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博物館的經營之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27 16:48:50 | 出版社: 《收藏·拍賣》雜誌

智巧經營 拓展國際合作

《收藏·拍賣》:國家博物館現在採用怎樣的機構設置?

陳履生:國家博物館現在有28個部門,直接與藏品和展覽有關的有藏品保管一部、藏品保管二部、文物科技保管部、展覽一部、展覽二部、展覽策劃與美術工作部、學術研究中心、綜合考古部、書畫藝術研究中心、藝術品鑒定中心。其中展覽一部、展覽二部和展覽策劃與美工工作部負責展覽工作。國家博物館是在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兩館基礎上組建而成,展覽一部在原歷史博物館的業務範圍之內,針對1840年之前的展覽;展覽二部負責原革命博物館的內容,針對1840年之後。現在48個展廳有相當一部分是臨時展覽,臨時展覽主要由展覽策劃與美工工作部管理。當然還會涉及和其他部門的合作,但主要由這三個部門牽頭。其他剩下的是社會教育宣傳部、蠟像館、經營與開發部等辦公科室和相關的業務部門。

《收藏·拍賣》:在開館後短短2年國家博物館已經呈現了十余個國際大展,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這些展覽是如何策劃的?

陳履生:西方大型的博物館,比如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品,可以展現多元的文化。西方的博物館有中國的藏品,但是中國的博物館沒有或很少外國的藏品,這其中有歷史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公眾不僅希望看到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以及各種歷史文物和藝術品,也希望看到外國的原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博加大了國際合作的步伐,引進展覽,讓更多外國的經典藝術品、歷史文物能夠到中國展出,讓中國的公眾不出國門就能了解世界文化。外國展覽都是基於國際間合作的可能性和雙方需求選定的。這其中涉及許多問題,是否有能力與外國溝通合作、硬體水準、展覽水準、展品維護能力、公共教育能力,甚至觀眾都是考量的指標。當然能夠展出這麼多的展覽也是對國博的一種肯定。

  這些展覽有一定的邏輯性,比如國博和義大利文化遺産活動部文物管理與開發司的5年合作項目,就是依據義大利文化的發展史來設計佈局。2012年首先推出的“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今年即將推出的“羅馬與巴洛克藝術”,最後一年是義大利的設計藝術展,通過5年5個展覽完整呈現義大利藝術的發展史。至於其他展覽,比如2011年德國的“啟蒙的藝術”,2012年與英國合作的“瓷之韻——大英博物館、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瓷器精品展”,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的“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彼此之間可能沒有邏輯的關聯性,但都是基於選取國外展品精粹和展現文化多樣性的考量。外國展覽走進來的同時,國博的展覽也走出去,比如去年在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的“味蕾的誘惑”展,就體現了國家的文化交往高度。

基金會模式能否彌補博物館財力不足仍需觀望

《收藏·拍賣》:2011年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正式成立,現在基金會運營得如何?

陳履生:國際上的大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基金會,比如索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等。國博的基金會主要是希望吸納社會資金用於資助國家博物館建設、藏品的徵集、文化的保護、展覽、研究、開發和其他公益性文化活動。基金會有來自國內和國外的捐款,最近收到一筆由陳之佛長子捐獻的一百萬獎金,國博為此建立了一個獎勵青年美術史論家的獎學金計劃,即將要發佈公告,開始評選本年度獲獎者和頒發獎金。基金會也會利用部分資金去推動國博的收藏和研究,各項工作都在進行之中。

具體資金的使用是由理事會來決定的,由理事會議討論和決策年度工作,理事也會提出各項建議。基金會與國博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我們會在國博的一些環節中利用基金會進行溝通,有些是需要基金會出面的,我們就讓基金會出面;有些需要國博出面的,就由國博出面。總體來説,國博基金會是服務於國博的學術、研究、展覽工作,依託性和依賴性以及互補性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

《收藏·拍賣》:現在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陳履生:客觀來説,離預期還有距離。基金會雖然在國外普遍存在,但是在國內還是一個新的探索模式,大家對於國博基金會並不是很了解,同時目前大的經濟形勢也不樂觀,國博基金會則是剛剛開始,因此在資金方面還沒有達到理想程度。原本構想基金會可以對國博的運營産生推動,但是目前作用還沒有彰顯,原本希望如果基金會很強大的話,可以贊助部分學術性展覽,用基金會的名義舉辦一些活動,未來可能會達到。為此國博也在積極努力,主要是擴大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包括製作基金會的廣告,另外也通過一些活動來擴大社會影響,基金會必須要有社會影響力,才可能吸引更多資金的加入,這是一個成正比的關係。

文創作品是宣傳博物館形象的重要途徑

《收藏·拍賣》:除了基金會,藝術(文化)衍生品也是現行博物館非常時髦的經營項目,國家博物館有關注嗎?

陳履生:國博很早就對文創産業投入關注,傳統的博物館注重圖錄和書籍出版,而現在的博物館則更加全面發展,擴充自己的影響力。國內有許多博物館對於文創産品的研發不夠重視,而國博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開館的時候就已經成立了文化産業發展與管理中心,最近機構調整,藝術衍生品改由經營與開發部負責。現在國博的産品有高倣精品、貴金屬、陶瓷器、琺瑯製品、服飾裝飾、創意郵品、文具用品、玻璃製品、電子優品、兒童用品、臨展紀念、生活隨行等幾個大類,屢獲殊榮。這些産品的研發都是基於國博自身的藏品,有一些是我們提供設計方案給廠家製作,也有廠家提供方案供國博選擇,另外也有一些是代為開發的複製品等等。

《收藏·拍賣》:目前銷售情況如何?

陳履生:中等偏下,問題主要是購買力不足。國博開發的産品高中低檔都有,但大部分售出的以偏低檔為主。在博物館買東西,跟公眾的文化素質和消費習慣是有關係的。在日本以及一些歐洲的博物館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出售各種各樣的明信片,明信片賣的非常好,因為幾代人都有寫明信片、收藏明信片的傳統,中國沒有這個傳統,我們賣明信片根本賣不掉,這是一個消費習慣的問題。但是國博不會因此停止研發,博物館商品承擔著傳達博物館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館商店可以買到的簡介、圖錄,明信片或者相關紀念品,都直觀地反映該館的資訊,包括哪些是最著名的館藏,有哪些正在展出的展覽一目了然。這些商品代替了館內的解説,是博物館提供的另外一種服務。博物館有很多知識要傳達,這也是一種傳播方式。這些商品附帶的博物館資訊,實質是博物館教育的轉化。

網路平臺不僅服務大眾也有利於推動未來合作

《收藏·拍賣》:國家博物館對新媒體的投入力度很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決定?

陳履生:國家博物館從新館開館以前就開始謀篇佈局,對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利用曾多次討論,因為我們現在把為公眾服務作為是四個立館原則之一,即“服務立館”。服務是多方面的,不僅是把衛生間做好,這些是淺層面的,更重要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路和導覽服務,這些都是直接服務於公眾。尤其是近些年來微網志、微信這些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國家博物館是走在前列的。國博的微網志粉絲量有幾百萬,超過了一個大型紙質媒體的宣傳力度。而且在官方網站上推出了一些主題性內容,比如英國V&A博物館的互動展示藏品的專門網頁,這些都極大地吸引了愛好者和網友的關注。一個展覽,尤其是對外合作的展覽,檔期通常非常有限,長不過一年,短則一、兩個月,展覽結束後,相關資訊只剩下畫冊,但是畫冊的傳播範圍非常有限。例如,印刷三千本畫冊,可能就只有三千個受眾,更多的畫冊往往被束之高閣,但是語音導覽系統就改變了這種現狀,變成一個沒有邊界、不受時空限制的博物館展覽體系。雖然現在展覽結束了,但只要打開國博的公眾服務平臺,仍然能看到當時展出的作品,能夠聽到展品的介紹,還有中英文介紹,這些資訊具有永久性,它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束縛,使得國博對公眾的展覽服務遠遠突破了原有博物館的概念。這也是國博為公眾服務中,利用新技術新手段來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和教育影響力。

  《收藏·拍賣》: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相關設置嗎?

陳履生:總體來説,國博已經構建了全方位立體的資訊網路。我們現在正在開發一種最新的導覽系統,參觀者到達博物館區域後,手機會自動接收訊息告訴你要看哪件展品、展品的位置在哪、這個區域有哪幾件重點展品,還會有相關的語音導覽。這個服務基於wifi信號,因此即使觀眾量很大也不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另外國博官方網站現在有七種語言,除了中文之外,還有英文、日文、韓文、義大利文、法文、德文,正在做俄文和西班牙文版本,這在國內沒有一家博物館可以做到。也是國博走向國際化道路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這七種語言的網站出來之後,獲得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同時隨著我們國際間交往的加大,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網頁不同的不只是語言,內容也會根據語言的不同有所側重,雖然國博舉辦的每一個展覽都會有介紹,但會重點推出跟該語言國家合作或者有關聯的展覽,比如德文版網站會重點推出“啟蒙的藝術”展覽的相關內容,包括後續的報道。這些側重點包括針對該國家的藏品、或者該國藝術家的作品,也包括一些可以推動之後相互合作交往的重點展示,因此內容也不盡相同,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更好地輸出中國的價值觀,也為了更好地開展博物館的業務工作。當然業務工作的推廣和宣傳無疑也會推出中國文化價值觀,這是有關聯性的,但最重要的是推動國家博物館業務工作自身,比如展覽、研究、公共教育及各方面服務。圖注: “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現場海報國家博物館研發的衍生品 “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期間通過微信平臺與觀眾互動及提供導覽服務。

國家博物館陳履生副館長

 

“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期間通過微信平臺與觀眾互動及提供導覽服務

(採訪:王金坪 編輯:蒙麗詩圖:國家博物館)

下一頁線上線下的合作與博弈上一頁博物館不是藝術品倉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第1308期
· 博物館不是藝術品倉庫
· 博物館的經營之道
· 正方形的輕逸:攝影大師的跨界之旅
· 長沙窯隨筆之雙魚榼
· “丹青聖手”羅星橋
· FBI藝術犯罪組創始人:羅伯特·惠特曼
· 從少勵畫廊折射的香港畫廊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