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文物黑市何時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1 14:21:31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讓黑市文物見光

  完善立法

  接受本刊記者採訪的學者均表示,我國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文物市場的實際情況嚴重脫節,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地步。吳樹認為,“目前的法律只是停留在紙上,沒有能夠形成社會化的法律,沒有很好的操作,不具有司法的震懾力,儘管有法,在執行上是很衰弱,很沒有氣力的”。

  在立法上,目前急需的就是實事求是,查漏補缺,根據中國文物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應的文物保護政策和文物流通政策,以及與之相關的實施細則。宏觀把握我們文物市場現狀,制定新的文物保護法、拍賣法,甚至文物流通法,以及制定打擊制假販假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懲“三盜”行為。法律的監管和文物保護政策的實施還需要公安、稅務、工商、海關等多個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共同協作的管理模式,建立有序的文物保護、流通手段。

  宋建文也表示,“文物政策不應該只有文物保護法,既然已經承認市場,就應該有文物流通法,還應該有文物鑒定法”。既然文物市場已經開放這麼多年,國家近年來也採取默許的態度,還不如將其完全明朗化,不必採取模棱兩可的做法,“應該實事求是地了解我國文物市場現狀,針對現狀制定有利於發展,又有利於市場進一步規範的法律規定。既能保護國家文物,又利於市場繁榮”。

  完善文物鑒定體系

  最近一段時間,文物鑒定行業頻遭曝光,濫竽充數現象嚴重,文物鑒定行業遭遇信任危機。我國文博機構中具有副研究員以上職稱的工作人員均被認定為鑒定家,但是真正有水準,能夠實際鑒定的人才嚴重缺失。有的“專家”的鑒定水準只能停留在理論基礎或者熟悉的少數類別的文物,對當代市場上流通的贗品和高倣品缺乏研究,更缺少實戰經驗,使得大量專家簽發鑒定證書的贗品流入民間。此外,鑒定家的職業道德也存在嚴重問題,鑒定的權威性遭受質疑,更有大量的偽專家橫行于市。贗品氾濫、鑒定缺失,真假文物魚目混珠,更增加了文物保護的難度。

  面對這種情形,完善文物鑒定體系也是解決中國文物交易問題重要的一環。“連什麼是真文物假文物都分不清,怎麼保護?”吳樹就講道,有的海關鑒定人員拿贗品當一、二級文物,鬧出笑話。沒有權威的機構,沒有實際鑒定能力,有時一疏忽,真的文物就流失海外。“文物真假都不分,你怎麼保護呢?”目前,國家、文博部門急需建立一支具有真才實學,既有研究能力,更具有市場經驗,能宏觀把握文物政策,對文物進行深度及廣度上研究的專家隊伍,真正形成一個具有權威性的鑒定機構,這是使文物不再流失的重要前提。

  改堵為疏

  我國目前的文物政策規定,除文化行政部門單位,即國有博物館及國營文物商店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文物收購業務”,這條法律規定封死了一切民間文物的流通和交易。然而現狀是,古玩城都是這類文物流通的地方。大量傳世文物無法在公開的市場上合法流通和進行交易,客觀上助長了文物黑市交易和文物走私活動。“不流通,則流失”。彭中天認為,如果沒有合法的流通渠道,文物只能流失。

  文物市場實際上已經開放多年,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仍舊滯後。根據中國文物市場的實際情況,改堵為疏,正確引導、合理規範,給現在正在流通的文物提供一個合理合法的交易流通平臺,使那些“見不得光”的文物浮出水面,這是眾多業界專家和古玩經營者的心聲。本世紀初,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軼青就建議允許民間文物公開交易,開放文物市場。他認為,修改法規,開放市場勢在必行,不能因為擔心盜墓和現存的問題就否定文物交易,這是因噎廢食的做法。古玩市場的問題與目前市場不規範,法規不明確,執行不到位的關係密切,“文物市場問題的實質不是是否開放,而是如何規範”。

  藏寶於民

  據統計,我國目前從事民間收藏的人數已達7000多萬,保守地估計,這些民間藏家的收藏品總量已超過5億多件,而其中大部分為出土、出水文物。雖然民間收藏在數量和品質上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未能為這些收藏者提供相應的支援和法律上的保障,私人收藏的文物並未得到合法的擁有權和屬有權,持有者並沒有持有寶物的安全感。然而,國有博物館也不具備容納這些文物的條件,因此,除了完善國家博物館的管理體制,“藏寶於民”的思路也應當得到鼓勵,應配合現行的文物政策配套出臺相應的細則,在不傷害民間收藏熱情的同時確保文物得到安全保護。

  楊實認為,“流落在市場中的文物,絕大部分不夠不法分子走私出境的檔次,也不夠入藏博物館的標準,對於這樣的文物,應該鼓勵民間收藏”。“民間收藏是對流散文物行之有效的保護辦法和途徑”。宋建文也表明,應該給民間博物館一個寬鬆的政策。藏寶於民也是保護文物的重要手段,國家應該倡導民間收藏,鼓勵文物市場多種渠道發展,“允許多種形式、多種概念的博物館並存”。

  嚴打盜墓

  2011年4月2日,湖南省江永縣警方查獲盜墓案,其中126座漢代、兩晉、唐朝、明朝、清朝等不同朝代的古墓被人盜掘,大量文物被賤賣;2011年6月14日,浙江省奉化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盜墓案,8隻從盜墓賊手中搜繳的青瓷碗均為南北朝時期文物;2011年1月11日,西安警方抓獲7名參與盜掘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秦東陵一號大墓”的犯罪嫌疑人,共追繳回被盜國家一級文物和三級文物11件……據公安部統計,2009年12月到2010年6月的半年時間內,公安部共破獲各類文物案件541起,追繳各類文物2366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4件。2010年,全國各類文物犯罪案件973起,其中盜竊文物案件387起、盜掘古墓葬案件451起。

  文物市場活躍,盜墓活動屢禁不止,呈現專業化、團夥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趨勢,手段是越來越科技化,設備、裝置甚至超過考古隊,越來越倡狂。吳樹在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對方説中國的盜墓大軍有10萬之眾。雖然這個數據未被確認,但也反映了中國盜墓者數量之多。

  加大打擊盜竊、破壞和走私文物的行為,堅決杜絕非法盜竊、買賣出土文物。保護文物源頭,“首先需要公安部門和文管部門看好古墓和山野文物,杜絕走私,嚴厲打擊犯罪分子”。楊實表示,杜絕出土文物買賣,杜絕古玩市場演變為盜墓文物的銷贓場所,嚴懲盜墓行為。

  登記造冊

  彭中天和吳樹都持有這樣的觀點: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將目前流落到市場和民間收藏者手中的文物登記造冊,以一套登記認證制度,對這些文物進行檔案化管理,讓它們列入國家的補充收藏中。具體來説,以一定時間為限,清理、清點民間文物,對其過去交易流通情況既往不咎,登記造冊,讓這部分文物浮出水面,明朗化,對黑市上流通的文物進行身份上的認證,建立文物流通檔案,摸清國內現在流通文物的數量和情況,承認這部分文物的合法化,給這些文物一個“身份證”。“文物改革的前提是從産權抓起,不觸及到産權,文物市場不可能規範,所以要痛下決心,痛定思痛,這一次盤清了,以後就規範了。”散落民間的文物有檔可查,就能夠正常交易、收藏,成為收藏有緒、有記錄的東西。

  開發文物價值

  早在2009年的“兩會”上,彭中天就提出“建議中國建立文物産權交易所”的提案。從法律層面講,民間文物産權是國家的,但文物卻在很多私人手上,産權和實際的控制權是分離的。他提出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引入喜歡文物並且願意掏錢購買的第三方,由他購買,持寶人願意出手,購買者也買到國家認可的東西,在承認所有權國有的前提下,可以在市場上交易。通過這種做法,民間文物浮出水面,散落民間的文物進入國家的管理範圍中,既規範了市場,也盤活了文物。文物産權交易就是依託國內豐富的文物資源,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文物交易平臺,使地下的黑市交易透明化。雖然對這種提議還有很多爭議,但如彭中天所説,“文物管理應該允許多種模式,文保體制為什麼不能改革,改革最後是以實踐檢驗,以最後的結果來判斷”。

1  2  3  4  5  


下一頁2011年春拍的資本角逐上一頁競買支招:關注圖錄細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六期
· 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億元時代綻放的奇葩
· 雙百春秋續筆緣——品弗利爾美術館藏八大山人《竹石小鳥圖》
· 紅色題材走俏藏市
· 刨根問底 看透書畫內涵
· 解讀痕都斯坦玉器
· 戰國兩漢漆器 上
· 庹祖海:法規滯後是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 競買支招:關注圖錄細節
· 文物黑市何時休
· 2011年春拍的資本角逐
· “海歸”收藏家(一)喻恒:和藝術品一起融入歷史
· 雙百春秋續筆緣——品弗利爾美術館藏八大山人《竹石小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