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施慧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3 10:34:54 | 出版社: 《美術文獻》雜誌

訪談人:江梅、施慧  時間:2008年3月 DATE:2008.3

施慧個照

江梅(以下簡稱“江”):你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用麻、棉線、紙漿等比較柔性、自然的材料做的,選擇某種材料其實也表明瞭一種趣味和態度,你覺得這些材料對你的藝術表達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施慧(以下簡稱“施”): 我曾經下放農村8年,大自然中的許多元素對我都有一種特殊的記憶和情節。1992年春,我和幾位朋友又去富陽農村,這次行程對我意義很大。我們看到了農民的家庭造紙作坊,他們用竹篾撈紙漿,紙漿附著在竹篾上就變成了紙,這激發了我的興趣,紙漿有這樣神奇的力量! 我當即就向農民買了一袋回來。回家後我用傳統的竹制蒼蠅拍順勢組合起一個半圓,在上面繞上網狀的線,然後澆上紙漿。那薄膜般的紙漿將線的軌跡包藏了起來,再繞一層,再澆一層,在柔性的白色外表下,慢慢呈現出了一個充實的形體,潔白卻凝重。紙漿和竹、網狀纖維融合在一起時那種“百感交集”的語言,那種視覺和觸覺上豐富的肌理以及材質的淡定和素樸,使我感動。它就是我要尋找的那種感覺、那種狀態。這個時候我覺得任何附加的文字、色彩都不需要了。我對這種材料和語言本身的認同已經包含了我的藝術觀,也包含了我作為一個東方人的視覺審美。

1  2  


下一頁余友涵的繪畫上一頁梁銓自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美術文獻第80期
· 梁銓自述
· 施慧訪談
· 余友涵的繪畫
· 西蒙·弗蘭克斯訪談
· 冷軍 真實的行為
· 敘事,暗喻與逸出——趙崢嶸的繪畫與視覺生成
· 中心與周邊——譚平藝術的哲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