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郭奕 撰文:朱倩 攝影:黃晨子 李邦耀個人照片 他畫的是商品,是品牌,是消費的虛華?請你切莫以商業的敏感誤會了他,讀懂他的思考,理解他的創作,分享他的空間,便會發現一個勤勞的時代記憶者,永遠在記錄和探索新的方式,讓你回過頭來,能意味深長地嘆一句:“如斯便是修行。” 李邦耀似乎總在探索那個源頭,源之所在即是萬物之本,要完全參透萬物的本源,非個人之力所能及,所以他選擇用外顯的物象形式來逐個擊破,畫中雖無動靜,意境卻被宏觀地無限擴大。一百個人有一百雙眼睛,成就一百種視角,李邦耀未想過要讓大家都完全看懂他要表達的意思,他只需要確認那麼一點,那就是所有人在觀後都能引發新的聯想,去探索畫家的用意,去思考畫作中針對現實的映射。波普藝術的魅力也正在於此,越是貼近現實的直白事物越是能條件反射式地刺激人進入想像的空間。他對繪畫有著持續的熱度,對現實有著十足的熱心,對自己的創作則從未停下過與時俱進的思索創新。 《産品托拉斯》 100×138cm 布上油彩 1992年 屬於他的“純真年代” 報考美術學院,選擇繪畫作為職業,對李邦耀來説,理由非常單純:“當時的我,就是單純地喜歡畫畫,小的時候,我就會自顧地畫一些連環畫什麼的,然後分享給旁人。那個年代,我們會考美術,都是懷揣著一顆將來一定要做藝術家夢想的心,雖然後來並沒有那麼多藝術家。當時家裏人給予我很大支援和鼓勵,可能從小就是比較聽話的類型,所以長大後做的決定更容易得到家人的認可吧(笑)”。回想起當年考試的情景,李邦耀的語氣中夾雜了更多的興奮與率性:“那個時候進入美院的方式與現在不同,我覺得還是比較尊重個性的,記得我在面試的時候,是美院的老師來考我,看我準備的東西(包括我平時的素描,速寫等等),之後,他給我一個主題讓我創作,我還當場畫了一個寫生,再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最後才接到錄取的通知,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考核方式,這和現在的方式比更能看到個體的才華,但是那個時候招的人非常少,這種情景要在當下應該是不能再現了。” 學生時代蘇式的教育是李邦耀難以忘懷的。為了磨練技巧,他不斷地臨摹蘇聯的繪畫,包括列維坦的,列賓的,臨摹了很多人的作品。在那個號召向蘇聯學習的年代,學校裏的大部分外籍書刊都來自蘇聯,蘇聯的文學、俄羅斯巡迴畫派都是受到學生追捧和喜愛的。李邦耀也不例外,他最喜歡的是列維坦,在家裏還將臨摹的列維坦作品挂得琳瑯滿目,學校里長期性的技巧性訓練,漸漸地給李邦耀帶來一種渴望突破常規的思考,在臨摹了無數蘇聯繪畫後,他接觸到一本書,一本對他來説至關重要的書。這本在當時被禁止借閱的印象畫派史,讓他恍然大悟,他開始發現另一種研究色彩的方法—印象畫派。在當時的美術學院,印象畫派的書擺放在未開放的區域,是不能借閱的,而李邦耀之所以能看到,都歸功並且感謝于當時資料室裏和他關係非常好的管理老師。書上的很多段落都被李邦耀仔細地抄寫在筆電上,並且至今保存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