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中國——一個民營美術館的抱負與雄心

藝術中國 | 時間:2012-05-14 14:59:14 | 文章來源:江西美術出版社

讀書>

第五、在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官方網站的基礎上,將建立橫向的藝術網路平 臺,為國內外藝術家、藝術作品提供一個展示與交流互動的場所。並將努力把館刊做成有學術影響力,能夠彰顯三川獨特風格的重要藝術類刊物。隨著美術館的發展,將適時推出出版、數字資訊中心等業務,以便更全面、優質的為藝術家提供支援與幫助。文脈中國今年五月上旬,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將移展現展于中國北京當代藝術館的“文脈中國”大型超寫意架上藝術展覽,這也將作為三川的首個“溫館展”亮相南京。 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展覽作為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為自己的“溫館展”,三川有著自己的考慮。'85美術新潮開始,在所謂反傳統和“全盤西化”思潮的影響下,中國當代藝術紛紛仿傚西方各式現代主義及至後現代主義。其結果是産生了一大堆明顯受西方影響的次等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作品。一個本質的問題是:沒有在自己的土壤裏紮根,活生生地割斷自身的“文脈”,自然也就産生不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本土的當代藝術。

“文脈中國”的策展人陳孝信先生提出,中國當代藝術要有自身鮮明的“文化個性”就必須有一條明晰的“文脈”,所謂“文脈”即是在長期的藝術積累中紮根于自身土壤吸收傳承轉換過程中形成並已體現出來的藝術“內核”。當然中國傳統藝術的“文脈”在逐步衰微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並不是衰亡。

“文脈”的興旺需要一批有識之士開掘、歸納、概括和闡發及全民意識的覺醒,使“文脈”在新時代的時空和語境中搏動起來、獲得新的生命力。要建設“中國版本”的當代藝術,就必須重新認識自身的傳統,並在自身的傳統中紮根。但這裡所説的紮根,又不是簡單的重復或延續傳統——我們同樣不能只是在“翻版”或“盜版”傳統藝術,必須是對傳統藝術加以繼承、改造、轉換之後的一種振興和新生。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中大腕雲集,其中有尚揚、蘇笑柏、周長江、李向明、許江、楊勁松、蔡小華、張方白、葛震、吳震寰、洪耀、李華生、仇德樹、張羽、譚平、王天德、秦風、孟祿丁、蔡廣斌、沈沁等藝術家,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難得一見的高規格展覽陣容。本次展覽為南北藝術發展與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機,是當代藝術界不可多得的展覽盛事。而且本次展覽所集中探討的“中國性”、“中國文脈”等問題,也必然因其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引起學術界、理論界的廣泛關注與深刻討論。 “文脈中國”在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的展出,也標誌著三川正式跟公眾見面。

首次展覽選擇與“文脈中國”展開闔作,並集結了如此多高水準的藝術家共同展出,足見三川這個年輕機構的雄心與學術眼光。在管理上有著雄厚的資金投入和優秀的團隊建設,在學術上有著明確的發展方向和藝術主張,相信隨著各種展覽、學術活動的全面展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解三川與他們所做的工作。希望三川能為本土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中國文化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擴大,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而成就又一個屬於中國民營美術館的傳奇。讓我們拭目以待!

 

1  2  3  4  


2012_28期

烏日根作品

瞿倩梅:大地音樂家

過去的、現在的

王度:打造“中國當代美術館”

臨界:一種面對現實的態度

三川中國——一個民營美術館的抱負與雄心

家樂福:語法、物品及娛樂的經濟學

SUSPENSION 懸置——“物”的匿名與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