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貴氣還是貴氣的藝術博覽會 基本上,在迪拜能夠消費藝術品的都是阿拉伯皇室成員及外籍高階管理主管,曾經有一筆五百萬美元的鑲珠寶的Mughal時期的酒瓶便是通過倫敦佳士得成交,而卡達大公Saud也是回教藝術的大客戶,迪拜國王名下也有一藝術基金會,專門支援本地藝術活動及藝術品收藏。另一大買家Nasser Khalili,他曾在倫敦及哥本哈根組織過回教藝術展覽,英國的V&A博物館、凡爾賽宮及裏斯本的Gulbenkian也都開始館藏回教藝術。此次迪拜藝博會也廣邀美術館比如英國泰特,香港、美國、西班牙等地的美術館館長,也積極地將回教藝術推入美術館殿堂。可以想像,中東石油爆發戶的形象正努力的被迪拜自己推翻,不惜代價爭取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寶座。 第五屆的迪拜藝博會畫廊”回頭率”高達85%,新加入30家畫廊,總計為82家,屬於中小型規模。展會的觀賞人數從去年的8千人提升到今年的1萬8千人。參展藝術作品素質極高,全球當代語匯足夠但不脫離中東元素,裝飾性強;展商服務完美,無論是展墻或是燈光足可媲美專業畫廊,可説是當代藝術博覽會中的TEFAF。兩大贊助商卡迪亞(Cartier)及梵克雅寶(Van Cleef and Arpels)以裝置藝術的原則呈現珠寶,不讓産品搶去藝術品風采,非常值得亞洲藝博會借鑒。整場藝博會看下來的感想除了貴氣還是貴氣。預展當晚,各家畫廊都傳出不錯的銷售成績。常青畫廊帶去的安妮詩•卡普爾(Anish Kapoor)裝置作品引起一私人藏家與美術館的競爭,重量級紐約藏家邁克爾(Susan and Michael Hort)夫婦,蘇富比全球主席羅賓(Robin Woodhead),藏家張明與MoMA組織一同齊來;迪拜當地的畫廊Carbon 12趁藝博會帶來大量藏家,于畫廊展出的安德烈( André Butzerek)個展作品幾乎全售鑿。藝博會現場作品價格多數在10萬美元以下,最高價格屬October Gallery帶來的安拉雅(El Anatsui)作品高達140萬美元,來自孟買的普萊斯考特(Chemould Prescott Road)帶來的巴基斯坦藝術家拉西特(Rashid Rana)受到印度藏家追棒,價格約在7至11萬美金。迪拜是個能夠包容多種族的地方,許多在國外經商的中東裔甚至是印度裔人氏,都會在這個時候回到迪拜支援自己故鄉的藝術。在場有一位印度裔商人表示自己經常往返阿曼及法國,他向Carbon 12購買了伊朗藉藝術家莎拉(Sara Rahbar)的一件四萬美元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