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對於經驗的懷疑——展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2 14:16:05 | 出版社: 《當代藝術》雜誌

當代雕塑外延的範圍越來越大,也使得其從屬的空間藝術的概念越來越寬。展望的創作以一種具有雕塑形式特徵的藝術實踐將裝置、影像以及多媒材綜合呈現,對傳統的時間性和空間概念提出了挑戰。《無所遁形》是展望在長征空間給予觀眾又一次新的經驗體驗。展望試圖打破平視的觀感,從雕塑概念出發以全方位視角重新審視微觀物質之間的角度、距離、比例等問題,以作品的實際形態和概念空間來探討物質的“有形”與“無形”。

在《無所遁形》和《我的宇宙》兩個展覽中,藝術家呈現了一種共通的觀念維度,《無所遁形》在引申中延續著《我的宇宙》。宇宙的是否“永恒”與物質的“有形”與“無形”都是在探討個體在時間、空間範圍的存在,也許是出於一種對定論的懷疑,展望在媒介的選擇上也有追究的懷疑,“人類發明瞭不銹鋼,為什麼叫‘不銹鋼’,因為我們期待我們發明的是一種永遠不會生銹的物質,永遠不生銹也就是永恒,但誰知道這是不是人類的一廂情願呢?因為‘不銹鋼是否真的永遠不生銹’這個人們常常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現今無法得到驗證的,所以説只有理論上的永恒才是永恒,假想中的永恒才是永恒。”

“世間萬物都是有形的,或都以形的形式存在。對於形,並非你不想它就不存在,如同收不回你的慾望。消失,沉寂,歸隱,寂滅,空靈,都不能徹底消滅形的存在。凡存在過的皆無所遁形”。《石隱》是《無所遁形》展覽中的新作品,這件作品是一個人造水晶鑄成的石頭被重新契合在原本的材質中試圖使這個形式消失,但在燈光反射中原本石頭的造型卻得以還原。無論自然石塊、還是人造水晶石塊,都是自然之形的再凝固,被破壞後積攢的能量重被釋放,“形”被重新組合,無形中有形,有形中又無形,這也佐證著展望“反形式”的無限可能。

《無所遁形》是展覽的主題,也是一件作品,這件作品是一束光,貫穿展覽的兩個空間。當我們身處在黑暗的展覽空間裏面,我們會覺得有種冷靜的“空”,什麼都沒有,但如果凝神審視,我們會看到通過這束光空氣中的粉塵漂浮于四週,所以,其實這個空間還是有東西的,並不是一個空,而且我們所觀察到的這些東西,實際上我們自身也身在其中的。當沒有光的時候,這些物質就看不見了,有光就好像變成了你在觀看,但其實你仍然是置身其中的。當你認真觀察那些物質的時候,他們能夠讓你安靜下來,能夠返過來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空間。

無所遁形,事物原本都存在。

下一頁從雕塑拓展開來的當代藝術——瞿廣慈上一頁實踐的無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匯》1月刊
· 成為“藝術家”
· 齊鵬,從量變到質變
· 態度、觀念、抉擇、無法回避的記憶
· 零藝術中心返璞歸真的期許
· 冷靜背後的挖掘
· 實踐的無限
· 對於經驗的懷疑——展望
· 從雕塑拓展開來的當代藝術——瞿廣慈
· 真實的可能性——向京
· 亞歷山大•考爾德:躍動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