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文物黑市何時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1 14:21:31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近期拍賣市場所呈現出的火爆行情,再次令全民收藏熱升溫,與大眾收藏關係最為密切的古玩、舊貨市場異常熱鬧。然而,在其背後,卻是一塊中國文物交易的灰色地帶,依照現行的《文物保護法》,文物政策與實際情況嚴重脫節,古玩、舊貨市場中充斥著非法交易,中國文物市場處境尷尬。雖然新的文物政策頻繁出臺,規定趨於明確嚴格,但實際上,近年來文物盜竊、走私活動有增無減,演變得愈加猖獗。古玩、舊貨市場的東西來源於何方?它們在文物市場上是怎樣被交易的?這些東西又流向何處?公開的文物政策疏漏何在?為何守不住日漸稀缺的文物資源?如何有效抵制非法文物交易,防止文物流失?都是應該予以重視並亟待解決的問題。

  亂象叢生的 古玩市場

  古玩市場脫胎于清末民初的“鬼市”,當時,落魄的清朝遺老遺少們,在天亮之前,借助半明半暗的光線,帶著家藏的古董到街邊販賣,既避開了熟人之眼,還做成了買賣,這種古玩交易沿襲成市,便形成了古玩市場,一直延續至今。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形成于上世紀90年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發展為以天雅古玩城、北京古玩城為主的古玩交易中心,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古玩市場,全年365天開市,來往買賣的有各色人等,絡繹不絕。

  1999年之前,當時的舊貨、古玩市場都是無證經營,是名副其實的“黑市”,城管、文物局和工商等部門再三表明要取締舊貨市場,但是,舊貨市場不但沒有消失,還越辦越大,相關部門的態度已由原來的打壓轉變為默許。現在,這些古玩店基本都有工商部門批准的經營許可證,也有文物部門的經營許可證。天雅古玩城副總經理,藝術品經紀人楊實對近20年來古玩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慨萬千,用他的話來説,北京的古玩市場是在“打壓查抄”中發展起來的。儘管文物部門和公安部門出於保護文物的初衷,最初採取了嚴格打壓的政策,但“不能抑制民間收藏的慾望”。

  雖然古玩市場的經營得到承認,最早是允許以“舊工藝品”的名義經營古舊文物,作為一種權宜之計,但是一直沒有明文規定,更沒有切實可操作的執行方針,延續至今,古玩市場在經營和管理上仍舊沒有得到有效改觀,亂象叢生,亟待改善和規範。

  記者在北京市區各大交易市場發現,這裡交易的東西無所不有,上至高古玉器,下至20世紀的民俗用具,種類上則是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珠寶玉石、絲織印染、木器傢具、石刻陶俑、竹木牙雕,簡直無所不包。據記者調查,這些古玩的來源主要有三類:一,買家、藏家在市場上交易的舊貨;二,以製作倣品為生的手藝人和作坊的仿製品;三,早年流入市場的出土、出水文物,這些文物經過多年流通,幾經倒手之後,也找不到最初的來源,成為市場上流通的交易品。以造假的“工藝品”為主,偽造的種類上至博物館的精品重器,下至日常生活器皿,簡言之,只要有市場的就有偽造。倣品主要有民間民俗日常用品;歷史和民間流傳的藝術品;還有就是高倣的贗品,這類贗品的偽造技術和倣真效果都很高,銷售利潤也非常大。

  古玩城、舊貨市場很多都是以經營“出土”的真假文物為主。交易的文物種類和時代非常複雜,然而,在這些數量眾多的贗品中,也夾雜著比重不大,但數量不小的流通文物,它們來源不明,品種繁多,幾經倒手,而其中文物價值最高、數量最大的當屬那種不能在拍賣場上拍的文物,例如漢唐陶俑、青銅器、高古玉等,由於這類物品受到《拍賣法》的限定,不能在公開的拍賣市場上進行交易,所以混雜在古玩市場的贗品和工藝品中,成為地下黑市交易的主要品類。這部分散落民間的文物既得不到國家相應法律法規的保護,也難以得到相應的市場價格。楊實將這部分文物稱之為“超生與私生的嬰兒”,文化學者吳樹則將其稱為“文物私生子”。

1  2  3  4  5  


下一頁2011年春拍的資本角逐上一頁競買支招:關注圖錄細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六期
· 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億元時代綻放的奇葩
· 雙百春秋續筆緣——品弗利爾美術館藏八大山人《竹石小鳥圖》
· 紅色題材走俏藏市
· 刨根問底 看透書畫內涵
· 解讀痕都斯坦玉器
· 戰國兩漢漆器 上
· 庹祖海:法規滯後是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 競買支招:關注圖錄細節
· 文物黑市何時休
· 2011年春拍的資本角逐
· “海歸”收藏家(一)喻恒:和藝術品一起融入歷史
· 雙百春秋續筆緣——品弗利爾美術館藏八大山人《竹石小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