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陳玲玲:收藏其實就是玩而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25 11:30:12 | 出版社: 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

陳玲玲,廣州嘉德藝術顧問

收藏文物藝術品其實就是玩而已,古董鐘也算是一種“玩意”,它是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産物。我們可以通過古董鐘認識其厚重的文化內涵,同時它也是一件頗具“玩”性的有趣事物。剛入門者不妨多看、多問、多思考、多比較,因受感染而産生興趣,從有感覺那一刻起你就可以嘗試踏上收藏之路了。

《收藏•拍賣》:2010年中國嘉德廣州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冬季拍賣會中推出了中國內地首個“18、19世紀歐洲古董自鳴鐘”專場,超半數的成交率對於首次“試水”的拍賣專場而言,已屬頗好的成績。請問在目前國內收藏投資者對西方文化藝術了解尚不夠深入的情況下,是出於什麼原因推出這個專場?對於冬季拍賣的結果您有何種看法?

陳玲玲:推出“歐洲古董自鳴鐘”專場一方面涉及文物藝術品市場的資源現狀問題。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在推出的拍品門類上很多公司均無太大差別。文物最大的特點在於其不可再生性,隨著文物藝術品拍賣進程,多家拍賣行也舉辦了不少專場。目前可以説在徵集傳統文物藝術品門類資源方面已經出現了新的歷史狀況。所以我們也嘗試去開闢一些新的業務項目;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尤其是廣州歷史上本來就是非常發達的通商港口,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頭堡。在東西方交往中不但促進了文化的傳入及輸出,文化的融匯也衍生出新的藝術品創作和表現元素。歐洲古董鐘正是見證東西方文化交匯、碰撞的藝術品類之一。因此作為廣州地區的拍賣行,我們非常關注這些飽含歷史、文化、藝術痕跡並對世界文明仍然起著重要影響的藝術品。當然,在過去十幾年的拍賣市場中,也有零星的西洋古董鐘出現過,只是沒有正式以專場來舉辦。早年某拍賣行曾推出過西洋古董鐘,據聞只有外國人捧場,國人似乎沒反應過來。據聞,當時拍場上根本沒有國人參加競拍,這種情況直到最近五、六年才有所改變。

去年冬拍的結果可以看出本地市場對歐洲古董鐘的反應已經不錯。事實上,東西方社會生活裏人們對鐘是有親近感的。雖然建國後曾出現了這種文化斷層,到了20世紀70年代電子鐘錶更是充斥市場,但在社會深層記憶裏其實對之並沒有徹底遺忘。面對這批來自遠方的古董鐘,不少人都情不自禁地跟我們説起他們的舊日記憶——兒時在家裏或在祖母家裏見過的擺鐘,還有它那清亮的報時鐘聲,讓人永遠覺得家的溫馨……現在人們關注藝術品的視野已相當開闊,冬拍的那批古董鐘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給人們帶來趣致新奇的感受。加上我們秉承對市場負責的態度,該專場推出的古董鐘均是身份明確、來源清楚的作品,買家也覺得價位適中。

1  2  3  


下一頁李志華:玩表需要先了解表上一頁拍場消費:奢侈品的最高境界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拍賣》2010-05
· 拍場消費:奢侈品的最高境界
· 陳玲玲:收藏其實就是玩而已
· 李志華:玩表需要先了解表
· 吳蔚:葡萄酒代表一個人的品位
· 錢憲順:茅臺酒拍得好,是正常現象
· 石麗華:珠寶是女人的必需品
· 學者藏家——魁奇之士王貴忱
· 寶石的童話——維克多•德卡斯特蘭的珠寶設計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