容易仿製出來,但是神韻和細節上還是有差別的。所以藏家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看,不僅僅限于國內的博物館,在世界上很多博物館, 如巴黎和紐約等城市的都有中國的精品木雕佛。

接下來就可以慢慢的去投資一點,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財力收藏一些比較精緻的或比較有前景的作品。另外,吳國才特別指出,也可以試著去全面的關注木雕佛:“木雕釋迦摩尼的制法是有定制的,臉和手的造型,或者説身體的比例是有規定的,基本上做的大同小異,這樣的佛像買上一尊也就可以了。不妨全面的關注如鐵拐李、各種童子或羅漢的佛造像,這些佛像他的神態和他的表情就比較豐富了。”

在投資木雕佛的時候,值得注意的影響木雕佛價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完整度、傳承、材質和色彩等,其中完整度和傳承有序是現在國內木雕佛價值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木雕佛的材質決定了它在長年的保存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損毀,所以保存完整度是決定它品相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佛像的臉部。接下來就是傳承有序,一件擁有良好的傳承過程的木雕佛往往能具備不錯的附加價值。

下面要提到的就是木雕佛的運輸和保存了,木佛一般體格比較大,不便於攜帶不便於流通,運輸過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二個是難以保存,它的木質材質和彩繪都容易在保存過程中損壞。所以説一些新入的木佛買家在購買之前,首先要了解木佛保存的注意事項,木佛是不能像青銅佛像一樣買來之後扔到倉庫裏面兩三年不管的,木質材質導致它在過於潮濕的情況下發黴,在過於乾燥很容易發裂和掉彩,對木佛的價值影響非常大。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防蟲蛀,蟲蛀是木佛長時間保存的非常大的威脅。總之,木佛的保護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因為不懂怎樣去保存而造成木佛的二次傷害的話是非常可惜的。 

還它一個公正的位置

總體看來,目前木雕佛在大陸的市場地位普遍沒有真正地反映出木雕佛真正的收藏價值和藝術水準,而海外木雕佛市場雖然數量也不算多,但不定期的高潮卻能夠一定程度上刺激大陸市場。在這種刺激之下,大陸的木雕佛收藏群體也已經初步形成,但規模不足。據杜紀波介紹,現在的木雕佛收藏者雖然已經從原來只有大的博物館和集團公司的局面發展出了很多個人藏家,但是目前個人藏家水準參差不齊,雖然有很少數的專業藏家對於木雕佛研究已經非常專業,但是從整個藏家群體來看,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培養。這種藏家群體的培養,需要學術研究提供專業的學術資料指導市場才能讓藏家詳細和準確的了解木雕佛。另外,新入木雕佛市場的藏家還要了解木雕佛收藏所特有的保存方面的注意事項。這樣,在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關注木雕佛的情況下一步步穩紮穩打,大陸的木雕佛市場才能真正被點燃,而那些精美的木雕也就真正“抬頭做佛”了。

下一頁本屆“兩會”能為中國藝術帶來什麼上一頁潘天壽書畫作品的市場行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五期
· 中國玉器市場發展足跡貫述
· 于非闇點亮新春書畫市場
· 藝術品的微信行銷,能走多遠?
· 潘天壽書畫作品的市場行情
· 木雕佛市場何時能被“點燃”
· 本屆“兩會”能為中國藝術帶來什麼
· 古墨投資正逢其時
· 當代藝術話題系列報道(一)
· 任何人都不能以藝術的名義去犯罪
· 保利上市,一人升天雞犬可同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