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田黎明的繪畫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10-12 09:56:42 | 文章來源:《庫藝術》雜誌

讀書>

作者/郎紹君

童年.泉影-49x69cm-2010年

田黎明的畫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好評,是因為他的畫有自己的創意;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風格沒有變質,仍然是中國畫,而有的人的畫雖有新意,卻未必是中國畫。説田黎明的畫是中國畫,主要有以下幾個依據:首先,他的風格基本上是從傳統的“沒骨”來的,但卻又把沒骨法放大,即在沒骨法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這樣的發展在以前是很少見的。此外,田黎明又加入了光的因素,其中有一部分是外來的,但是他又把那種外來的光淡化了,形成了一種意象化的光,這就使這樣的手法靠近了傳統,實際上,這是對傳統沒骨法的一種豐富和發展。

“筆簡意足”的沒骨法

一般而言,沒骨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色彩的沒骨,一種是水墨的沒骨。宋代有一《百花圖卷》,是畫得很工的沒骨。史載梁時張僧繇始用沒骨之法,係從天竺傳來,清代王學浩認為此法始於唐代楊升,歷史上山水畫也有這種沒骨,完全用顏色來畫山水,人物畫也有,像梁楷的那種風格基本上就是沒骨法。沒骨比較突出的發展是到了惲南田以後,惲南田畫花卉基本是採用沒骨的方法,在這點上做得非常突出。在我看來,田黎明繪畫的樣式、風格、趣味、格調等全都是圍繞著沒骨法來進行的,比如在88年第一屆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水墨展上,他獲獎的那幾幅作品,非常明顯,全都是用沒骨的方法完成的,如《帶著草帽的老頭》,雖然非常簡單,但全都採用了沒骨的手段。後來他又在沒骨的基礎上融入了淡墨、淡色,加入了光的因素,之後又加了一些用筆的方法,這樣在沒骨中又融入了筆法,這些筆法中有書寫的意味,但顯現的不是勾線,而是塊面結構。

田黎明成熟期的作品,人物造型上的基本特徵可以用“簡樸”二字概括。他的作品,雖屬“簡”筆,即“筆簡意足”,有意弱化了人物的個性特徵,忽略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典型情態,而將他們的形象風格化,並由這種風格化的造型暗示出一種內在的“意”來。這種風格特質和背後的意蘊,正可以用“簡樸”的“樸”字概括。

來自自然源自心靈的光

有的評論説,田黎明對光的刻畫與印象派有關,這似乎並不準確。印象派畫家重視光,田黎明也重視光,這一點是相近的,但田黎明對光的理解、對光的處理,與印象派對光的處理完全不相干。在印象派畫家那裏,光即是自然的光,與色不分離,是色的來源,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光照其色彩也不同;而在田黎明這裡,光來于自然,也源自於心靈,光與色沒有必然的聯繫。簡言之,田黎明畫中的光,主要是根據畫意之需“杜撰”出來的,與印象派的描繪自然光色是兩回事。

田黎明的畫特別和諧,可以説是一種天人合一之作,這種境界是西方藝術素描,特別是西方現代藝術素描中所沒有的,它們(西方現代藝術)基本上都是矛盾、衝突、對抗、激烈、變形,醜怪、不安的一種狀態。而田黎明的這種和諧之美是中國傳統的東西,是傳統的一種精神,但是在形式上又有一些水彩的因素。他從印象派的光的表現上受到啟發,但是他並沒有純粹模倣印象派的東西,印象派的光是用一種光色的方法,像莫奈畫的草垛,就是描繪從早上到晚上光的變化。實際上,印象派非常接近自然規律,對光進行很科學的分析,比如描繪傍晚的光的時候,可能就增加了紫色調,而中午的光黃調子比較多,早上的光藍調子比較多,再加入一些環境色。印象派的産生與科學的發展尤其是光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田黎明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是他有一種創作性,並且他不是突然發生變化的,即不是心血來潮——看著這個東西馬上就做出來了,而是選擇了這條道路以後,一點一點地往前推,是一種漸變性的。並且對於外來的因素也是一點一點地吸收,這是與他的個性有關係的。

田黎明畫作中的光,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首先,通過斑駁陽光的感覺(只是“感覺”而已),賦予畫面以自然生命的活潑,這活潑與人物的靜謐形成照應。其二,他們帶給畫面一種撲朔迷離的氣氛,這氣氛恰好烘託人物形象的“簡樸”,令人覺得那是跟氣象萬千的大自然相與共的“簡樸”。其三,它們大大小小灑滿畫幅,一方面對空間縱深感有所消解,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空間的豐富性,甚至造成一種光照無常、欲真又幻的效果。其四,它們也和人物造型的“簡樸”一樣,比寫實性描繪更具有“間離效果”,即距離物的真實世界更遠一些,從而有助於把觀者帶入畫家所醉心的意境即精神世界之中。

童年真趣-69cmX49cm-2010年

1  2  


庫藝術30期

張肇達:內化于自然的精神性書寫

潛居經年,靈光一現——祝崑油畫作品中的“天機”

讀田黎明的繪畫藝術

胸無成竹•筆隨意動——談陸春濤觀照自然的別樣視角

一個當代水墨藝術家的精神自白與水墨私語——蔡廣斌當代水墨創作專訪

“士氣”之變:黃賓虹畫論中的觀念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