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開創藝術新境界 《收藏·拍賣》:Google藝術項目是現在世界上最矚目的虛擬博物館項目,當初是怎麼開始的?(圖2) Amit Sood:Google藝術計劃是Google文化研究所進行的眾多項目之一。整個藝術計劃一開始是我和其他三位同事一起想到的,希望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接觸和了解藝術。我本人非常熱愛藝術,但由於以前生活在印度,無法親自訪問這些著名的博物館,只能通過相關書籍了解它們。因此,這個項目始於我的親身經歷和願望,希望將藝術帶給更多的人。在Google,員工享有20%自由支配的時間,於是, 我們利用這20%的時間啟動了該項目,採用了Picasa、App Engine和室內全景技術等Google産品技術,經歷了一年半的研發後,第一版“藝術計劃”于2011年2月1日正式發佈,囊括了來自9個國家的17個博物館,包括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法國凡爾賽宮、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共1000幅圖片,並且幾乎都是西方大師的畫作。2012年4月推出第二版“藝術計劃”,拓展至超過3萬件文物典藏,除了收錄151家文化機構的高像素藝術精品外,亦囊括了全球46家博物館的室內實景。後來,小組原班人馬中有部分人員繼續從事這一項目,此外Google其他優秀工程師,比如街景團隊和Picasa團隊,還有博物館的專家也會在不同階段加入進來,藝術計劃還得到Google文化研究所的資助。我們一直在不斷擴大藝術計劃的覆蓋範圍,截至目前,這一計劃吸引了超過全球40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加入,收錄了超過4萬件藝術精品。 谷歌室內全景小推車 《收藏·拍賣》:合作的博物館是如何挑選的? Amit Sood:合作的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有一些是以前曾經合作過的,有一些則是因為這個項目而結緣。Google藝術計劃向全球所有博物館和藝術機構開放,主要取決於他們的意願,只要有興趣,都可以線上申請加入。在未來我們希望添加更多的博物館,但是我們並不會評判哪些博物館或藝術作品是最經典或者最重要的,必須加入這個項目,而是希望盡可能涵蓋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博物館,這樣就能展現更加豐富的面貌。 《收藏·拍賣》:您覺得它們為什麼會加入Google藝術計劃? Amit Sood:合作的藝術機構與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也非常欣賞Google藝術計劃這個公共線上分享平臺。藝術計劃可以幫助博物館向全球觀眾推廣他們的作品。這裡指的不止是博物館的明星藏品,也包括一些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長期陳列的作品,得以以另一種方式對公眾開放。在Google和博物館的共同努力之下,藝術計劃旨在激勵更多的人發掘他們對藝術的熱情,以新的方式參與藝術活動,並最終走進博物館,去親身體驗那些藝術作品所帶來的震撼。 Google藝術項目版面,圖為荷蘭梵谷美術館 數字技術幫助探索博物館秘境 《收藏·拍賣》:可以談談Google藝術計劃使用到的技術嗎? (圖3) Amit Sood:藝術項目網站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虛擬博物館之旅,通過使用室內全景技術,讓人們能夠像利用Google地圖中的街景漫步城市街頭一樣,來虛擬遊歷博物館的展廳。這裡使用到的是室內全景技術(Street View),通過對精選的美術館內部環境進行360度全方位拍攝,當這些圖像完美地結合起來,便可讓參觀者順暢瀏覽博物館內超過數百個展廳的內部景象。另外,每一個博物館中,有特色的藝術品都被標注特定的經度和緯度,用戶可以點擊有關藝術品圖像以獲取更多詳情,在這就涉及到了網站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藝術作品的“微景觀”。這裡使用了Picasa技術來傳遞高解析度的圖像,用戶可以通過放大圖像極細微地觀察藝術作品的細節,亦可通過Google學術搜索(Google Scholar), Google文檔(Google Docs)和YouTube視頻網站了解更多關於藝術品的資訊。 一些博物館會挑選部分藏品,通過超高解析度或10億像素(gigapixel)的圖像拍攝技術,拍攝數位圖像,令作品的精彩細節得以重現。這些圖像的解析度極高,每幅都包含約70億個像素,也就是比一般的數位相機清晰1000倍。為了達到如此高的解析度,Google團隊人員需要使用了專業攝像頭、電腦系統及multisyncronise movement units進行拍攝,再利用Picasa技術整合上千張零散的圖像。這樣藝術作品都被分散成零散的小圖像元件,以達到高水準的解析度,並能夠快速地進行縮放。所有的藝術作品在這裡都可以量化為一個單位——像素,再加上度身定造的縮放檢視器,藝術愛好者可以探索到一些他們以往從未注意過的細節。觀眾即使用肉眼都能仔細研究作品繪畫風格和光澤等細微的細節,比如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作品《商人格喬治·吉塞肖像》(The Merchant Georg Gisze)中的拉丁對句,又或在伊萬諾夫(Ivanov)的作品《耶穌向群眾顯靈》(The Apparition of Christ to the People)中躲于樹後的人。這些細節在任何一本普通的畫冊中都不可能看到,更別説是短時間站立在原作面前。 這些是Google藝術計劃主要會用到的技術,因此對合作的博物館來説,與Google的合作有三種形式:一、由博物館提供高清圖片和相關數據,Google負責製作上傳;二、利用全景圖(Street View)小推車對展廳進行全景圖像採集;還有通過“十億像素”(gigapixel)技術拍攝製作70億像素超高清圖片。不管哪種形式的合作,雙方均不涉及任何費用支出,但後兩種模式需要Google派遣專業人員到現場操作。 《收藏·拍賣》:在工作的過程中有遇過什麼困難? Amit Sood:每次拍攝時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室內拍攝不同於室外有充足的光源,在博物館內展示的作品出於保護原因,大多有不同亮度的照明光,有的是白光,有的是黃光,有的光線很亮,有的光線很暗,這對拍攝有無可避免的影響,拍攝人員必須小心謹慎評估,找到最好的拍攝角度並在作品四週做適當的調整。同時,每一幅經典作品的拍攝都很費時,所以其實製作高清圖片是一項耗時的工作。不過我們會努力克服這些困難,在最大程度上為用戶呈現出好的視覺效果。某些特定的藝術品和合作機構要使用到的技術,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左右。我們的願望是,利用現有的全部技術,盡可能展示更多的藝術作品。我們將試著擴大技術的使用範圍,以便隨著藝術計劃的持續發展,在未來收錄更多的藝術作品,與更多藝術機構合作進行合作。 《收藏·拍賣》:藝術計劃實踐了共用原則,但也涉及知識版權問題,項目怎樣平衡共用和版權之間的矛盾? Amit Sood:關於版權問題,Google藝術計劃和博物館保持著緊密的合作以保護藝術品的版權。在藝術計劃網站上展示的藝術品的高分辨圖片所有權歸博物館所有,它們是被全世界的版權法律所保護的。而通過Google室內全景技術拍攝到的圖片所有權則歸Google。 新南威爾士藝術美術館版面 數字空間拓展實體博物館的社會終身教育功能 《收藏·拍賣》:博物館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早在Google藝術計劃之前,許多博物館以及開始了線上數據庫的構建,那麼Google藝術計劃有什麼魅力吸引這些博物館再參與到該計劃中來? Amit Sood:Google藝術計劃是一個全球的平臺,為世界各地用戶提供了線上欣賞藝術的體驗。藝術計劃擁有全球250多家藝術機構的40000多幅作品,不僅數量眾多,並且種類豐富。不同於博物館自己建立的數據庫,資訊分散在單獨網頁,比如想同時搜尋英國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的藝術作品,就要打開多個網頁,並且不能對比,Google藝術計劃更像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合集,在這裡不僅可以同時找到各大博物館,還可以通過超高解析度圖片、實景博物館、線上個人博物館等多種形式瀏覽,獲得獨特的體驗。同時,使用者通過登錄Google帳戶,可以建立屬於個人的藝術珍藏庫。這在以前是不可想的,即使現在博物館對公眾全面開放,但是真正能擁有自己的收藏只有少數收藏家,更別説是一些頂級的藝術作品。當然購買畫冊也是一種擁有的方式,但是作品的細節並不一定能在畫冊中顯現,但是在Google藝術計劃中就展露無遺。另外,使用整合的Goo.gl URL shortener,用戶還可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網路服務,與朋友、家人或學習小組成員分享他們的藝術項目體驗及個人藝術珍藏。相對於以搜索和介紹為主的自主經營的網上數據庫,Google藝術項目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後續服務。《收藏·拍賣》:未來有什麼計劃嗎? Amit Sood:未來,隨著Google藝術計劃持續發展,我們將繼續探索發掘不同的藝術作品和合作藝術機構。除了將觸角延伸到更多國家和博物館外,我們同時也考慮增設實驗專區,展示藝術家們如何使用新興科技展示他們的藝術品。另外,我們正在將藝術計劃和講故事的平臺融合,以便博物館可以創建自己的線上展覽。它可以描述和解釋博物館放在藝術計劃平臺上的作品,也可以是實體博物館正在舉辦的展覽。Google藝術計劃的願景是,可以讓實體博物館中的臨時性和永久性的展覽都可以在任何時間線上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