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李邦耀,在思考裏修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5 15:56:07 | 出版社: 《亞洲藝術》雜誌

《重新看圖識字2006 1號、2號、3號、4號》4聯 各150×94cm 布上丙烯

對於80年代成長起來藝術家,他們的創作和生活大多離不開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影子,為了響應黨的“上山下鄉”政策,他們以“知青”的身份加入到田間,在當時被稱為“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期間醞釀了一批帶有豐富個人感受的藝術家。

談到自己“下鄉”的經歷時,李邦耀顯得很懷念,天性爽朗的性格使得他在農村和青年們迅速打成一片,大夥甚至開玩笑地要把他選為隊長。兩年的農村生活中,李邦耀幹的最多的是農活,大多數的活他都上手去做,積極地參與其中,但是因為不屬於當地的主要勞動力,所以他的公分總是會比旁人低,當時用來評判青年勞動力合格的標準是10分,在加倍的努力下他將自己的公分由6分提升到了8分。農村的生活是質樸的,雖然能騰出來創作的時間所剩無幾,但是這些寶貴的經驗,加深了他對整個社會經濟和個人觀念的思考,而這些也不可避免地在他身上增添了色彩濃重的一筆。

兩年後,李邦耀進入美術學院讀書,直至畢業後留校任教,談及他的現代主義創作,他跟我們聊到了80年代的一段連環畫經歷。在創作風格進入到現代主義時期之前,李邦耀畫過一段時間連環畫,當時和巴特爾(曹小強)合作的作品“小果”出版在82年第一期的《連環畫報》上,作品的內容是關於一個純潔、善良的農村姑娘的美好愛情故事。情節不算複雜,但是彩色的畫面感和新穎的表現手法給當時的讀者帶來豐富的想像空間,博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評。在改革開放初期,連環畫因自身的趣味性和連續性,成為當時剛剛起步的藝術消費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人們對藝術欣賞的缺失,也讓藝術家在早期的繪畫生涯中邁出了卓有成效的第一步。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下鄉”的日子裏,李邦耀總是體現得比旁人更樂觀和容易相處,那份對繪畫的熱情和單純渴望,在過去成長的日子中助長了他的專業水準,為他在未來探索創作的道路上鋪下穩固的基石。

《物種起源(17-60號)》 110×110cm 布上油彩 20張 2007-2009年

1  2  3  4  


下一頁幻化—冰蝴蝶翡翠展,向當代藝術致敬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匯》十二月刊
· 幻化—冰蝴蝶翡翠展,向當代藝術致敬
· 當雕塑邂逅自然
· 陳蕓 詩意的生命蛻變
· 中國製造的英倫夢
· 當代語境下的“本土化”價值
· 學院派眼中的當代陶瓷
· 陶瓷媒介的當代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