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水墨系統與中國當代藝術新維度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10-11 16:22:00 | 文章來源:《庫藝術》雜誌

讀書>

李軍-狗托邦之3-60×50cm×9-綜合材料-2010年

上世紀末以來關於中國水墨畫藝術的爭論,中國畫“消亡説”一度曾引起一種普遍瀰漫的困惑與焦慮,此後以吳冠中與張仃二位先生為代表的“筆墨”之爭實際上可以看作是這一焦慮的延續。以“重意尚寫”為核心質素的中國水墨畫藝術,“寫意”無疑是其最為根本之屬性,“消亡説”與“筆墨”之爭實質上皆圍繞“寫意”二字而展開,當下延續傳統文脈的“寫意精神”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生命力是否依然旺盛,其表現形式如何?內涵與外延又有哪些方面的變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課題。

四川畫家王敬恒先生即是一位對傳統文化精神心領神會,且矢志不渝地以傳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這種心領神會和自己當下種種難以言表的真切感受和情感體驗的藝術家。他或可作為我們探討這些問題的個案。

王敬恒的山水畫雖結構滿密,自有一種樸茂蒼鬱的獨到氣象,但大體章法格局仍沿用了明清以來的傳統山水畫圖式。唯其用筆之草率恣肆,點畫之松活靈動幾全不在前人蹊徑之中。他那用軟毫所作的任意縱心的橫涂豎抹,若按前人一筆一劃皆要有出處,皆應繼承古人法理、講究規範與法度的標準,則當屬塗鴉式的“壞畫”。但這恰是畫家個人風格之最精粹處,那滿幅鮮活跳躍、濃濃淡淡、形體乖張的墨點墨線,是畫家情感、思緒的自然流露或激情噴發,是此時此在的生命感悟和靈魂訴求。有人將王敬恒與黃秋園、陳子莊相提並論,他們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處,如都是沿著傳統畫學和畫法的路子繼承和發展傳統等等。但與黃、陳二人殊異的是王敬恒極強的自覺表達意識。他那塗鴉式的筆墨形體雖不是對傳統筆墨語言的有意消解,卻無疑是真誠表達個人境遇的獨特語言方式,它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能指向一定的觀念內容,成為思想和意義的特殊載體。畫家的創作獨白或可作為其特殊筆墨語言風格的最好注腳:

“如我的畫書卷氣太重,尚停留在陶情怡悅方面,缺乏靈魂的騷動,沒有人的情慾與自然的衝突,沒有神秘和形而上的東西,沒有把我獨自一人在山野中踽踽而行所感到的恐怖與神秘表達出來,似乎我在用陶淵明、 倪雲林的眼睛和意識畫我的山水畫,這是在抹殺我自己,使我自己不存在。”

王敬恒的傳統形態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因此而充溢著與我們這個日益加速市場化、世界化進程,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日漸疏遠,與傳統文化精神日漸疏離的網路化、數字化時代相關的濃烈的生活氣息。

中國古典繪畫的一個久遠傳統是通過山水花鳥來表現人,表現人的心境意緒,表現人對自然生命的體會和感動,從而讓人們經由這份體會和感動去領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諦。元以後的山水畫藝術更發展了以筆墨書寫性去表達人的心境意緒的傳統,王敬恒全面繼承了這一傳統,尤其是山水畫藝術語言的書寫性傳統。王敬恒對書寫性特質有深刻獨到的領悟,他的粗頭亂服、隨意松活、行草書般的筆墨,看似容易成卻艱辛,那是畫家按照內心需要長期修練的結果,王敬恒終於從黃賓虹、陳子莊這樣一些大師的蔭蔽下走了出來,走進了自己時代生活的陽光照耀之中。他的茂密蒼鬱,生機勃勃的山水畫作品中確乎跳躍著騷動的靈魂,隱含著慾望與自然的衝突,充滿對神秘之域的探究和形而上的追問與思考。這是他與黃秋園、陳子莊等人在作品意蘊內涵上的根本區別,他的傳統形態的作品裏包孕著中國文化的現、當代性因素。從這一意義上説,王敬恒的山水畫藝術可以成為我們研究傳統繪畫在當代文化中的發展空間和中國文化的現、當代性的一個極好的文化標本。

1  2  3  4  5  


庫藝術30期

張肇達:內化于自然的精神性書寫

潛居經年,靈光一現——祝崑油畫作品中的“天機”

讀田黎明的繪畫藝術

胸無成竹•筆隨意動——談陸春濤觀照自然的別樣視角

一個當代水墨藝術家的精神自白與水墨私語——蔡廣斌當代水墨創作專訪

“士氣”之變:黃賓虹畫論中的觀念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