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徒 説到藝術圈裏的比賽那是從來都不缺少的,但真要從這些名目繁多的比賽、頒獎當中找出幾個比較另類和奇葩的還真不太容易。想當初,由某藝術雜誌發起的“金棕櫚、金酸梅”頒獎,由於其評委的年輕化和集團化以及最終的獲獎藝術家作品的特殊性,曾一度被認可為是近些年來發生在藝術圈裏最為特殊和另類的藝術“比賽”。 這原本是一場關於“藝術話語權”爭奪的頒獎和評選,但最終的結果卻多少有些讓人啼笑皆非。年輕一代的“批評家”和“策展人”們在這場精心籌劃的比賽當中首先拒絕了以評委的身份列席,反而以更為激烈和高高在上的“觀察者”的身份參與其中,投票、辯論最後演化到爭吵。因為權力,讓原本一團和氣的藝術圈瞬間在這一奇葩比賽之後變得莫名激烈。“金酸梅”在評選之初就聲稱並非是“年度最差”藝術作品,既然如此,比賽所堅持的初衷——捍衛批評的獨立性——也就在這一聲明出來之後變得可有可無,而再度變成了只讚揚不批評的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 雙金比賽的尷尬落幕以及其背後所隱藏的年輕批評家急不可耐的上位心態也在賽後被眾人所指責,高成本所換取的低收益和獲獎藝術家的集體不到場都已是最好的説明。而後,藝術圈內再無此類“比賽”出現,轉而換成了充滿正能量的各色評獎。 如今,另一場蓄謀已久的另類比賽又將在藝術圈上演。這次的比賽與以往的任何評選以及頒獎都將不同,沒有評委,只有裁判,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比賽。公開或者半公開地説,“炸金花”已經成為當前藝術圈裏一種極為受追捧的遊戲,甚至很多藝術圈的從業者都很熱衷於此,週末也好,晚飯過後也罷,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除了談天説地、喝酒聊天之外,“炸金花”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當然,很多人還是願意將這一遊戲看作是“賭博”的一種,因為在遊戲規則和最初的設定上,“炸金花”是需要付出金錢的,而在其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賭資”可大可小。 就是這看似已成“賭博”性質的遊戲卻要在藝術圈裏搞一個“賭王”大賽。這樣的消息乍聽上去是那麼的不正經,但就是這樣的比賽卻在極短的時間裏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參與,有藝術家、有媒體人,當然也少不了一些策展人的加入。不過,這些參與者不出意外的還是會以年輕人居多,這也跟這類遊戲目前的受眾有關。 據了解,本次比賽將以收取報名費的方式來給最終的獲勝者頒發獎品和獎金,如此一來,越多人參與,最終的獎金的累計也就會越多。當然,只有獎金顯然是無法吸引足夠的參與者的,在發起人的介紹當中,獎項將不會只有這些。在已經確定的眾多贊助項目當中,藝術家的作品以及數家平面媒體的推廣版面都會以獎品的方式在比賽中出現,也就是説,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比賽者而言,最終拿到手裏的獎不會只是錢而已。 這是一場比賽而非賭博。這是本次比賽發起人給出的説法,“意在促進圈內各行業之間的交流”被確定為比賽的初衷,本著好玩而非炒作的心態在運作也就讓這場比賽少了很多功利性,多了許多遊戲性,這樣的比賽確實單純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