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嶺南藝壇,廣州、桂林為兩省藝術家集聚的要區。嘉慶、道光年間的桂林畫家羅辰,是遊走于嶺東西的一位書畫大家。 羅辰的父親羅存理也位是名重一時的畫家,字神谷,號梓園,平素衣冠古樸,喜談吐納之術。山水法巨然,縱橫馳驟,喜作窮岩絕壑,灌木叢莽,齊名于當世名家陳老蓮、黃癭瓢、羅兩峰諸人。梓園一生好遊,自署“五嶽遊人”,挾繪事遊京洛間,又歷湖北、江浙各地。晚年寓湖南,湘人爭相延請設館授徒。羅辰女公子杏初(1803~1880年之後),號瓊仙女史。稱“工詩畫,有家法,蜂、蝶、蟬、雀尤精。所作多署其父名,為時珍重。”羅辰妻查瑤溪亦擅詩畫。一門三代,均有畫名於時,《粵西畫識》立傳。 羅辰(1770—1844),字星橋,別號羅浮山人。幼年隨父萍蹤浪跡,好讀書且尤喜馳馬試劍。文試未中,改試武生,作《從軍賦》,嘉慶二年(1797)赴湖北投戎行,未敘功而返。之後,星橋為人幕客,時時優遊山水,吟詩作畫。曾營建有芙蓉池館,築涵碧小樓。大約嘉慶二十五年之後,直到道光十三年前後,羅辰大多時間寓居廣州,週游官客之間,或不時出旅山水勝地,曾遊羅浮山,歸繪《朱明洞天圖》,作有《珠江柳枝詞》、《東湖》等紀咏之作。 芙蓉池館是羅辰苦心孤詣的園林精品,久已殘毀,蹤跡全無。所幸《芙蓉池館詩草》卷端存“芙蓉池館圖”一幀可見真切(圖1)。此處為榕湖南岸舊地,與大榕樹遙遙相對。嘉慶、道光年間,周圍一帶水面十畝許。芙蓉池館,“前揖群岫,後枕清溪”。園內一池澄湖,荷花滿目。當夏秋之際,漂紅浮翠,香遠溢清。深秋冷風乍起,秋雨驟來,又得“留得殘荷葉雨聲”之境。湖中一襲小徑,將水面分為兩半,館之東南角,是一間帶花架的涼亭。西南角小屋兩楹。循徑過一單石板橋,拾級而上,左有小樓掩映綠樹叢中,右為垂柳低拂碧水。園西北角有字型回廊,館內的建築名涵碧樓,為重檐歇山頂式二層樓房,北接坡埠,南臨碧水,樓上寬敞高軒,四面通透,登臨憑眺,佳景愉目無過於此。羅辰《涵碧樓賦》説:“作小樓一間,繞以臺榭,用供憑眺。每當風日清美,軒牖洞開,山翠湖光,撲襟染袖,令人應接不暇,遂顏其樓曰涵碧。”許懿林《松石書屋集》有《芙蓉池館訪羅星橋先生》詩説:“跨蝶歸來已白頭,芙蓉門巷鎖深幽。沿堤但遣花迎客,一路扶人上小樓。” 旅寓廣州時期,羅辰入兩廣總督阮元幕府。阮元道光六年(1826)作《芙蓉池館詩敘》記載主賓道光三年結緣的經過: 道光癸未,觀兵西粵,訪芙蓉池館。頗治亭榭林花,鑿山股泉,仿佛城南韋杜。問主人,則泛掉蒼梧。遣信,期會于西江之舟中。相視而笑,欣然恨相見之晚。遂維舟,同返仙城。 主賓之間關係融洽。閒暇無事之時,主人阮元、客卿羅辰以及“二三賓佐,彈棋讀畫,説鬼談諧,備極詼諧”之致。阮元曾親自為星橋刪定詩作,輯刻為《芙蓉池館詩草》。之後,李鴻賓(1767-1846)接任兩廣總督,羅辰繼續在李幕,直到返歸故鄉。 星橋詩書畫兼擅,山水工於佈置,花卉墨竹,並臻逸致。見於題咏的有臨桂商書浚《仲穆以星橋山人墨竹索題,因成一律》詩云:“縹渺茶煙隔院輕,湘簾不卷簟紋平。斜陽四壁影先到,秋雨一燈寒有聲。風骨如何同我瘦,軒窗都愛此君清。涼風吹透闌幹曲,翠袖娉婷倚不成。”(《存恕堂遺稿》)。許懿林《題星橋墨梅冊子為一琴作》有“星橋前身梅花侶,手折梅花入毫楮。君自畫梅梅點頭,我到問梅梅欲語”之句。他自己的《芙蓉池館詩草》涉及書畫的十之三四。略略錄題就有:《吳門一亭索畫,以壺山桃花圖贈之》、《題禦琴獨坐圖》、《為王千波作華麓躬耕圖並題》、《題瀟湘舊雨圖並序》、《題侯麓姊丈桐陰讀易圖》、《題李佩之水部觀源圖並畫》、《蓮龕方伯命畫香橙小冊並題》、《寫梅寄西川戴思訓孝廉並係以詩》、《題唐荔園卷子》、《畫牡丹為阮蕓臺宮保壽》、《題阮蕓臺宮保差別圖》、《題朱小香少府修篁把卷圖》、《題畫》、《題陳丹崖桂舫圖》、《題李園卷子》、《題胡嵩嶠孝廉山外山山館圖》、《為友人畫梅》,等等。贈詩、贈畫、題識,不一而足,可見星橋生涯無時不在畫中游。 芙蓉池館是羅辰苦心孤詣的園林精品,久已殘毀,蹤跡全無。所幸《芙蓉池館詩草》卷端存“芙蓉池館圖”一幀可見真切 羅辰彩墨山水扇面 (文、圖:劉漢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