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望聞問切”藝術品春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3 15:31:54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聞 大眾媒體眼中的春拍市場

整理/本刊記者 賀雷

“漲”聲一片的藝術品春拍,在“拍天價、創紀錄”的氣氛中飽受爭議,新華社連續三篇文章將藝術品拍賣的“舊病”重提。大眾媒體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報道和討論也逐漸增多。通過他們的視角,我們對春拍的理解或許可以更全面。質疑一,市場是否被透支。“如果藝術品收藏市場完全被資本左右,就沒有真正的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終究會有人接下最後一棒。”一位資深藏家對當下紅火的藝術品交易顯示出深深的擔憂。質疑二,偷稅、虛報成交額。有業內人士表示,拍場接連上演“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繁榮景象,只會讓局外人嚮往,局內人猜測和質疑。資深藏家馬未都表示,在國外,如果蘇富比、佳士得被發現惡意作假成交價,很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國內市場則是假成交也不負法律責任;質疑三,拍賣市場是否飽和。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在今年剛剛到北京參與春拍的一家山東拍賣公司的拍賣會現場,記者發現其場面異常冷清。原本可容納150人的拍場,上座率不到2/3。很多拍品的起拍價僅幾萬元,可流拍現象仍大面積出現。 ——北京商報 《天價遮不住春拍“虛假繁榮”隱憂》當下藝術品市場泡沫或許並不僅是一個大泡泡,它更像是由無數個大小泡泡組成的泡泡浴。多數時刻看過去,這個市場繁榮得似乎毫無問題。但當它真崩潰的時候,毀掉的不僅是價值,還有國人對藝術殘存不多的信仰。 ——中華工商時報《藝術品拍賣行鈔票滿天飛 被指隱形“泡泡浴”》要了解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泡沫現象,不能僅看藝術品的價格是不是高了,而是要了解其形成的動因與機制,才能客觀地分析泡沫現象。“貪婪和恐懼”,是主導股市的兩種集體無意識,在藝術品市場中也沒有例外。認識藝術品市場的泡沫現象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走極端,從極度狂熱,轉向極度恐懼。 ——上海證券報《“藍籌”作品泡沫並不多》藝術品拍賣市場受資本瘋狂追捧雖然出自於投資者的某種理性選擇,客觀上卻又是一種文化上的非理性。這就像一頭撒野狂奔的野牛,衝進了一片寂靜的樹林。它愛上的並不是這片樹林的沉靜之美,而是在這裡更能彰顯野性的力量。有人一語道破玄機:“新進場的買家大多會把目標鎖定在他所熟悉的名頭上。”這説明,恰是藝術品的投資價值而非文化價值才是引發這一波藝術品拍賣高潮的真正秘密。 ——中國青年報《藝術品拍賣,資本導演這場戲》由於藝術品拍賣和投資業界儼然是休戚與共的盟友關係,因此,僅靠商務部對拍賣行業進行規範恐怕難以實現對二級市場的有效監管。銀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加強對藝術品投資産品的機構建設和制度監管才是破解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亂象的治本之舉。 ——法制日報《藝術品天價拍賣:誰是幕後推手》

問 市場人士看市場

採訪/本刊記者 賀雷、黃輝、陳君達

邵建武:目前只是補漲而已(《人民日報》文藝部高級編輯、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藝術品市場如何應對面臨的問題?藝術品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優點,目前它可以説是中國經濟領域裏的小盤績優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對資金的現實需求量很小,但對資金的長期佔有率很高。藝術品市場一直存在很多問題,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是當務之急,譬如説假拍與拍假。假拍問題涉及兩方面,一是拍賣法的修改;二是,企業的偷稅漏稅等問題。拍賣法的修訂還不能操之過急。拍賣是全球性的業務,有其特殊性,不能説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針對偷稅、漏稅和假成交的問題,拍賣公司應該根據成交額的實際發生情況及時修正成交額,向社會及時通報。如果不修正,就得按照原成交額納稅。市場的機會在哪?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和收藏的需求缺口較大,這種需求會促進一部分資金、人力和學術成果往這一領域傾斜。哪個板塊價位不動,哪就會有機會,適當的時候會出現板塊的補漲,甚至出現板塊輪動。具體價位較低的板塊,比如瓷器、玉器;書畫以外的藝術品,比如青銅器、雕塑等第一方陣的板塊;其他還包括景泰藍、漆器、刺繡等小板塊。補漲要有幾個因素來確定。第一,一個板塊達到一定高度後會有一個夯實的過程,這為別的板塊提供了時間差;第二,相關的學術做了補充和突破,有所加強;第三,收藏群體的逐步擴大。

張忠義:中國文物藝術品高價很正常(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主任)怎樣正確看待中國藝術品拍賣和它存在的問題?文物藝術品拍賣是從國外引進的全新交易模式。文物藝術品市場發展至今,中國主流拍賣公司、拍賣行業和主管部門都功不可沒。這種交易模式,使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邁入一個公開的平臺。目前的文物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但負面標誌卻是極度混亂:第一,贗品氾濫;第二,炒作盛行;第三,誠信缺失。這些問題都是和市場的發展相伴而生的。大環境制約小系統,與整個社會背景相適應,也是一種普遍規律。但市場繁榮,正面主導因素是根本,負面問題只是旁枝末葉。不可能都是炒作,許多典型藝術品創高價是正常的,“天價”是外行話。隨著中國文化的振興,文物藝術品中的真跡和大家精品的價格應該越來越高是合情合理的。促進文物藝術品拍賣行業快速發展的合理因素有哪些?第一,中國文物藝術品本身具有價值,包括它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文獻價值等。到今天為止,文物藝術品已經經歷了價值埋沒、價值發現、價值回歸和價值表現幾個階段。特別是有文物藝術品拍賣以來,市場以超常速度發展,雖然各種準備和相關配套都跟不上,矛盾重重,但卻“抑之既久,其發必速”,短期內完成了巨大的跨越,這是內力使然。第二,文物藝術品的價格是其價值在市場上的體現,它會因時因地有所差異。它與國家強弱、國民貧富、文化水準、素質教養等緊密相關。現在文物藝術品市場量價齊升,興旺繁榮,藝術品回流,話語權回歸,正是國家和民族由弱到強,人民生活由貧到富,社會發展由愚昧到文明的結果。怎樣尋找價值洼地?藝術品市場存在示範效應。比如近現代齊白石和張大千作品價格過億,投資人自然會聯想到其他同級別藝術家的作品,如潘天壽、李可染、黃胄等大家,只要有精品力作,過億也不困難;藝術品市場有從高端向低端,從中心向邊緣發展的規律,因此應注意挖掘當前價值被埋沒或者剛進入價值回歸階段的品種;中國文物藝術品具有民族特性,所以要善於發現和中華傳統文化密切相關門類的價格洼地;市場交易最講究供求關係,參與和喜歡人數的多寡也要充分考慮;另外要盡力回避存在的問題,比如贗品、炒作和誠信,以減少風險。以此類推,中國書法、名人書稿、宮廷藝術品、碑帖拓片、古籍善本、文房四寶等,都有發展空間。

沈寬:沒有人能絕對擔當藝術品真假的裁判(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如何看待藝術品拍賣的真偽問題?藝術品市場再怎樣健康發展,也沒有哪家拍賣行可以絕對承諾百分之百的保真,國際國內皆如此。當年,南方謝稚柳和北方徐邦達兩位鑒定大家對藝術品的判定有過很激烈的爭論,可以説,沒有人能絕對擔當藝術品真假的裁判。拍賣規則中拍賣公司在事先聲明約定的情況下對拍品瑕疵免責,這是國際行規。因此,首先,拍賣公司應該誠信經營,把好第一關;其次,藝術品收藏者需要有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和鑒別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劉尚勇:加強監督 維護拍賣的公正性(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藝術品拍賣繁榮的合理因素是什麼? “拍賣”非常適合藝術品這類價值不確定商品的交易。藝術品和標準化、大規模生産的商品完全相反,它不僅稀有,而且難以用價格模型定價。但是,藝術品進入商品市場,就必須有一個商業價值的認定。拍賣的模式讓買受人自我確定藝術品應該值多少錢,使得價值難以確認的藝術品得以順利交易,這是市場的認知和認定。我們要不斷地完善和監督這種模式,包括媒體、社會公眾和執法部門,不要人為干擾它的拍賣結果。藝術品市場見頂了嗎?沒有,現在貨幣寬鬆政策還要執行一段時間,最近,美國又要執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貨幣流通量越來越大,人們總會覺得持有稀有資源更可靠。只要大的經濟形勢不變,藝術品的天價還會不斷産生。

季崇建:藝術品尚未完全進入“億元時代” (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億元時代的藝術品市場見頂了嗎?我並不是很認同“藝術品進入億元時代”的説法,億元成交的藝術品數量還非常少,藝術精品的整體價位還沒有達到“億元”這個級別。真正的藝術精品和珍品是完全符合目前價位的。哪些收藏門類存在價值洼地? 現在的藝術品投資主要集中在中國書畫板塊,這與中國文物政策有很大關係。中國的藝術品品種和門類繁多,很多門類都有收藏價值。像宋五大名窯瓷器、古玉等都具很高收藏價值,但市場價值明顯偏低。

趙涌:介入藝市不能操之過急(上海泓盛拍賣公司董事長)哪些收藏門類存在價值洼地? 當代藝術的價位,明顯有很多沒有體現出來,今後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尤其像林風眠、吳冠中這個階段藝術家的作品,應該有很大的價格上漲空間。從近期看,現代金銀幣和銅鏡的兩個板塊,由於其稀罕性,市場相對比較乾淨,基本沒有贗品,應該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對新進藏家有哪些建議?要了解拍賣公司的品質和專家的人品,得到專業諮詢,閱讀專業資料文獻。但不管你是普通白領還是億萬富豪,必須從幾萬元甚至幾千元的基本藏品開始,千萬不要心急。

沈桂林:藝術品市場前景廣闊(美麗道藝術中心董事長、海南省收藏家協會會長)如何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前景?未來3年,藝術品市場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市場的迅猛發展超過了我們的預期。這個市場低潮較少、高潮更多。未來出現價值5億元、10億元的單件藝術品是很有可能的。只要大家按照市場的規則來做,規避不利於市場發展的心態和想法,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好。這一點毋庸置疑。相信未來,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將可以跟蘇富比和佳士得比肩。

1  2  3  4  


下一頁激情點燃 紅色收藏上一頁稀缺之美(三):祖母綠的傳奇與價值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五期
· 雄健之美——品讀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王立新的釉下之虎
· 2005—2011年 當代藝術沉浮錄(上)
· 發展立足傳統文化的當代藝術——訪蘇州美術館執行館長楊文濤
· 面對雙年展,我們仍需反思和研究——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觀感
· 為何流拍
· 當代藝術拍賣能否重回快車道
· 帕瑪強尼:鐘錶收藏品的修復強匠
· 茅臺,一枝獨秀?—— 直擊2011中國名酒春拍
· 稀缺之美(三):祖母綠的傳奇與價值
· “望聞問切”藝術品春拍
· 激情點燃 紅色收藏
· 測度當代藝術投資效率