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當地的畫廊數量只有40家,這與香港處境類似;雖然兩者都是區域性的金融中心,本地的藝術生態並未因而雞犬升天。組織方對參展作品挑選也頗為嚴格,與政治、性相關的主題都不能以影像方式錶現出來,許多藝術家轉而使用隱喻手法。今年幾乎歐、美、亞三大洲重要的藝術媒體都到場。在在説明迪拜藝術博覽會走向世界級的願景。 迪拜在發展城市時,其目光不僅僅是盯住了本地居民,而是緊盯海外來客,但是這樣的消費群體畢竟屬於少數。總監也在隨後的採訪中提到,香港在成功晉陞為全球第二大藝術交易市場之後,是迪拜積極學習的對象,今年香港藝博會是她積極向外招商的重要地點;談到中國的藝術市場崛起,她表示將廣大邀請華人藏家到此,而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泡沫讓她學習到更謹慎一點。對中東地區以外的參展畫廊最關心的還是,來到杜拜作品到底能不能賣?常青畫廊的Mario Cristiani給了一個巧妙的回答:“你得親自來到當地感受,還要有關係;一但你有了‘feeling’,再有‘關係’,什麼事都成了。” 圖注: 1 浩大壯麗的杜拜七星級帆船飯店鄰近展會,是組織方吸引國外藏家到此消費的頭號亮點 2 常青畫廊帶來Anish Kapoor等富有中東元素的作品 3 中東元素之一石油桶成了創作主題 4 杜拜路上隨處可見國王巨型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