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文物黑市何時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1 14:21:31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文物流失之殤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談及目前文物流失現狀時表示,現在的盜墓犯罪已經具有集團化和智慧化的特點。盜掘、運輸、談判、銷售形成鏈條,即使那種兩米多高、數十噸重的特大文物,3天之內也能流向國際市場。很多業內人士也透露,“幾十年從國外追討回來的文物總數,趕不上幾天的流失量”。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文物共經歷4次規模性流失:1860-1900年的晚清時期、“二戰”到新中國成立前、“文化大革命”初期、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其中,文物流失最嚴重的並不是國弱家貧的解放前,而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近30年。

  根據海關近年來的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有約2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美國、日本、英國、南韓等地的古董市場上,中國古玩都佔有很大的比重。世界上50多個國家的博物館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量逾1000多萬件,私人收藏家手上的中國文物數量更多。美國古董商講到,“在紐約市場上,到處都是中國的古墓陪葬品和藝術品,人們正在瘋狂地從中國走私文物”。

  中國文物是通過什麼途徑流失海外的呢?

  當記者問詢古玩城的經營者,什麼途徑可以將這些東西攜帶出境時,很多店主都表示,要將這些東西帶出境並非難事,“如果東西不大的話,可以將這些東西放在行李箱中,或者放在隨身攜帶的背包裏”。甚至有人還説,“如果有熟悉的駐華大使,可以委託他們帶出去,他們可以少量攜帶這些東西”。

  文物被摻雜在名義上為“工藝品”的東西中分散運出或者攜帶出境。文物本身的特殊性和專業性,也使得其魚目混珠容易逃脫海關的檢查。“如果被海關問到,直接説這些東西是工藝品。店裏可以給你開發票,上面註明是工藝品,海關檢查不出來的。”而最為保險的方式是通過國際物流走貨,很多店主表示,只要有準確的地址,“我們直接通過國際物流發送過去,根本不需要你插手,時間上雖然會有點長,但是很便捷,也不會承擔什麼風險”。

  雖然這些經營者説的這些方式真假難辨,但至少從他們的經驗中透露出一點,要將這些古文物攜帶出境,並非難事,“現代工藝品”是最好的掩護。

  攜帶文物、古玩出境,除了以上這些傳統的黑市交易和走私手段之外,目前被忽略的就是網際網路走私。實際上,通過網際網路走私文物已有近10年的歷史,很多經營者在網上都有一定的渠道,形成了走私、銷售文物的一條獨特路徑。網路走私幾乎所有的環節都可以避開文物部門的監管,網路走私的程式一般是:首先在網上推銷商品,和國外買家談妥價格,之後,以工藝品、禮品或者沒有申報品名的出口郵包的名義,通過郵寄向海關申報、驗關出境,境外客戶經網上銀行轉賬付款。例如,2009年1月,成都警方查獲丁某的“東方古董股份有限公司”向海外兜售古錢幣案。丁某通過網路與國外買家談妥後,用國際掛號信將古錢幣直接郵寄,每次只寄兩三枚,用“螞蟻搬家”的方式走私文物,累計走私古錢幣66枚,其中多件屬於國家三級文物。

  類似的例子在近年來呈不斷增長的趨勢,業內一位經營人士介紹,“網路走私非常便捷,通過網路的好處是可以避開各種稅收和手續。如果是國家明令禁止出境的文物,那麼利潤更大”。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輝表示,“隱蔽,既是網路走私的利潤空間,也是網路走私的存活空間”。由於缺乏監管,文物網購和網拍成為文物交易和文物流失的新途徑。

  雖然有這些不同的走私方法,但真正數量大、規模化的文物走私還是通過集裝箱這些方式,吳樹曾對邊境的海關進行調查,他感慨道,“歷經數年國內外考察後,得出的結論讓人痛苦不堪,結果很可怕”。通過海關走私呈現集團化、規模化、國際化的趨勢,所流失文物都是國寶重器。

  香港一直就是中國文物流出海外的重要關口,文物走私的橋頭堡、跳板。從20世紀80年代,文物市場剛剛興起的時候,國內文物都是流入港臺地區,再流入歐美。據統計,近年來,從香港流出的文物近4萬件。在深圳的羅湖口岸,有一部分人是專業的文物走私“攜帶者”,他們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文物放在行李箱,甚至菜籃中,逐件搬運到香港。很多香港商人在香港或者紐約、倫敦這些城市經營古董店,店中所賣真品很少是早年進入的,很多都是近年由香港轉移到國外的。

  導致國內黑市交易猖獗、文物流失嚴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背後涉及到的利益。文物的流向與文物價格密切相關,國內不能上拍的文物,在國外以高價成交。大量的宋代以前的文物禁止進入國內拍賣市場,比如,高古玉、青銅器、漢俑、唐三彩。在品質上,也是國內文物黑市交易所不能媲美的。

  宋以前文物的價格相對較低,遠遠無法與清代文物的整體價格相比,民間交易的文物價格更低。走私的文物在國外賣得出去,成交價格高,對國內文物的盜竊和流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正如北京文化産權交易所籌備組辦公室負責人彭中天所概括的,“文物保護法簡單的界定文物都是國有的,持寶人沒有安全感,文物成為燙手的山芋;國外的高價具有吸引力,這兩個原因導致中國文物低價流失”。

  國內外價格的差異直接引發國內的盜墓、盜撈、盜竊現象和文物走私愈加猖獗。目前,中國文物交易已經形成一條以盜墓、銷贓、走私、銷售一體的文物黑市交易。文物市場商業化太濃,形成了“市場需求決定文物價值”的倒錯現象,“現在很多人都在炒作古玩,但基本都是想通過古玩賺錢”。古玩市場和文物市場出現的諸多問題,與商業化太濃,忽略了對文物本身的認知度和欣賞程度密切相關。

  片面追求文物的利潤和經濟價值是中國古玩市場交易的最大動力,也是致使中國文物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精神缺失,追求鉅額經濟利潤,導致了中國文物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外。正如吳樹在其《誰在拍賣中國》一書卷首中指出的那樣,“中國文物流失的最大禍主是中國人自己;中國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再是貧困所致,而是國人精神上的缺失”。

 

1  2  3  4  5  


下一頁2011年春拍的資本角逐上一頁競買支招:關注圖錄細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六期
· 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億元時代綻放的奇葩
· 雙百春秋續筆緣——品弗利爾美術館藏八大山人《竹石小鳥圖》
· 紅色題材走俏藏市
· 刨根問底 看透書畫內涵
· 解讀痕都斯坦玉器
· 戰國兩漢漆器 上
· 庹祖海:法規滯後是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 競買支招:關注圖錄細節
· 文物黑市何時休
· 2011年春拍的資本角逐
· “海歸”收藏家(一)喻恒:和藝術品一起融入歷史
· 雙百春秋續筆緣——品弗利爾美術館藏八大山人《竹石小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