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真實的可能性——向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2 14:06:58 | 出版社: 《當代藝術》雜誌

雕塑的目的不是把觀眾置於一種混亂不堪的狀況中去注視物體三維的、立體的外表,它竭盡全力形成它自己的觀念,清晰、有條理的觀念,從而帶來立體形式之外更多的可能性。雕塑超越了繪畫中的平面視覺效果,以豐富的高低起伏、建立起可觀可想像的空間感,給人以視覺與觸覺、三度空間的藝術形式。

對向京來説,喜歡用雕塑為媒介來表達藝術語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雕塑實際的體量有條件製造真實的空間,它和觀者發生了實際性的關係。而雕塑的作品和作品之間,也能營造出一種實際的情境。雕塑的真實尺寸,向京認為也是可以利用的一點,“比如你改變了雕塑的尺寸,小的或大的,它會為觀者造成情境和心理性的感受變化,這也是雕塑比較大的優勢,也是我有點喜歡它的原因。”

藝術家通過作品想問題,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向京也完成了自我昇華的過程。人活於世,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生發,如同創作需要的材料,有的部分轉換成作品,問題很多,不斷地生發,許多問題不過時過境遷不再成為問題,而還有一些,於時間的經緯裏逐漸飄散了。她認為這跟人的成長一樣,小時候不明白很多問題,窮追不捨,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問題便不成為問題了,但同時,更多的問題撲面而來,又不得不去應接它,人在這種過程迴圈中長大了,在這種前提下,也構成了向京的表達。“目前對我來説,從好的角度上來説,雕塑的概念就是在被慢慢地延展,它變得更寬泛,像我現在手上做的這點活,可能有一天會變成化石、標本了,就像物種被淘汰一樣,有一天由於雕塑的限制,它不再需要具備所謂的純粹性,這也是自然而然的。在當下,我認為媒介只是媒介,藝術表達應該是無障礙無疆界的,同樣,在這樣一種概念裏邊,如果你擴展了雕塑的邊緣和範圍,我覺得是好事。” 雕塑之於當代之概念,正如它本身為創造者、觀者所帶來的體驗那般,空間感、距離感、內心情緒被無限擴張。而創作者最後完成的不僅僅是作品,而是對於生命經驗、事物認知的真實體現,也是自我精神意志與形式、觀念的對話。

下一頁亞歷山大•考爾德:躍動的雕塑上一頁從雕塑拓展開來的當代藝術——瞿廣慈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匯》1月刊
· 成為“藝術家”
· 齊鵬,從量變到質變
· 態度、觀念、抉擇、無法回避的記憶
· 零藝術中心返璞歸真的期許
· 冷靜背後的挖掘
· 實踐的無限
· 對於經驗的懷疑——展望
· 從雕塑拓展開來的當代藝術——瞿廣慈
· 真實的可能性——向京
· 亞歷山大•考爾德:躍動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