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曾是中東世界的一個”香港夢”,搭建在沙漠上的神話最終未能實現,當現實蒞臨,先天經濟條件的不足紛紛曝露;路邊的爛尾樓及停車場裏無人認領的汽車,已經證明迪拜夢碎。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誰在裸泳。夢醒之後,迪拜真的不行了嗎?那倒不置於,迪拜王國依舊擁有大筆財富,只是換了條路走。藝術博覽會,無論是區域性或是國際性,核心只在於能不能賣?只要能賣,便歸納在”好的”、”值得去的”;説穿了,它就是一個藝術交易地點,無論它提供了好作品還是壞作品。今年3月15日,第五屆的Art Dubai在大眾帶點質疑心態之下隆重開幕。因為過度的追棒及擴張,使得迪拜夢成為過往雲煙;走過浮誇及不切實際,迪拜藝博會,中東地區唯一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會有如何的表現?它能不能成為未來阿拉伯世界滿足其文化願景的場所呢? 金融中心夢碎 改賺文化財 迪拜曾經將自己定位在中東的“香港”,事由2006年中東世界齊喊出的“Dubai is the New Hong Kong”。隔年第一屆迪拜藝博會在眾人期盼之下橫空出世,沒想到半途卻殺出個程咬金:中國當代藝術。全球轉動的熱錢不但立即轉移至中國藝術市場,迪拜的經濟奇跡也在兩年內陷入資産泡沫化絕境,沙漠神話正式破滅。 香港藝術博覽會(Art HK)是個只舉辦了三屆的亞洲區域性藝博會,它為何能夠獲得如此良好迴響?第一,它先天基礎打得好。香港早就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從金融條件來看,它不但聚集了符合藝術消費條件的人士,還有最重要的”熱錢”。第二, 中國防火牆守得嚴。即使全球畫廊覬欲龐大的中國內地藝術市場,礙于內地各種保護條款,香港與中國內地最曖昧的距離成了香港最大的優勢。號稱中東“金融中心”的杜拜與香港有許多相同處,區域內的有錢人都將錢往這裡放;即使有最成功的藝術博覽會,當地的藝術生態卻不活躍;同是多種族城市,外籍打工族比例很高;5%的TAX降低藏家購買藝術品的成本。但是,迪拜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先天條件完全無法成立(杜拜政府靠借錢打造金融中心),許多新興産業也背離了阿拉伯世界的本土文化(意指賭博業,伊斯蘭教禁止賭博)。 積極開發除了石油以外的産業,“30年後將不靠石油生存”成了阿拉伯世界領袖們的共同夢想,迪拜的金融中心夢想暫時緩下,轉攻阿拉伯首要文化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