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2014年:那些不容錯過的開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8 18:38:21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編者按

2014年是農曆馬年,而馬作為12生肖當中原本就頗受歡迎的一個屬相也被傳統文化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當然,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等許多成語的存在也在時刻提醒著眾人,馬不僅僅只是一種動物,更是諸多美好未來的象徵。在如此多“好”的疊加之下,經歷了2013年市場慘澹的國內畫廊業,也更願意在馬年之初即能迎來一個“頭彩”。

畫廊的“頭彩”自然需要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和好的展覽來實現,於是乎,馬年剛過,很多醞釀已久的展覽便被排到了各個畫廊展覽計劃的首位。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各位就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來梳理一下那些已經開始或是即將上演的2014年畫廊開年展。

精心籌備不離學術定位軌跡

無數次失敗與成功的案例已經證明,一個成功的畫廊經營需要一個好的畫廊定位,這一定位既有明確的學術定位,更包含相對成熟的市場定位。在2013年年末的很多畫廊總結當中,經營狀況的不理想成為了一個普遍的存在,少數能夠在2013年的市場不利局面下仍能保持盈利的畫廊無一不是此行業中的佼佼者,而尋其成功經驗,合理的經營定位成為了出現在這些成功畫廊經營者話語當中最多的詞彙。

“跟風式”經營一直是業內不甚認同的經營方式,因為此類畫廊沒有一個長遠而明確的自我定位,只會單純地根據市場所反映出的一時喜好而選擇其經營的方向,沒有擔負起一個畫廊應有的市場責任和義務,只是投機取巧般地在市場交易當中“撈一票”,絲毫不會顧及藝術家的感受。更有甚者,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還會強制性地要求藝術家進行某一方向的創作,置藝術家的前途與未來于不顧。這樣的畫廊過去有很多,現在仍然存在,但其生命卻在一輪又一輪的市場淘汰中流失,最終很快消失在市場的洪流之中。

在如今競爭愈加激烈的行業環境當中,明確的經營定位的確立可以算是一個畫廊長期存在的先決條件。在此之後,如何籠絡藝術家和策展人,為藏家和觀眾奉上足夠優秀的展覽就只能是各憑本事了。而這些已經開始或是即將開始的馬年開年展,無論是畫廊自身的品牌效應還是參與其中的藝術家,無一不是人強馬壯之輩,吸引眼球和關注自然不在話下。

一場售賣一空的水墨表演

2014年1月18日,“象·外 —— 吳強行走日記”之“從北京·798到法國·克魯尼”展覽在北京太和藝術空間開幕。雖然在時間上,吳強的這次“行走日記”並未在馬年新春之後舉辦,但按照新曆計算,本次展覽又確實是北京太和藝術空間2014年的首個展覽。故此,雖在時間上並未真正符合“馬年開年展”這一主題,但因其展覽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展覽本身所産生的直接效果,我們仍舊將這一展覽放到了本文的討論當中。

之所以要強調吳強個展的特殊性,主要原因還在於本次展覽的主辦方——太和藝術空間對於本次展覽銷售方式的獨一無二。據太和藝術空間董事長賈廷鋒介紹,“在展覽籌備之初我就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將我所針對這個展覽的所有一切準備以及我的經營模式拿到陽光底下曬曬:1、所有展品明碼標價;2、小幅作品全部2萬一張(不含稅),大幅作品十萬一幅;3、任何人不還價;4、全部作品均出版在吳強個人畫冊裏,並附帶收藏證書;5、所售作品一年後退還,公司負責加價10%收回。相信這樣的做法沒有幾家畫廊敢這麼做,但我就是這麼做了,而且所有選擇買的人也都認同我的這種方式方法。”

在如此特殊的經營方式面前,吳強作品的銷售狀況又能否真的實現預期?據其工作人員介紹,其實作品在剛剛進入展覽實施期就已經全部售空了,而且也是嚴格按照上述介紹進行的交易。在展覽現場,記者也特意觀察了作品的標簽,發現確實所有的作品均已貼上了代表售出的紅色小點。為了更好地證實其真實性,記者特意半開玩笑地向畫廊工作人員詢問能否買上一張小的作品,但得到的答覆卻是“已經全部賣出去了”。

2013年國內藝術市場的熊市已成有目共睹的事實,即便其中有數朵小浪花如當代水墨的泛起,但多數畫廊和藝術機構的經營狀況仍舊捉襟見肘,而在如此的市場大環境之下,太和藝術空間卻在剛一進入2014年就用一個“銷售一空”的展覽驚艷了業界,如此上佳的表現不僅為畫廊自身在2014年首先贏得了一個滿堂彩,更讓人對於2014年的當代水墨市場充滿了信心和期望。

略顯尷尬的回顧展

徐震其人在2009年之後就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以徐震成立“沒頂公司”品牌開始,徐震與“沒頂公司”就融合為一體,徐震即“沒頂公司”,“沒頂公司”即為徐震。然而這樣的説法多數人都不會認同,因為如今的徐震仍舊會以個人的名義進行創作,但如果你看了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的“徐震:沒頂公司出品”回顧展之後仍舊不認同這樣的説法,那本人也實在不願與之爭辯什麼了。

同樣是在2014年的1月18日,“徐震:沒頂公司出品”徐震大型中期回顧展在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據策展人田霏雨介紹,“本次大型回顧展共由徐震各個創作時期的逾50件裝置、10件錄影、40件繪畫、拼貼和多件行為作品構成,而‘沒頂公司’則體現了徐震的獨一無二之處:將藝術實踐、策劃和推廣融于一身,綜合構造了其多元化的藝術生涯和在上海藝術領域的特殊地位。這種消解自我角色的創作方式是對當代藝術體系中的身份政治的反叛。自1997年徐震開始藝術創作至今,他的作品一直是集體力量的産物。”同時田霏雨也對展覽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認為“自新世紀之初,徐震在懷疑、行動、思考和不斷實踐中形成獨特的體系,造就了中國當代藝術迄今最具説服力和自省精神的一系列作品。我們期待向更多尚未熟知這位傑出藝術家的觀眾們介紹和展示他的重要創作。”

在如此眾多的讚美和認同語言當中不難看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雨對徐震以及“沒頂公司”的欣賞。當然,言語上的認同只是一方面,在展覽的呈現層面,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更是拿出了千余平米的空間進行所有作品的展示。但不知是基於何種考慮,原本應該採用時間順序進行設置的回顧展卻被策展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將這一時間順序打亂了,完全摸不著頭腦的參觀路線和永遠綴在身後沉默不語的“病號服”總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再加上徐震以及“沒頂公司”一直以來創作思路的神秘和“劍走偏鋒”,更是讓很多進入展場的觀眾陷入了重度迷茫當中,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更不知該如何觀看。或許,當一群又一群的參觀者出去之後,腦中唯一能留下的,可能只是一個又一個根本連不起來的片段和場內嘈雜的回音。

如果一場聲勢浩大外加花費巨大的回顧展留給觀看者的僅僅只有這些的話,那麼這樣的回顧展顯然不能算是成功的。當然,如果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雨將主持第19屆軍械庫藝術展“聚焦:中國”和徐震作為展區委任藝術家的消息加到一起的話,徐震這次的中期大型回顧展的最終結果也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藝術為公益而擁抱

相信在情人節的前一天,有很多人都親歷或者見證了一場別樣藝術活動的發生,那就是由今日美術館倡議推出的大型公益藝術項目“今日,我們擁抱13’14” ”。活動當晚,將近 200 位或認識或陌生的朋友參與了活動,以擁抱打破陌生的壁壘,加深情感的交流。當紅偶像、實力派唱將譚維維助陣了此次活動,並帶來自己的全新同名單曲《擁抱》(倫敦版)。現場譚維維深情演繹了歌曲,並參與到活動中,與來賓互動,一起擁抱,使音樂與藝術完美結合。她的新歌和她的擁抱,與“今日,我們擁抱”這一藝術項目相映成輝。此外,單簧管演奏家王弢、實力唱將吉傑等也低調來到活動現場,以自己的擁抱為今日美術館、為人們奉獻他們的暖意。

今年的情人節恰逢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今日美術館推出的“擁抱十三分十四秒”活動意義不僅在於讓相愛的人更好地感受到彼此的溫度,也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通過“擁抱”這種被藝術昇華的形式遠離世間的冷漠: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通過擁抱讓世間變得溫暖。據悉,此次活動是由今日美術館的開年大展“安娜·查睿福‘奇境’個展而延伸出的藝術項目。擁抱的人群集中在大型花裝置作品《LOVE》周圍,使展覽現場變身活動現場。“我的花是寫給未來一代的情書”是安娜對自己作品的詮釋。

雖然2014年今日美術館的開年大展為“安娜·查睿福‘奇境’個展”,但一個在情人節與元宵節前夜的擁抱卻將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無限度拉近,零距離親密接觸,在親情、友情、愛情的渲染之下,即便是陌生人之間厚厚的隔閡也被漸漸消融。我們總是在感嘆當代社會人情冷漠卻又無能為力,一場小小的藝術公益項目雖然不能將之真正冰融,但對於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而言,這已是一個最好的開始。據了解,今日美術館還將會在2014 年的春夏之際推出一系列以“愛”與“溫暖”為主題的活動,以延續這場初春的“擁抱”。

一場“蓄謀已久”的行為表演

説起目前國內的行為藝術家,有一個人是無法被忽略掉的,那就是何雲昌。已經從事行為藝術創作整整20年的何雲昌似乎總是喜歡跟自己過不去——每件作品他都傾盡全力,然後把自己弄到精疲力盡甚至是遍體鱗傷。但就是這些在外人看來略有些自我折磨傾向的作品呈現卻是何雲昌自己最為喜歡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弄個半死也挺好”。

就是這樣一個創作方式向來激烈外放的藝術家卻在近幾年逐漸轉向較為緩和的表達方式,從2012年的“草場地十世”開始,這種跡象正變得愈加明顯。

2014年3月22日,一件已經在何雲昌心中醞釀了長達五、六年之久的行為藝術作品將會在白盒子藝術中心實施。作為白盒子藝術中心2014年的開年大展,“何雲昌個展”至今仍舊如同這件“蓄謀已久”的行為藝術作品一樣神秘。密不外宣自然吊足胃口,尤其是在使出渾身解數四處探秘之後仍舊無果的境況下,人們的好奇之心也就變得更加不可控。但心中縱有百般不甘千般不願,此時能做的也唯有靜待大幕拉開面紗掀起的那一刻了。

馬年大展怎能缺了“馬”

既然2014年是農曆馬年,那麼在眾多的開幕大展當中又怎能少了與“馬”有關的展覽呢!在2014年的4月12日,集結了李津、劉慶和、阿海、武藝、呂鵬、伊瑞、賀祖斌、林躍平等8位水墨藝術家的“五官·八駿”聯展將會在草場地新水墨意象館開幕。此次展覽中,所有參展藝術家將均以“馬”為題材進行創作。屆時,40件以“馬”為主題的作品集中展現,必然會在新水墨意象館的展廳中為觀看者奉上一幅名副其實的“馬年景象”,如此值得期待的展覽又怎能輕易錯過呢?

據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劉思言介紹,展覽邀請了八位在當代水墨領域頗有建樹的藝術家參展,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並非簡單惰性地在水墨材質和媒介上翻陳出新,而是在水墨本體語言的內部進行深度探索與開拓。他們將對於自嘲、焦慮、享樂、慵懶、冷漠、頹廢等消極意志直面抒寫,實則是對當代生存環境和社會頑疾的世俗化關懷。這種關懷不再是傳統文人居高臨下的憐憫,而是置身其中的共同感受,顯然,後者“在場”的關懷更顯深刻與厚重。“五官·八駿”的初衷源於對當下中國水墨創作的集體性趨市場化,藝術價值和藝術主體的獨立精神正在日漸消逝的反思,展覽試圖以“五官”(五觀)——以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和社會擔當出發,“八駿”(八俊)——八位參展藝術家以駿馬為題材,為中國水墨的健康發展和未來走向提供良性發展和更多可能。

下一頁《功甫帖》到底在爭什麼?上一頁私人博物館怎能成集資黑洞?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四期
· “美麗道事件”的蝴蝶效應
· 看不懂的徐震,看不懂的沒頂出品
· 當代藝術難獲國家藝術基金青睞
· 私人博物館怎能成集資黑洞?
· 2014年:那些不容錯過的開年展
· 《功甫帖》到底在爭什麼?
· 資本的債怎能讓藝術去還?
· 玩轉唐卡收藏圈五步走
· 溥心畬書畫能否成為馬年“經濟適用股”?
· 馬年“話”馬 馬上有“財”
· 舟弦下指絕塵去 斫琴人夢徽韻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