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居經年,靈光一現——祝崑油畫作品中的“天機”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10-12 10:10:06 | 文章來源:《庫藝術》雜誌

讀書>

祝崑是一位頗具神秘色彩的藝術家,潛居幾十年,專心作畫,到府求畫者絡繹不絕,他卻極少出頭露面,結交應酬。他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苦於時間不夠,精力太少,不能表達出心中所感受氣象之萬一,不能理解為何有些藝術家正當盛年就開始重復自己,顯露創作力減退的的徵兆。

祝崑的繪畫曾被《明報》稱為“透露天機”,由此可見祝崑繪畫中的“神奇”之處。《庫藝術》有幸採訪到了這位隱士畫家,並對其進行了專訪,訪談內容將在近期的雜誌中連載發表。

著作-照

採訪人:于海元

庫藝術(以下簡稱庫):在您的作品中,關於“龍”的作品是一個很重要的系列,“龍”在您心中有著怎樣的情結,又有著怎樣的文化意義?

祝崑(以下簡稱祝):這個説來話長了,小時候一遇到打雷下雨,我姥姥都會坐在床上,給我講關於“龍”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黑龍江禿尾巴老李”(傳説中黑龍江的“龍神”,雖為龍,卻是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斷一截而得名“禿尾巴老李”)的傳説,故事中的禿尾巴老李是條知恩必報的龍,他忘不了小時候家人對他的疼愛,所以每逢行雨下冰雹來到三岔村上空時,他都要忍著渾身的劇痛,不往三岔村落一粒冰雹。還有一個就是“柳義傳書”的故事,講得是人與“龍”之間的愛情故事,那時聽著姥姥的故事,眼前總會出現一些圖像,仿佛能看到那些神話正在天地之間上演,這些兒時的經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關於“龍”的印象。

這些民間關於“龍”的故事,不是在講“龍”的高貴、神秘,把“龍”和百姓隔絕開來,而是把“龍”描繪得很親切,講述了“龍”與人之間的聯繫。由此可見,“龍”和我們中國人其實是有著一種很深的血脈相承的感情的。

另外,小時候每次到端午節的時候,會看到很多老人們往江裏灑粽子,嘴裏會用濃濃地鄉音、古語喊著“老夫子……老夫子……”,每次聽到,都會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我又想到“劃龍舟”,我們這個民族劃著龍船去搶救我們的夫子,世代追憶自己的祖先與聖人,尊崇廟堂,延續香火,這些行為其實都是有著很深的文化含義的。

再到後來,我主要生活在南京、北京這兩個古都,都有著很濃厚的“龍文化”,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下,“龍文化”已經融入到我的血液裏。“龍”在我的眼裏是文中帶武,文武兼備。“龍”是一種文化,而絕對不是野性的,更不像很多人筆下的龍,是醜陋的,兇惡的。

庫:《龍》這張畫中為什麼出現了“龍嘴含珠”的意象?

祝:這可以説是一種“心神追求”。就對軍人來説,勳章就是他的精神追求。佛要追求的是“摩尼寶珠”,道家追求的“丹”也是珠。

關於“龍珠”還有一個傳説,“龍珠”又叫“摩尼寶珠”,“善財童女”曾把“龍珠”獻給了釋迦摩尼,後來便七歲成佛,就是因為他是無私的,能把天地萬物的寶貝獻給釋迦摩尼佛,有的人修了幾百年幾千年都修不成。所以,在我看來,“龍珠”代表著智慧,代表著能量,代表著宇宙。宇宙就是圓的,我相信天地間一切的精華都包含其中。

遠方--布面油畫--154CM---300CM-2012-8月

1  2  


庫藝術30期

張肇達:內化于自然的精神性書寫

潛居經年,靈光一現——祝崑油畫作品中的“天機”

讀田黎明的繪畫藝術

胸無成竹•筆隨意動——談陸春濤觀照自然的別樣視角

一個當代水墨藝術家的精神自白與水墨私語——蔡廣斌當代水墨創作專訪

“士氣”之變:黃賓虹畫論中的觀念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