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他的“與日同行” 在社會大分工日趨細化的當下,藝術似乎與政治毫無關係,李邦耀的畫作無關政治,但是卻離不開政治,不管是經濟的政治還是家庭的政治都能在他的畫作中尋到蛛絲馬跡,這可能是那個年代畫家的通性,有些元素已經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中,影響著他們的思考,參與到他們的創作中,這種極富感染力和生動性的情感因子是新一輩藝術家無法捕捉的。 如今的中國藝壇,百花齊放,多樣性的創作層出不窮,藝術家們個體鮮活地遊走在公眾和市場的視線之下。李邦耀創作的那些縮影成為時代發展的符號,鐫刻了屬於一個年代的物質層次和消費精神,如果你想把他劃歸在那個年代,那你就又錯了。一個不斷思考的人,處於新的時代,必然又會創造出新的産品來表達他的探索,因為思考的人是停不下來的。一直以來關注物品背後所體現的價值觀問題,《物種起源》和《看圖識字》的創作是這樣,《室內》和《擺設》的創作也是這樣。《室內》系列的創作,畫家告別了單一性的審美,畫中開始出現多元的消費品,室內裝修風格的差異和選材不同,刻畫出不同質的生活空間,這些形象的刻畫一方面展露了新時期國人消費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又給人思考的空間,想像房屋主人的價值欣賞,他們是否會停留在對奢華生活的盲目迷戀和崇拜上。 到近兩年李邦耀的作品跳出了平面畫布的藩籬,裝置材料和新媒材也紛紛加入了他的藝術模式中,一切都為了更好地揭示他心中所想的“真相”,去詩意地、去趣味性地挑戰人們的視覺。現在的李邦耀潛心於去年開始的立體作品,而且不斷地摸索中,他越發覺得立體作品能將自己的情感體現得更好,更強烈。他的作品《第12個五年計劃》裏營造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現實迷幻感,他試圖使用二維與三維空間相結合的方法,將單個物品的功能性和空間性抽取出來,於是整體空間性被部分消解為徘徊在二維與三維之間的維度,令在場“物”的存在概念削弱,實用價值遭到質疑,旨在探討“物”在家庭等個人系統中的現實語境及意義。在此作品的製作過程中,他得到了不同於以往的認知和強烈感受。 昔日的波普藝術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未曾褪色,一如畫家手中的筆,沉默著卻是世間最能説會道的武器。李邦耀不緊不慢地融入在時代裏,將觀點鮮明于作品中,思考社會的發展,思考人們所處的環境,思考個人的創作。將最初的物化想像轉變到而今的空間想像,可以看到畫家在循序漸進中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卻從未放緩過思考的步伐,藝術的熱情在時代的起伏和轉變中絲毫未受影響,他還是那個他,單純地熱愛畫畫,卻也不再是那個一心懵懂欲為藝術家的青年,只是善始善終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用畫筆勾勒出每一個能喚起觀者共鳴標識的藝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